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向井技术管理细则

定向井技术管理细则

定向井技术管理细则1、直井段的位移控制1.1 采用钟摆、塔式或满眼钻具结合,合理的钻压,把井斜角控制在2。

以内,多目标定向井严格控制偏离设计线位移。

1.2 直井段较长的井,尽量采用单弯螺杆(PDC钻头)加钻盘的复合钻进,或者钟摆钻具加PDC钻头钻进。

1.3 井深超过800m后用单点测斜仪跟踪测斜,1500m以前每100m测斜一次,1500m以后每50m测斜一次,发现井斜超过2。

,应及时采取纠斜措施。

2、定向及扭方位2.1定向前要根据直井轨迹和设计轨迹重新确定定向井方位角及最大井斜角。

2.2认真检查入井弯接头。

2.2.1 检查弯接头实际弯度与名义弯度是否相符。

2.2.2 检查弯接头键是否偏离中心线。

2.2.3用定向杆反复试验,检查弯接头是否卡键。

2.3 认真检查螺杆,并试运转。

2.3.1螺杆(或涡轮)入井前必须认真检查旁通阀是否有堵塞现象,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2.3.2 螺杆入井前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2.3.3 螺杆入井前要试运转,注意观察旁通阀出泥浆是否正常,螺杆动率是否符合要求。

2.4 动力钻具入井(螺杆、涡轮)必须保证井眼畅通无阻,严禁用动力钻具划眼。

2.5一般情况下,定向及扭方位推荐入下钻具组合:钻头+动力钻具+弯接头+无磁钻铤+钻铤(2柱)+加重钻杆(100~200m)+普通钻杆,特殊情况的钻具组合以设计为准。

2.6 定向及扭方位施工2.6.1 定向(扭方位)时,井斜角小于10°时用磁性工具面施工,井斜角大于10°时用高边工具面施工。

2.6.2 在无磁干扰情况下使用随钻测斜仪定向,在有磁干扰的情况下使用陀螺仪定向。

2.6.3 定向装置角的计算,采用沙尼金图解法或计算法。

2.6.4 采用平均角法进行数据处理,方位必须校正磁偏角。

2.6.5 定向及扭方位过程中,要及时跟踪计算“狗腿度”,发现“狗腿度”超标或增斜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及时根据现场情况更换弯接头。

2.6.6 定向、扭方位过程中,如出现效果差甚至出现反向效果,应立即停止施工,起出随钻仪器并重新坐键,如坐键没问题应起钻检查弯接头。

2.6.7 定向、扭方位时,井斜角达到15°或扭方位施工50m 以上,必须用单点测斜仪校验随钻仪显示数据,定向、扭方位施工结束前再次用单点测斜仪校验,大斜度井根据情况加密校验,以免因探管不准给施工造成误导。

2.6.8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进行定向或扭方位施工:a、井壁不稳定,井眼不畅通,井底不干净;b、钻井液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c、设备有故障,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好;d、送井动力钻具、弯接头、测斜仪经检查达不到规定标准;e、技术措施没落实好,主要技术岗位人员没到位。

2.6.9 根据动力钻具的特性和推荐参数确定钻压及排量,按照动力钻具操作规程操作,严禁猛压猛放,造成动力钻具先期损坏。

2.6.10 定向及扭方位施工前必须加适量润滑剂,井深超过2500m或大斜度井段必须混原油。

3、转盘增稳及降斜段施工3.1入井扶正器必须认真丈量,外径达不到要求的不用。

3.2增斜钻具组合,根据地层可钻性,地层倾角,设计增斜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微增或强增斜钻局组合,并尽可能地采用大钻压钻进(200~240kN)3.3稳斜钻具组合,标准是4个扶正器,也可根据井下情况选用2~3个扶正器。

3.4 降斜钻具组合,以钟摆钻具为主,必要时可采用光钻铤钻具降斜。

一般而言,降斜钻进时,钻压随井斜角减少而降低。

推荐钻压:井斜大于20°,钻压160~180kN;井斜10~20°,钻压120~140kN;井斜6~10°,钻压60~100kN;井斜6°以内,钻压30~60kN。

