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仰慕)(2)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3)稍.壮(逐渐)(4)折节..读书(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5)欲以此驰骋..当世(施展抱负)(6)然终不遇.(礼遇、赏识)(7)晚乃遁.于光、黄间(隐居)(8)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9)徒.步往来于山中(步行)(10)方山冠之遗像..(流传下来的样子)(11)适.见焉(恰好)(12)方山子亦矍然..(惊讶注视的样子)(13)问余所以....(屋内空荡)..至此者(……的原因)(14)环堵萧然(15)而妻子..之意(妻子和孩子)(自己感到满足)..奴婢皆有自得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作者路过岐亭时,碰见方山子。
他乡遇故知,两相惊讶。
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余既耸然异.之(意动,认为……奇特)(2)使.酒好剑(放纵)(3)独念..方山子少时(私下想着)(4)前十有.九年(通“又”)(5)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使……跟从、带领)(6)游.西山(游猎)(7)方山子怒.马独出(奋起、奋发)(8)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通“现”,显露)(9)自谓.一世豪士(认为)(10)使.从事..于其间(假使)(从事政事)(11)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同)(12)独.来穷.山中(偏偏)(荒僻、边远)(13)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14)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补叙)方山子祖上勋阀和家产富足。
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对方山子之赞美。
第三课时教学重难点:文言知识总结及拓展延伸(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礼遇、赏识(2)对待2.遁(1)晚乃遁于光、黄间(2)望风而遁(1)隐居(2)逃跑3.闻(1)不与世相闻(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3)今已显闻(1)交往(2)使……听闻,上报(3)闻名徒(1)徒步往来山中(2)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1)步行(2)白白地(3)仅仅、只过(1)过岐亭(2)过故人庄(3)过秦论(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1)路过(2)拜访、探望(3)指出……的过失(4)责备适(1)适见焉(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5)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恰巧(2)出嫁(3)适合、按照(4)刚才(5)前往、到使(1)使骑逐而射之(2)使从事于其间(3)使酒好剑(1)让(2)假如(3)放纵穷(1)独来穷山中(2)欲穷其林(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5)蝉则千转不穷(1)荒僻、偏远(2)尽(3)失意、不得志、困顿(4)阻塞不通、走投无路(5)止息、停止而(1)方耸而高(2)使骑逐而射之(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俯而不答,仰而笑(1)表并列关系(2)表顺承关系(3)表转折关系(4)表修饰关系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判断句、宾语前置句)(3)欲以此驰骋当世。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4)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5)余谪居于黄(被动句)(6)人莫识也(省略句)(7)犹见于眉间(状语后置句)(8)岁得帛千匹(定语后置句)(9)晚乃遁于光、黄间(状语后置句)(10)呼余宿其家(状语后置句)第四课时教学重难点:文本探究及拓展训练【文本探究】1、从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儿呢?明确:一异: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二异: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三异:文武全才而怀才不遇;四异: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
2.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明确:共同遭遇:欲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涵意: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与蔑视,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
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明确:另有深意。
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
“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是怀才不遇的陈慥,另一个是屡遭贬谪的苏轼,欲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相似的经历使得二人惺惺相惜。
所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拓展训练】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客不得已,与偕行。
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
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B.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C.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D.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啖:谈话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询问D.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期:约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铁椎其人名不见经传,能吃、力大、寡言,一把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片刻不离身,给人以种种神秘感,直到最后才知道他是一个身怀绝技、勇武过人的“异人”。
B.宋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
大铁椎慕名而来,却发现他们“皆不足用”,既说明大铁椎有抱负,想寻找真正的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C.大铁椎欣然答应了宋将军的请求,带着将军前去与响马贼决战,却让将军“登空堡上”,叮嘱他“但观之,慎弗声”。
充分表现了他关心友人、敢作敢当的大丈夫气概。
D.大铁椎决战前后连续三次说出了“吾去矣”一语,这既是大铁椎向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对寻找到志同道合者之难,实现抱负、施展才能之难的沉重叹惋。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参考答案】1、A【解析】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2、B【解析】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