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检测高二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渭干河冲积扇平原位于新疆天山以南,南靠塔里木河(下图)。
塔里木河沿岸地区保存有世界最大、最完好的胡杨林群落。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胡杨林退化日趋严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沙雅县南部相比,沙雅县北部土地盐碱化程度轻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较旺盛B.地势坡度大C.降水更丰富D.昼夜温差大2.胡杨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B.冰川萎缩,冰雪融水减少C.气候干旱,蒸发量大D.过度用水,地下水位下降【答案】1.B 2.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土壤盐碱化的差别分析,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临近地表使土地表层盐分积累所致。
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由于过度灌溉汇集后的水盐没有出路,导致下游平原的地下水位增高,地下水的矿化度加大,在地表蒸发的作用下,水散盐留,形成盐碱化。
沙雅县北部与南部相比,北部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盐分的积累,因此盐碱化程度较低,B正确,同一个区域内,蒸发、昼夜温差相差不大,两地都位于天山的南侧,背风坡。
降水少,因此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胡杨林退化的原因分析,结合材料近几十年来,该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量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以致于胡杨树因缺乏水源而导致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l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三个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是A秋高春低,冬降夏升,北高南低B.春高秋低,夏降冬升,南高北低C.夏高冬低,秋降春升,南高北低D.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4.形成这种时空分布特点的原因是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②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③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④相对北方而言,南方重化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3.D 4.D【解析】“时空分布”指的是时间和空间分布,图示月份是时间、三个地区反映了空间位置。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排放到大气污染物数量、天气因素、大气运动状态等。
结合我国气候特征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回答即可。
【3题详解】读图可知,从时间看,冬高夏低,秋升春降,从空间分布看,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故选D。
【4题详解】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下图示意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维持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A.江河B.森林C.村寨D.梯田6.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A.减轻劳动强度B.避免洪涝灾害C.获得清洁的水源D.观赏梯田美景【答案】5.B 6.C【解析】试题考查森林的生态功能【5题详解】从图中看,森林位于梯田生态系统的海拔最高处,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关键,B正确。
【6题详解】村寨建在梯田上方,可获得清洁的水源,免得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C正确。
村寨的海拔较高,不会减轻劳动强度,A错。
建在河流洪水位以上就能避免洪涝灾害,无需建在梯田上方,B错。
不是为了观赏梯田美景,D错。
2019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雪龙2”号起航前往南极,开启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之旅。
据悉“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船于11月20日同时抵达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
下图为两极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中山站()A.距离昆仑站约3000kmB.位于黄河站的东南方向C.自转线速度比长城站快D.与罗斯海新站均临太平洋8.雪龙2号向中山站驶进期间()A.北京地区正午时的影长越来越长B.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滑坡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多雨【答案】7.B8.A【解析】【7题详解】图中看中山站距离昆仑站30多个纬度,二者经度相近,故两地距离大于3330km,A不对。
根据图中所示,中山站大约位于75°E,黄河站大约位于15°E,故中山站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B对。
中山站纬度高于长城站,故自转线速度比长城站慢,C不对。
中山站大约在75°E,临印度洋,D不对。
故答案选B。
【8题详解】根据材料,我国自主研制的“雪龙2”号在10月15日起航前往南极,于11月20日抵达。
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正午时的影长越来越长,A对。
此期间,我国处于冬半年,则西南地区多地震滑坡的季节应该在多雨的夏季,B不对。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为北半球的夏季,C不对。
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其夏季时应该是高温少雨,D不对。
故选A。
【点睛】太阳在春分3月21日时直射赤道,接着就往北移,到了夏至6月22是就直射北回归线,然后又开始向南移,在秋分9月23时直射赤道,冬至12月22日时直射南回归线;故10月15日到11月20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曾经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
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cm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下图示意红碱淖湖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人湖径流减少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④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
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利于调节气候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答案】9.A10.A【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分析,红碱淖是最大沙漠淡水湖,水位的下降与水质的变化(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无关。
而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上游建拦水坝,使人湖径流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都会造成其水位下降。
而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与湖泊水位下降无关,因此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本题考查湖泊保护的意义,结合材料可知,该湖是内陆湖,不是水源地,不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位于河流下游,对河流径流无调节作用。
因此该湖为沙漠淡水湖,可以调节局地气候;为动植物资源提供栖息和生存的场所,维护生物多样性,据此判断①④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中解答第一小题中关键在于弄清楚水位下降与水质污染无关,第二小题考查湖泊保护的意义。
世界科学家认为氢能是控制地球升温、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优方案。
为了获得最大效益,德国与沙特阿拉伯计划在利雅得附近合作投建制氢能项目,下图为氢能工业链图。
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对氢能描述正确的是()①属于自然资源②零污染③储运方式灵活④可再生⑤深受地域限制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12.德国选择在沙特阿拉伯建制氢能项目,主要是因为当地()A.太阳能丰富B.市场需求大C.技术条件好D.土地价格低【答案】11.C12.A【解析】试题考查自然资源、工业区位因素【11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氢能不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通过工业生产制造出来的,因此不属于自然资源,①错。
氢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不受地域限制,⑤错。
氢能是世界公认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从图中看储运方式灵活,②③④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从图中看,制氢方法有光电解法,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能丰富,德国选择在沙特阿拉伯建制氢能项目,主要是因为当地太阳能丰富,A正确。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因此对氢能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B错。
德国的技术条件更好,C错。
土地价格低对该类工业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A。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
每年5月到8月,湟鱼都要沿周边河流洄游以繁殖后代,研究发现,湟鱼洄游距离越远,幼苗在淡水中生存时间越长,其成活率就越高。
下图示意青海湖流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阻碍湟鱼洄游的主要因素是()A.鸟类捕食B.河床险滩C.水坝拦截D.河水流速14.为保障湟鱼顺利洄游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拆除水坝B.修建洄游通道C.阻止鸟类捕食D.炸掉险滩【答案】13.C14.B【解析】试题考查修建大坝的影响【13题详解】从图中看,河流上建有大坝,可推测出阻碍湟鱼洄游的主要因素是水坝拦截,C正确。
鸟类捕食、河床险滩、河水流速从材料和图中无法判断,A、B、D错。
故选C。
【14题详解】从图中看,河流上建有大坝,可推测出阻碍湟鱼洄游的主要因素是水坝拦截,为保障湟鱼顺利洄游可修建洄游通道,B正确。
拆除水坝会破坏当地的水利设施,A错。
阻止鸟类捕食和炸掉险滩对保障湟鱼洄游影响不大,C、D错。
故选B。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
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草方格沙障可以()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16.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
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