3.5及时监测,增斜、降斜钻进30~50m必须测斜一次;稳斜钻进50m测斜一次;特殊情况加密测斜。

3.6斜井段施工过程中,如进行地面设备检修时,不要长时间将钻具放在某一处循环钻井液或空转转盘,以免冲出大井眼或划出台阶。

3.7 大斜度井可根据地层情况用微增钻具组合来进行稳斜钻进,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斜钻具稳斜,但必须加密监测,及时调整钻压,用钻压来控制井斜。

3.8 转盘钻进时,如方位漂移超过预期,应及时扭方位。

一般而言,实际方位小于中靶最小方位或大于中靶最大方位时应用动力钻具扭方位。

3.9钻井监督、井队技术员要认真做好井眼轨迹控制工作,对待钻井眼轨迹要及时测算,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严防井段不够,质量失控。

4、定向井安全施工措施4.1保护井壁。

除正常钻进和接单根以外,禁止钻具原地转动,应大幅度上下活动钻具。

4.2及时清除井内钻屑,保持井眼清洁,特规定:4.2.1 Φ311mm(12 1/4″)井眼,排量应大于551/s。

4.2.2 Φ216mm(8 1/2″)井眼,排量应大于281/s。

4.3斜井段按要求混原油或加入适量润滑剂,尽量降低井壁摩擦阻力。

4.4用好固控设备,确保三级净化,有效清除泥浆中的有害固相。

4.5斜井段每钻进200m或钻进40小时,进行一次短起下钻,至少要起到上只钻头起钻位置,如井下不正常,应起过复杂井段或起至技术套管内。

4.6 大斜度定向井根据钻屑返出情况,最多每钻两只钻头就必须从下而上分段划眼循环,清理砂床。

若遇井下复杂应加密分段清砂。

4.7 凡改变钻具组合(尤其是使用带弯接头的定向钻具组合)下钻,遇阻不允许超过10t,禁止硬压、硬砸,定向钻具组合不可划眼。

4.8 定向井段划眼以冲、通为主。

可以快放划眼,若划眼速度过慢,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较长时间慢划眼,打出新井眼。

4.9裸眼斜井段起钻时应用I档车起钻,禁止用转盘卸扣。

4.10 起下钻遇阻、卡超过正常摩阻时,要坚持“起钻时少拔多放;下钻时多提少放;多次活动”的原则,活动无效时,应开泵循环,划眼或倒划眼。

4.11 认真记录每次起钻遇卡位置,以判断是否有键槽。

键槽遇卡时,严禁硬拔,应转动方向或倒划眼起出,并及时破掉键槽。

4.12 大斜度定向井施工过程中,若条件允许,要使用随钻震击器。

4.13钻具在斜井段静止不得超过3分钟。

单带内测斜静止照像时,钻具不能坐在转盘上,一般离开转盘面3~5m,照像结束,立即上提下放,活动钻具,大斜度复杂井段禁止接单根测斜。

4.14在确保井身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尽量简化钻具组合,少下扶正器、钻铤,多下加重钻杆;钻过目标点以后可下一只或不下扶正器;测完多点后通井,必须甩掉扶正器及无磁钻铤。

4.15钻井液要有良好的润滑性,泥饼的粘滞系数要小于0.40,含砂量小于0.3%,低密度固相含量小于10%。

4.16 钻杆要定期倒换位置,钻具应定期进行探伤检查。

5、单、多点测斜仪5.1单点测斜仪的管理5.1.1 仪器要经过认真检查,地面试验正常才能下发。

5.1.2 仪器发放要有台帐,罗盘、钟机、像机等主件要登记出厂钢号,物、帐对口,双方签字认可。

5.1.3 仪器回收要认真检查,查找损坏原因,因操作不当造成损坏,除照价赔偿外,对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

