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

认识自我教学要求——在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让学生自我展示个性、理想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教学难点:把活动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很高兴见到大家!面对新的学年、新的环境、新的历程、新的挑战,此时此刻的我,内心十分激动。

从今天开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将陪伴大家一起探索广阔的语文天地,遨游深邃的语文知识海洋。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

我想先不谈语文,先谈谈自我。

一个人贵在自知,自知则万事明。

所谓自知,就是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语文课的主题。

二、简单的自我介绍。

三、语文活动开展——(一)、活动内容——“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二)、活动过程——学生自主介绍自己。

1、介绍内容:姓名、住址、爱好、优点、缺点、个人格言、上高中的理想等等。

2、要求:声音宏亮、举止大方。

3、具体活动过程:略四、活动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文章的形式将自我的个性展示出来。

教学目的——1、让学生敢于书写自我;2、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有十多位同学勇敢地站起来,向我们尽情地展示了自我,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许多的人生哲理。

由于时间有限,可能还有许多同学有很多心里话要对大家说。

那么,本节课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自我的个性(性格、爱好、人生、理想等)用文章的形式抒写下来,让我们更充分的了解你。

二、作文要求:以“我”为话题,写一篇介绍自己,或谈谈对高中生活的憧憬,或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三、学生自主写作——(一)、写作前强调:1、写作不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应在自我介绍的基础上尽量的扩充,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生动;2、写作应讲究一定的艺术技巧。

如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都应该进行锤炼。

(二)、学生自主写作。

具体写作过程略教学后记: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显得十分活跃,也许是刚进入高中的缘故,希望这种热情能一直洋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就好了。

当然,这也少不了我们老师的引导。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3、结合文本,联系学生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德育渗透——结合文本,联系学生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1、分析文章序言部分。

2、了解不同部分里“我是谁”;3、体会文章里的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谈“梦想”这个话题。

你们不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梦想中国》之类的节目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有自己的梦想。

没有梦想的人,将会生活在一片灰暗的世界,犹如一潭死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小时候,我们曾经渴望拥有一身漂亮的衣服,希望得到一个篮球,梦想成为解放军叔叔……那时的我们,渴望长大。

现在,我们长大了,大家的梦想是什么呢?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梦想(理想),并自主发言。

三、引入文本——《北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一)、引语: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图片展示王海桐的照片)。

同学们,看了这两张照片,你觉得她会是怎样一个女孩呢?学生自主讨论发言(自信、开朗……)她叫王海桐,毕业于四川省石室中学。

大家知道她读高中时的梦想是什么吗?(上北大)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吗?(实现了)(学生一般课前都读过《北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这篇文章。

)(二)、王海桐简介——王海桐,在2001年全国高考中以713分的总分成为四川省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金融系录取。

四、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序言部分,了解王海桐的生活故事。

(一)、引入:同学们,如果是你听到自己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当王海桐知道这个消息时,她又是怎样的反应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4面,阅读文章的序言部分,了解一下王海桐知道自己上了北大的感受。

(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

阅读任务——标示出描写王海桐反应、感受的语句。

(三)、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不敢相信的木然,难以相信的狂喜。

”——反应“我像一只挥舞着双钳的螃蟹在房间里横行。

”——动作“我非常地冷静,我感到不舒服。

”——反应(四)、质疑:怎么会“不舒服”呢?难道王海桐考上了北大,中国的最高学府,摘取了四川省2001年高考理科状元的金匾,心中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唉,这样,我也有点想不通了。

谁能来解释一下?学生讨论归纳——“我不允许任何人……的三天概括。

”“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我一点也不觉得镜里的是一个怎么成功的家伙,但也绝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五)、小结是啊,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生活海洋的点点滴滴,都耐人寻味。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海桐的生活世界,看看里面有着怎样的色彩。

五、学生阅读课文的主体部分,了解王海桐的生活故事。

(一)、学生自主阅读。

(二)、教师总结归纳——1、“起名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改变,但是,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能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名言摘录:我们无法把握天气,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我们无法改变容貌,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这个世界允许怀才不遇,但绝不允许笨蛋得逞,是雄鹰就一定要主宰天空。

2、“幼儿园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别人,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3、“童年学习生活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么不做,做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即使我们做不到最好,但我们能努力做到更好。

4、“小姑的早逝”——告诉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幸,我们应该学会笑对人生。

5、“北大的梦想”——告诉我们:相信自己,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能行!”这样,风雨过后,理想的天空一定会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六、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2、引导学生回顾并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故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女状元王海桐背后的故事。

其实,何止是王海桐背后有故事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十几年来自己所走过的路,你也会惊奇的发现,原来自己的天空里同样有辛酸,也有喜悦;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泪水,也有欢笑。

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人生故事,然后将它们讲出来,让我们共同来分享。

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

我在记忆的浅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让“高中生以及家长能从中得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却带回满身的沙砾。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记忆”比喻成“浅海”,把“有价值的东西”比喻成“闪亮的贝壳”,把“困惑和思考”比喻成“沙砾”,浪漫又生动,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谦虚、任性和骄傲。

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可以学习她的这种写法。

我发现有一些同学在他的作文里已经开始运用到了这一点,但要达到作者这样浪漫还有一定距离。

加油哦。

现在,我们就能够回答在文章开头“我是谁”了。

大家一起总结出来。

(板书)1、“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金戈铁马——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醉卧沙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评析:可见作者文学底蕴是很深厚的,能够学以致用。

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古典诗词那么多,我哪里能全部背下来?其实,只要能把我们从以前到现在学到的古典诗词记住,融会贯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也不是很难啊。

故事参考——从前,一个很厉害的科学家去他以前的母校参观。

那是一间普通高中。

他进了一个很普通的教室,在听完他们上了一节课后,班级老师请他发表对学生的看法。

他只好随意点了一些学生,说,这些人以后都能成功,他们都是很有潜力的。

被他点名的学生里,有好几个是平时成绩一般,又没什么突出才能的,更有好几个是“问题学生”。

十年后,这些学生却真的成功了,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成为音乐家,有的成为画家,有的成为作家……当他们在学校举办的一次聚会中遇见当年那个科学家时,激动地对他说,谢谢你当时发现了我。

科学家说,我当时并不认识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更别说发现你们的才能了。

其实,是你们被我的那句话所鼓舞,一直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

这种现象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你们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发?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我是一个被老师否定的小孩,因为老师一句无心的话而自卑。

直到初中,才发现自己其实很灵巧,从此变成一个相信潜能,相信不同的态度能决定做事成功与否的人。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1.分析文章第三、第四部分。

2.联系自身实际情况理解文章里“我是谁”。

3.体会文中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4. 第三部分这里也有一些字词要注意的:yù yú李煜虞美人在很多同学的文章里,大家回顾了自己的童年。

大多数同学都是有着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家里人宠爱,要什么有什么。

但我们来一起读出第三部分的第一段:我的童年并不是阳光灿烂的……你们觉得作者的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用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接受吗?这样的教育方式好吗?请大家看完这一部分再回答。

根据学生意见分成两组,一组赞成一组反对,在辩论中得到认识。

用课文中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种教育: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天下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

引导学生学习这句话的形象性: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习惯给作者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部分,我是谁?(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