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学前教育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为对象,研究学前教育领域内所特有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从初生至六岁儿童的教育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等等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任务1.使学生比较全面、简要地了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为从事学前教育打下理论基础;2.从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效益、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的作用出发,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掌握学前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原则,并能用它指导幼儿园的实际工作;3.通过对学前教育有关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明确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前教育观,提高学前教育实践的能力;4.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与分析,掌握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操作技能。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

后续课程: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幼儿园课程论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地联系运用,提高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育、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基本概念的理解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读教材,而且有助于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

所以,学生必须重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本书中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幼儿体育、幼儿智育、幼儿美育、幼儿德育,各种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和家园联系的各种方式、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等组成部分。

2.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生还应正确联系运用。

如判断题:“两三个月的婴儿能听音乐声和说话声,对有节奏的声音表现愉快情绪是婴儿美感的初步表现”的判断是错误的,该婴儿所表现出的愉快情绪只是婴儿的一种无意识反应,而不是真正的美感。

如果学生仅凭对美感这个概念的简单记忆,而不能理解运用,就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加强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了解,掌握基本的活动设计方法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能力。

4.加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达到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法,教师在进行讲授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把教师讲授、自主学习与探究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结合教育理论以及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授,要保证基础理论。

讲授时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系统地提示,并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自己身边教育工作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3.鼓励学生自学。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要善于用零散的时间来学习个别知识点、个别概念,用集中的时间系统地、综合地学习大块的教材,消化理解教材,并应已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学时分配表章次教学内容总课时授课课时录象课时自学课时1 学前教育学概7 3 1 3述4 2 1 12 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3 学前教育与儿5 2 1 2童发展7.5 3 1.5 34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5 幼儿园的教育8.5 3 1.5 4活动7.5 2 1.5 46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7 幼儿园教师 6 2 1 35 2 1 28 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3.5 1 0.5 29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总计54 20 10 24二、多种媒体教材的使用1.文字教材2.录音教材3.VCD4.CAI课件5.IP/VBI课件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与学的条件,对相关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学生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2.录音教材是形象地反映某些教学内容的形式,也是学生复习的重要手段。

3.VCD录象教材是用来展示某些案例或故事分享等材料。

4.课件是按教学进度精讲课程文字教材中主要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二)考核1.考核方式本门课满分为100分。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进行考试,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占30%)和期末考试(占70%)两部份构成,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做出规定。

2.考核要求(1)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讲授时应检查学生自学章节的笔记,提出自学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质量。

(2)要布置和检查各章节的思考题,作业题完成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

(3)闭卷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试卷要求有一定的广度。

第三部分大纲文本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教育的特定含义,知道教育活动由哪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理解教育活动中各个要素的指向、作用、地位及相关性联系。

树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教育思想辨证。

2、领会现代教育的指向、结构及功能,形成教育整体功能观。

第一节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及执教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是有条件的。

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者来说,则处于被领导、被控制的接受教育的地位。

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

三、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但不是学校教育的内容的全部。

四、教育的物质资源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现代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

以上教育的四要素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这些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所内含的可能实现的有效作用。

一、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为社会的发展、延续服务,是社会持续与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人的个体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四节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是和现代社会生产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的总体。

一、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一)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二)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三)教育的内涵扩大(四)教育作用愈加重要(五)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全民教育是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要受到各种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时空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线。

(三)教育民主化接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四)教育现代化(五)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六)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关系在作用的性质、程度和过程等方面是不相同的。

2、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学前教育的实施影响着社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环境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物质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健康,也影响人的认识与伦理道德。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他们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更大。

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精神环境与学前教育精神环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学前儿童的特点表明他们容易接受精神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很多,有家庭中的、社会生活中的,托儿所、幼儿园生活中的……第二节学前教育与经济一、经济是教育的基础(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二、现代社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二)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因素。

(三)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还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变革。

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政治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一)是理念、意识。

这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标准等。

(二)是权力机构。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三)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三、政治与学前教育(一)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二)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第四节学前教育与文化一、关于文化的一般概念广义文化概念—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

狭义文化概念—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复合体。

这里指狭义的文化。

教育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因素。

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

三、文化与学前教育(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二)学前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它是社会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指教育事业与社会中的人的总体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一)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

(二)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三)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二、我国人口现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人口增长快2、人口分布不均3、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