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


4. 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 test): 病人平卧, 肢体抬高试验( ) 病人平卧, 患肢抬高70~ ° 持续60秒 患肢抬高 ~80°,持续 秒,若出现麻 疼痛、苍白或蜡黄色者为阳性, 木、疼痛、苍白或蜡黄色者为阳性,提示 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供血不足。
● 影像学检查
1. 肢体血流图 2. 超声多普勒检查 3. 动脉造影
抬 高 患 肢 30 度
2.小腿慢性溃疡和湿疹的护理:平卧时抬高患肢,保 小腿慢性溃疡和湿疹的护理:平卧时抬高患肢, 小腿慢性溃疡和湿疹的护理 持创面清洁,局部应勤换药, 持创面清洁,局部应勤换药,创面可湿敷
3.出血的护理: 3.出血的护理:立即抬高患肢和加压包 出血的护理 必要时需缝扎止血。 扎,必要时需缝扎止血。 4.术前皮肤准备: 4.术前皮肤准备: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 术前皮肤准备 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 染,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
5、健康教育 、
①鼓励病人穿弹力袜; 鼓励病人穿弹力袜; 告诉病人平时应保持良好坐姿, ②告诉病人平时应保持良好坐姿,避免 久站、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久站、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不要用过紧腰带、 ③不要用过紧腰带、穿过紧衣物 ④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避免肥胖等因素。 ⑤避免肥胖等因素。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
【定义】 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 脉因血流回流障碍而引起的以静脉 扩张、迂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扩张、迂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晚期常合并小腿慢性溃疡。 晚期常合并小腿慢性溃疡。
【解剖和生理】
下肢静脉系统: 1、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2、深静脉 3、交通静脉 4、肌静脉
辅助检查
1.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试验 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试验 (1).大隐静脉瓣膜试验 ) 大隐静脉瓣膜试验
(2).交通支瓣膜试验 ) 交通支瓣膜试验
2.深静脉通畅试验 深静脉通畅试验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一)活动无耐力:与下肢静脉曲张致 活动无耐力: 血液瘀积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小腿慢性溃疡、湿 潜在并发症:小腿慢性溃疡、 血栓性静脉炎、 疹、血栓性静脉炎、出血
(三)知识缺乏:缺乏下肢静脉曲张的 知识缺乏: 预防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只能改善症状。适用 于(1)病变较轻,症状较轻;(2)症状虽 然明显,但不能耐受手术。 2、手术治疗——适用于深静脉通畅、无 手术禁忌症者,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 根本方法。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时的护理 1.减少静脉血液瘀积 减少静脉血液瘀积 ①由足背至大腿缚扎上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
增生、硬化,将动、静脉及血管壁上的神经 增生、硬化,将动、 粘连在一起,引起剧烈疼痛。 粘连在一起,引起剧烈疼痛。
临床表现
Ⅰ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只有患肢麻 无明显临床症状, 发凉、针刺等异常感觉。 木、发凉、针刺等异常感觉。 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 Ⅱ期: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 缺血性静息痛。 Ⅲ期:缺血性静息痛。 端发黑、干瘪、 Ⅳ期: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和 溃疡。 溃疡。
B、弹力袜的周径小于人腿的周径,早上 起床下地前,一般患者的静脉血管是平 复状态而不是凸出的,这时穿上弹力袜, 坚持穿用一天,弹力袜的压力保证静脉 血管始终不凸出皮肤表面,晚上睡觉的 时候再脱下来,这样长期坚持穿用弹力 袜,凸出的静脉血管会逐渐萎扁平复。
(穿弹力袜方法) 穿弹力袜方法)
②维持良好坐姿。 维持良好坐姿。 ③避免腹内压增高:保持大便通畅,肥 避免腹内压增高:保持大便通畅, 胖者应有计划减轻体重。 胖者应有计划减轻体重。 患肢有水肿者,嘱其卧床, ④患肢有水肿者,嘱其卧床,抬高患肢 30度—40度,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 度 度 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 以减轻患肢水肿。 以减轻患肢水肿。
护理措施
1. 控制或缓解疼痛 绝对戒烟; ⑴ 绝对戒烟; 肢体保暖; ⑵ 肢体保暖; 有效镇痛:早期-应用血管扩张剂 应用血管扩张剂、 ⑶ 有效镇痛:早期 应用血管扩张剂、中医 中药;晚期 应用麻醉性镇痛药 应用麻醉性镇痛药。 中药;晚期-应用麻醉性镇痛药。 2. 减轻焦虑 。
3. 预防或控制感染
⑴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保持足部清洁、 ⑵预防组织损伤 ⑶预防继发感染 ⑷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4.促进侧支循环,提高活动耐力 促进侧支循环, 促进侧支循环 步行; ⑴步行; 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 运动。 ⑵指导病人进行 运动
Buerger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方法
1、平卧位:患肢抬高45°,维持2~3分钟。 2、坐起,双足自然下垂2~5分钟,并作足背屈、跖 屈和旋转运动10次。 3、患肢放平休息2分钟。如此重复练习5次,每日练 习数次。 若有以下情况不宜运动: 1、腿部发生溃疡及坏死时,运动将增加组织耗氧; 2、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时,运动可致血栓脱落造成 栓塞。
弹力袜的作用原理
