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影视观后感篇一:经典影视欣赏电影《活着》观后感活着电影《活着》是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1994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的一部影片。
该片荣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葛优)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
影片以福贵一家的坎坷命运为主线,大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屡劝无效,带着女儿凤霞回娘家。
当夜福贵输光全部家产,父亲被他气死。
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及手抱的男婴有庆回家,福贵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戏维生。
适逢国共内战,福贵先被国民党拉俘当兵,后被俘掳。
好不容易获释回乡,庆幸一家团圆。
后来,福贵因家产输光未被划入地主成分,但生活让他失去了儿女等亲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麻木,失去的太多,最后剩下的惟有活着······福贵和他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解放战争、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影片露出一股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它将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
在整个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思量着两个字“活着”,活着真好,人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还记得影片中第一次感觉到活着好是在福贵被抓作为俘虏后,福贵的战友都被打死了,没有吃的,什么都没有。
福贵只想活着只想跑回家,看看家珍和孩子。
不管怎样活着,都要回家看看;第二次是在龙二被枪毙的时候,福贵吓得尿了裤子,那一段听到枪声的时候。
如果不是福贵赌输了祖传的房子,那枪毙的就是地主福贵了。
福贵心里无比庆幸能活着看到老婆孩子就是好;第三次跟第四次分别是儿子有庆跟女儿凤霞死的时候。
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
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即使生活总是千疮百孔,但是他看着外孙馒头一点点长大,就有了盼头,他始终坚持着,只希望看着馒头快乐成长。
影片中有一点印象深刻不得不提的就是皮影,这个贯穿整部电影的主要线索。
富贵起初整夜豪赌,清晨临走了还要唱段皮影,为养家糊口,龙二告诉他,你得自力更生,唱着皮影就被国军拉去当壮丁拉大炮,他始终保护这箱皮影,大头兵嫌装皮影的箱子碍事,富贵,老全和春生极力保住这借来的皮影,富贵说:这是借人家的,得还。
后来被解放军俘虏,也是这箱皮影,让他和春生参加了革命,后来大跃进,镇长说没准解放台湾,就需要这皮影上铁丝造出的两颗子弹,富贵还是舍不得这皮影,于是富贵想出了“毛泽东思想皮影宣传队”。
后来文革实在熬不过去的皮影,终于被烧了,富贵可能觉得这皮影就像个老朋友,就被这样一个时代焚烧的一干二净。
可是装皮影的箱子还留着,它装载着不仅是皮影的命运,而且还装着富贵饱含辛酸的一生。
即使到最后,故事也把皮影作为了一个美好愿景的寄托,因为故事的结尾小孙子馒头的小鸡要找个大点的鸡窝,富贵拉出那个陈旧的以前装皮影的木箱子,把小鸡放在里面,富贵说:这好吧,你看这箱子比盒子大,是不是啊!小鸡在里面呀就跑得开了,一跑开了呢,吃的就多呢,吃的多了,小鸡呀,就长得快了!馒头:姥爷,小鸡什么时候长大呀?家珍:小鸡很快就长大了!馒头:长大以后呢?福贵:长大以后啊,这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馒头:牛以后呢?家珍:牛以后啊,馒头就长大了!馒头:我要骑在牛背上!馒头:对!馒头就骑在牛背上。
福贵:馒头长大了就不骑牛了,就坐火车,坐飞机,那个时候啊,日子就越来越好!这是故事中的经典对白,也是活着的人生新旅程、新开始。
这只曾经承载这一家子命运的皮影箱子,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后,又承载着新的希望。
千百年来,老百姓口中总有那么句俗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
每一个人都抱着那卑微的希望活着,富贵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只希望合家欢乐;家珍只想和富贵好好过日子,不再有人离开她;春生带着深深愧疚盼着家珍和富贵的原谅;老全不肯跑,只希望找到当兵的弟弟;镇长一辈子跟着党走,终被扣上反革命当权派的帽子;凤霞失去了太多,但她带给所有人温暖和希望;有庆给他爸送去满碗老醋还放了辣子,打小和姐姐没睡过一个好觉,最后却长眠不醒,也没吃上一口饺子;二喜只看了一眼就娶了凤霞,最后失去了凤霞换来了馒头;王教授被饿了三天,吃了七个馒头差点撑死,从此不再吃面食。
这就是一个时代带给人们的命运,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你没有办法改变社会与环境、唯有使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环境,有些人死了,有些人熬了下来。
无论怎么挣扎,命运好像没有半点情面,半点温暖和幸福都没有给予这些善良的贫苦人民。
命运让这些本来摇摇欲坠的人们,相互搀扶着熬了下来,任何信仰都是为善良的人们祈求命运的宽宏,把活下去的勇气带给那些对命运失去信任人们。
片名为《活着》,可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却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贵先后在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大跃进”运动中失去了儿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儿。
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与特定的社会年代背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动荡、抑制的时代,是对生存在底层的百姓无情的掠夺,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从形式到内在实现,一贫如洗。
作为单纯的一个电影观众一个旁观者,电影中福贵经历战乱,痛失子女,我们只能冷眼旁观、束手无策。