5.1.4 仪器使用采用租赁制,1 3/4″单点日费260元,13/8″单点300元/日。

5.1.5 仪器要定期消磁,罗盘要定期校验,并有国家级的校验合格证。

5.2单点仪器的使用与保管5.2.1 使用前的检查:a、仪器通电正常,电池量充足,灯泡完好。

b、罗盘转动灵活,无卡死现象。

c、胶片、显影液经地面试用无曝光失效。

d、测斜绞车、钢丝及吊测滑轮灵活好用。

e、外筒无弯曲、变形,丝扣密封完好。

5.2.2 单点测斜仪使用要求:a、禁止戴脏手套拆、装仪器。

b、禁止在仪器外筒上使用电气焊。

c、使用摩擦管钳拆、装仪器。

d、冬季使用时,要给显影液适当加温e、严禁投测。

5.2.3 单点仪器的保管:a、仪器使用后擦拭干净,放入专用仪器箱。

b、仪器箱要放在带锁的房间里。

c、外筒不用时不要平放在钻台上,要垂直绑在井架大腿上,防止外筒碰坏、压弯。

5.3多点测斜仪5.3.1 多点测斜仪的管理:a、多点测斜仪要专人管理,专人使用。

b、多点测斜情况要有记录,按月统计测斜一次成功率,不成功的井要作出原因分析。

c、按工作量有计划采购消耗品,禁止使用过期产品。

d、多点测斜仪使用完后,及时入库,严防丢失。

5.3.2 多点测斜仪使用要求:5.3.2.1 多点测斜仪使用前要认真检查。

a、仪器接好后,地面运转正常。

b、地面选用30秒一点运转10分钟,无漏点、无重影。

c、图象清晰,井斜、方位便于阅读。

5.3.2.2 测多点时要求使用该井单点测斜罗盘及外筒。

5.3.2.3 仪器入井前,严格检查外筒密封情况,双钳大力紧扣。

5.3.2.4 采用双秒表计时。

5.3.2.5 认真记录,不漏测、错测。

5.3.2.6 多点测成后,监督、技术员要参加读数据,并反复校核,及时处理,按质量标准测算80分以上才能上报,否则要向技术部主管领导汇报。

5.3.2.7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测多点:a、钻井液性能不好、不稳、井下摩阻大或有遇卡现象。

b、蹩跳严重,转盘负荷大,泵压或悬重有变化,钻头放不到底,方入超出,钻具可能断脱等井下不正常情况。

c、溢流未得到有效控制,井口有外溢现象。

d、仪器外筒变形,丝扣密封不好。

6、随钻测斜仪6.1 随钻测斜仪的管理6.1.1 随钻测斜仪要专人专管专用。

6.1.2 随钻测斜仪要定期保养、检查,定期送回厂家校正和维修。

6.1.3 仪器软件要有备份,严防丢失或错用软件。

6.1.4 随钻用计算机要定期杀毒,定期对各软件升级。

6.1.5 按工作量有计划采购仪器及各种零部件。

6.1.6 仪器使用时间要有记录,以判断仪器的寿命和准确性。

6.1.7 随钻仪器使用完后,及时清理干净,及时入库,严防丢失。

6.2 随钻人员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特殊岗位要专人专岗,杜绝乱岗操作。

6.3 随钻仪器的使用6.3.1 认真检查各线路连接情况,依次为:计算机—主机—滑环—电缆—电缆头—上铜头—探管—下铜头等,保证连接正确,通断良好。

6.3.2 仪器入井前,严格检查外筒丝扣的密封情况,反复校正,并记录校正参数。

6.3.3 做键要求a、仪器下放至离弯接头150m时,速度限制在0.5m/s以内。

b、校核入井深度,并通过仪器判断仪器是否进入无磁钻铤。

c、以0.15m/s速度上提仪器15~25m,再次坐键,至少重复三次,工具面数值变化不超过3°方为坐键成功,坐键时钻具静止,d、坐键时,随钻队队长或操作员要认真记录,准确判断,杜绝坐反键现象。

e、观察工具面显示与计算机显示是否吻合,液压泵打压7.5MPa。

6.3.4 每次接单根,要检查仪器外筒是否松动,引鞋是否刺坏。

6.3.5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随钻仪器不得入井:a、钻井液性能没调整好,钻头下钻不到底超过一个单根。

b、井下温度超过1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