A、具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的功能, 在脚踝部建立最高支撑压力,顺着腿部 向上逐渐递减,在小腿肚减到最大压力 值的70%-90%,在大腿处减到最大压力值 的25%-45%,压力的这种递减变化可使下 肢静脉血回流而减少静脉血淤滞,能有 效的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 承受压力。
弹力袜的作用原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 体位:血管造影术后病人应平卧位,穿刺点 体位:
加压包扎24小时,患肢制动6~8小时;静脉 手术后抬高患肢30度,制动1周;动脉手术后 度 患肢平放、制动2周。
2. 术后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等;切口、穿
刺点渗血或血肿情况;肢体远端血运情况。
【健康教育】
1、劝告病人坚持戒烟。 2、体位:病人睡觉和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 液容易灌流至下肢。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 姿势(站或坐)不变,以免影响血循环。坐时应避 免将一腿搁在另一腿膝盖上,以防腘动、静脉受压 和血流受阻。 3、保护患肢:切勿赤足行走,避免外伤;注意患 肢保暖,避免受寒;鞋子必须合适,不穿高跟鞋; 穿袜子,勤换袜子,预防真菌感染。
静脉瓣膜: 使下肢静脉血流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 回流。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先天性发育异常: 1.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 先天性发育异常
脉瓣膜缺陷。
2.后天性致病因素:如长期站立、 2.后天性致病因素: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 后天性致病因素
动、妊娠、习惯性便秘等因素使腹腔内压力增高, 妊娠、习惯性便秘等因素使腹腔内压力增高, 影响下肢静脉血回流。 影响下肢静脉血回流。
病因
■吸烟 ■生活环境 ■损伤 ■感染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 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 ■遗传因素
病理生理
早期:血管内膜增厚、发硬,管腔狭窄、 早期:血管内膜增厚、发硬,管腔狭窄、血
栓形成,病变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 栓形成,病变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
晚期:血管壁的炎症向周围发展, 晚期:血管壁的炎症向周围发展,纤维组织
☆临床表现
1.早期:感下肢酸胀、沉重、乏力,久站后足踝部肿 早期:感下肢酸胀、沉重、乏力, 早期 小腿处浅静脉扩张、迂曲成团、隆起, 胀。小腿处浅静脉扩张、迂曲成团、隆起,直立时更 明显。 明显。
2.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营养性改变, 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营养性改变, 晚期 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 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 由于营养缺乏轻微损伤就形成经久不愈的 慢性溃疡,并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甚至 慢性溃疡,并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皮肤破溃时大量出血。 皮肤破溃时大量出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定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 Buerger病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 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 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 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 四肢的小动脉,小静脉也常受累。 四肢的小动脉,小静脉也常受累。好发 于男性青壮年。 于男性青壮年。
(二)手术后护理
1.术后用弹性绷带包扎。注意保持合适的松 术后用弹性绷带包扎。 术后用弹性绷带包扎 紧度,弹性绷带一般需维持 周方可拆除。 弹性绷带一般需维持2周方可拆除 紧度 弹性绷带一般需维持 周方可拆除。 2. 观察有无切口或皮下渗血,绷带如有松脱 观察有无切口或皮下渗血, 应重新包扎。 应重新包扎。 3.卧床时抬高下肢 度,以利静脉回流,同 卧床时抬高下肢30度 以利静脉回流, 卧床时抬高下肢 时做足背伸屈运动。 时做足背伸屈运动。 4.早期离床活动:术后 早期离床活动: 早期离床活动 术后24-48h鼓励病人下床 鼓励病人下床 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辅助检查
● 特殊检查
1.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1.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2.测定皮肤温度: 2.测定皮肤温度:若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皮肤 测定皮肤温度 温度相差2℃以上, 2℃以上 温度相差2℃以上,提示皮温降低侧动脉血 流减少。 流减少。 3.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3.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若搏动减弱 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或不能扪及常提示血流减少。 或不能扪及常提示血流减少。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严禁吸烟、防止受冷、 1.一般处理: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 一般处理 但不作热疗, 伤,但不作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 加重症状。疼痛严重者酌情使用止痛剂, 加重症状。疼痛严重者酌情使用止痛剂, 锻炼患肢,促使侧支循环建立。 锻炼患肢,促使侧支循环建立。 2.药物治疗 适用于早、中期病人。 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病人。 3.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 3.高压氧治疗:通过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含 促进肢体的血氧弥散, 量,促进肢体的血氧弥散,改善组织的缺 氧程度。 氧程度。 4.创面处理 创面处理: 4.创面处理:预防继发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