也许巨人和英雄会有自己的独立宣言,他们可以挣脱命运的铁腕,可以发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傲然之声,可以活得如磐石般坚毅,如纪念碑般崇高,而像福贵这类普通人的生命不过一根脆弱的小草,他是五六十年代乃至今日的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典型代表,一种真实、麻痹的生活状态。
他们不会拼尽全力去作出生死斗争,也不会对灾难讪笑来处理自己的不幸。
除了沉默就是活下去。
但这样的沉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敬佩,这种沉默在诉说着的一个主题就是:有一种伟大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但也有一种伟大叫作活着,受辱地活着,忍受一切地活着,让命运的洪流屈打单薄的躯体,吞咽苦痛和泪水来翻新自己,这样的无奈与孤独就是我们的生活,并且世上没有比这更真的生活。
“好好活”这句话深深刺到了我的神经。
这是每个人活着的最基本的意愿,但是“好好活”的标准又因人而千差万别。
而作为生活底层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标准始终在不断放低,最后完全依顺于麻木与不幸的世界。
当然,除了对过去荒诞年代的反思之外,影片还表达了另外的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眼泪的宽广和幸福以及绝望的不存在,乐观积极向上。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很显然,镜头主要聚焦在特定年代背景上,真实的再现了一个扭曲的年代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即使年代如何荒诞,人却依然不放弃活着,影片试图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真相,这是一个事关人生哲学的命题。
正如原著余华所言,活着的力量来自于“忍受”,“去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这部电影不但是对生命的拷问,更是一种对人性乐观态度的赞颂。
平实、朴素的记叙与情节保持了一致,场景永远是灰蒙蒙的,一如那个荒谬的时代和蒙昧的社会。
张艺谋的镜头一直在描写一种现实,这种现实并不是静态的,在他写实的拍摄手法使观众看得到过去,看得到一个人怎样走过来,怎样失去;也看得到未来,看得到固化在人心深处不变的乐观,和生命的痛苦留下的沉淀。
正如原著余华所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是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在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默默地生活着。
而最后一幕,温和而又引人深思的活着的一家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吃饭场景引人深思与无限遐想。
曾经奢求的那些随着时光的流淌真的释怀了,人类朴素的情感单纯的像个孩子,我们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长相厮守,这是血脉里的延续。
篇二:电影观后感自己无聊最近做的一个关于自己看过电影的评价《玩命记忆》虽然有些年份了,但电影取材和架构都很不错。
尤其是不断变换的剧情发展,你永远不知道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像素大战》Gameover。
虽然有点爆米花,但用来娱乐轻松的环境不可说不是是好的选择。
而且是小时候的回忆,在现在电脑特技泛滥的电影市场里,题材和方向显得更重要。
《活埋》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大胆的电影,一个人、一部手机、一只手表、一个包、一把刀子、一个棺材,向你演绎什么叫绝望。
看完电影后发现呼吸的空气都变得稀罕起来。
《终结者5》作为经典之作,我觉得它的榜样作用做的实在不咋地。
看完之后觉得,“噢,就酱啊”。
情节略显僵硬,应该是太注重电影效果的制作了。
《盗梦空间》莱昂纳多的电影一直是质量的保证,一般我看到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我就滚进来了。
这部电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首先电影有种真实的虚幻的紧迫感,从一开始就没有尿点,情节一环扣一环,主线是男主想回家探望自己的子女,而结局晃一下不倒的陀螺为这部精彩的电影锦上添花,让人拍案叫绝。
电影场面绚丽而不夸张,而且不血腥,老少咸宜。
《禁闭岛》这也是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比《盗梦空间》更有大彻大悟的感觉,给我更有深刻的回想空间。
中间插入的似回忆似想象的故事情节,让人感觉像是抓住什么,但到最后还是留着悬念,或许就是没有结局的结局让人三月不知肉味吧。
《飓风营救》这部电影有很多集,我就看过第一集。
很好看,扣人心弦,让人会一起紧张,一起激动,一起解气。
剧透一点,女儿出国旅游被抓,英勇父亲独自营救。
对了,女儿很漂亮。
父亲身材高大,帅我一脸血。
《速度与激情系列》关于系列电影,我总担心它会越做越差。
而速度与激情就是这样的电影。
越到后面,电影的效果虽然的确越来越酷炫,然而剧情的发展变得稍微生硬,一直强调朋友,像白开水。
而2、3部的话就显得更有真实感。
大家不妨作为爆米花电影来观看,不失为一部看完觉得还可以的电影。
《灵异第六感》这是部由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灵异惊悚影片。
看惯了他拍动作片,刹时看到这类型的电影还没认出来。
正题是这是部灵异惊悚影片,然而却不止是如此。
具备了灵异惊悚元素,前面十几分钟有些平淡无趣,一点令人怀疑注意的地方都没有。
而从“死的人以为自己还活着”开始,影片进入白热化了。
很想很想剧透,作为一个新手,秀操作是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恐怖片,然而会让人感动,没有撕心裂肺,但一身鸡皮疙瘩。
壹《死寂》坦白说,我自己都没敢完整看完它,只能说自己对于恐怖的画面还是背景音乐都hold不住。
在主角认为看透一切时,真相才刚刚浮出水面,而最后的绝地大反杀不禁让人出乎意料。
《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基本占据我小时候对科幻魔法世界的绝大部分地位,从当时来看,哈利波特的制作特效充满大胆和创新,几位童星多年合作和磨练使电影质量更上一层楼。
但由于后期大量特效的应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加上审美疲劳,电影的评价反而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