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分配:XX系统XX模块组别:第一组小组成员:XX、XX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08信计班指导老师:XXX设计时间: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目录1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系统开发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系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数据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数据字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功能结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E—R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数据库关系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引言1.1 开发背景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人事管理是企业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而员工的工资管理,以及调入,调出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实行电子化的工资管理,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重琐碎的案头工作解脱出来,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
人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可以减轻比较繁琐的手工工资管理。
无纸化办公、异地共同办公,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登陆这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你在企业中的角色,就想你在坐在办公室一样完成这套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也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体现,体现了“管理在前,执行在后”的先进理念。
通过对一些单位的调研,并参考一些管理软件,基本上搞清了小型企业对系统的需求,如果能够设计一套针对类似的小型国有企业的工资管理系统特别有意义,并且是现行的财务管理软件代替不了的。
1.2 开发思路在如开发任何其他系统一样,我们也经历了从选题,调研,熟悉开发环境,实验关键技术,查找类似的相关系统的资料;系统概要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开发,功能模块测试,系统调试和系统试运行和修改。
下面的流程图反映我们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1.3 开发的前提1.3.1 战略环节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运行策略和运行模式的选择,是企业高层领导者最先考虑的问题,这也就是保证了企业做正确的事是执行力取得满意结果的前提,否则,执行力再好,也不会有优良的绩效。
1.3.2 组织环节部门及岗位的职能职责划分必须明确、科学合理,符合企业业务流程运行的需要,这样员工执行起来才能目标明确:哪些事情是他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他不应该做的,以及各种事情是怎样做的、做到何种程度等等,员工做到心中有数,就不至于内心茫然而无所适从了。
组织环节的表现形式是组织部门、岗位的设置和职责的划分以及岗位说明书、业务流程图等。
但是,在一些企业里,有的人对自己的岗位以及自己主要职责都不清楚的现象却很常见,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能空缺与交叉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图 1.1 开发思路图1.4 可行性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企业内部很重要的一个管理事项,但目前大多公司内部人事的管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或是基于dos下的应用,这样对信息的管理者有诸多不便,有的虽然是用foxpro、visual foxpro开发,但由于开发工具本身的限制,对网络功能的支持程度不是很强,为以后软件升级到互联网带来了麻烦。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劳资人事管理系统,能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的录入、插入、删除、查询等功能。
因而,在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之前,有必要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调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制度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它是实现我国由传统的行政式的人事管理向科学人性化的高绩效管理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目前各个企业都为各生产经营单位配备了计算机,但大多只是用于存储资料、写材料和打印一些材料,在人事管理上还是传统模式,人们每天进行着繁琐、冗杂的事务性工作。
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从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到设计、施工等项目实施过程的集成。
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而且使得各职能部门相互隔离、信息流动受阻;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常常扭曲、失真。
要达到各个管理过程的有机集成,对信息系统的管理需要系统地规划、系统地设计,包括各单元系统的开发和运行都需要在一个有准备的系统或平台上进行;。
员工的信息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很难做到人力资源信息的集中共享。
下面就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准备阶段来具体讨论统筹法的实施。
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行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技术可行性: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都比较高,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为软件的使用与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现有局域网条件及软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开发条件;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很高,除了表现为即期价值实现能力强,还表现为价值实现的持久性。
计算机处理的准确度是人工处理望尘莫及的。
工资和人员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包括对企业的申报资料实施严格把关,动态分析经济政策对工资的影响以及员工的调入和调出的动态发展变化,及时把握重点员工的变动趋势,合理作出决策,逐步提高对人员管理的分析水平;。
2.经济可行性:从系统的逻辑模型出发,提出若干较抽象的物理模型供选择,并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估算开发成本、运行费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论是可行的。
3.社会可行性:使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网上人员调配,员工管理与考核实现网络化,薪酬管理网络化,基层生产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现网上资源共享等,摆脱乏味的人力资源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社会可行性是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企业实现,在当前环境下能否很好地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收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
从组织内部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能导致某些制度,或甚至某些体制的变动。
对于这些变动,组织的承受能力影响着系统的生存,尤其是从手工过渡到人机系统时,这个因素影响更大。
对于涉及社会经济现象的系统,还应考虑原始数据的来源有无保证。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也为新系统实现后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
相信本系统以后的前景光明!第二章系统分析2.1 系统综合分析2.1.1 目标系统要求:1、时间经济性。
优化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使系统运行效率高,反映速度快。
2、可靠性。
能连续准确的处理业务,有较强的容错功能。
3、可理解性。
用户容易理解和使用该系统。
4、可维护性和适用性。
系统应易于修改、易于扩充、易于维护,能够适应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
5、可用性。
目标系统功能齐全,能够完成满足业务需求。
6、安全保密性。
标准系统的物理安全,数据存储和存取的安全与保密、数据传输的安全与保密,做好使用人员的授权管理。
2.1.2 系统功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具有大致相同的五个功能模块,它们是信息录入、综合查询检索、统计、打印及系统维护。
1.信息录入:包括原始数据的输入、修改和删除。
2.综合查询检索:接纳查询要求,检索有关信息。
查询方法可以是多种组合条件查询,也可以是模糊条件查询。
查询检索分为三类,即上级领导通过网络查询、该子系统管理人员查询和一般用户通过网络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