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作者:李玉清
来源:《活力》2015年第06期
一、坚持执法理念人本化,以严格的队伍管理助推执法公信力提升
(一)坚持以人为本,筑牢执法公信的思想根基。

“执法为民”就是要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执法思想,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执法观念。

要做到在一切公安工作中始终坚持“执法为民”,树立民本思想,根植服务理念,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小案破起,关注民生,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等理念根植到每一名民警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一名民警的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工作、每一个执法环节中。

二要破除特权思想,树立法治观念。

要使广大民警清醒地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是人民赋予的,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并以此来报效人民、服务人民,使社会公众从我们的执法活动中感受到自身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从我们的服务中体会到公安机关和民警的亲和力,以此提升执法公信力。

(二)坚持创新发展,夯实队伍建设基础。

一要深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要积极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从群众期盼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扎实做好群众工作。

要通过深入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引导和多领域、多层面的警民共建活动,大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公安形象和工作成果,引导社会各界群众增强对公安工作的深度感知,切实把公安机关的创建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广大群众的内心安全感受。

二要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要在做好“三个必训”(入警、晋职、晋衔)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个性化培训,坚持因人施教,因材施训,拓展教育训练模式,确保培训效果。

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临战处置指挥能力。

要紧紧围绕修改后的“一法两规”,组织开展执法培训,全面提升民警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要大力推进科技强警。

要不断加大科技建设投入力度,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

要大力提高民警科技知识,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要着眼培养开发高精尖人才,探索与高校联合开办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并壮大公安机关急需的科技人才专业队伍。

二、实现执法行为规范化,以严格执法过程助推执法公信力提升
(一)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一要规范执法流程。

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深入推进具体执法标准细化工作,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明确注意事项和主要法律依据,努力确保民警每个执法动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提高执法效能。

二要推进硬件建
设。

继续深化执法功能区建设和应用,确保案件100%在办案区内办理,100%录音录像备查,有效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从根本上杜绝执法不规范问题。

要强化办案保障措施,为执勤民警配备摄像机、录音笔、数码相机、警务通、警械具等执法必需器材,不断提高现场证据采集和民警自我保护能力。

三要搞好绩效考评。

要不断加强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及时发现汇总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扎实推进公安执法能力建设。

要搭建网上执法监督平台,完善网上执法办案、执法监控、执法问题研判和执法质量考评一体化流程,为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二)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体系。

一要实行警务公开制度。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通过警务公开让各项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和刑事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执法不当、执法不公问题,提高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二要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要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聘请廉政执法监督员、召开警民恳谈等方式,实行外部监督社会化。

要通过实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将重大案件的进展、侦破情况,近期社会治安动态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向新闻媒体发布。

要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网站、电子邮件、电话热线、新闻发布会、“警察开放日”等方式,不断丰富警务公开内容和载体,增强社会效果。

三要加强内部监督力度。

构筑有效的内部防线,加强案件法律审核工作,搞好案前监督;加强复议、应诉、听证工作,搞好案中监督;加强执法大检查,搞好案后监督,努力确保“三无目标”的实现:即无错案,无重大事故,无违法违纪。

同时要实行错案倒查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对错案责任人和连带领导,量化惩处措施,严格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姑息。

三、追求执法效果最大化,以保障民生助推执法公信力提升
(一)强化履职尽责,有效维护百姓合法权益。

要坚持“民意主导警务”的工作理念,搭建服务民生的网络综合平台。

一要创建“小警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广泛开展“小警务”模式建设,施行以解决群众关注的“小案件、小困难、小需求、小纠纷、小服务”为目标的“小警务”运作规范,为群众提供点对点的服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要实施“小警务”联动机制,建立不同层面的联动网络,最大限度提升服务质量,方便人民群众。

二要擦亮窗口,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要以“零障碍、零差错、零投诉”为目标,开展擦亮窗口服务活动,进一步健全窗口服务制度,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要完善社区警务室建设,让公安工作的末梢神经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三要充分利用司法调解,有效减少矛盾纠纷。

要建立“治安大调解”、“刑事大和解”机制,在行政复议、诉讼中运用和解、调解等手段,积极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终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提高打防能力,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

一要严密防控体系。

加强治安信息研判会商,推进情报与实战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巡逻防控、侦控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完善“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警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天网、社会面巡控网、社区(村屯)守
护网、社会单位内保网、治安卡口盘查堵截网为骨架,打防管控一体化,全天候、立体化、动态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挤压各类违法犯罪时空。

二要有效打击犯罪。

要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入室盗窃、拦路抢劫、拎包扒窃以及食品安全等身边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三要创新社会管理。

改进社会治安防范管理工作,强力推进信息引领、创新驱动、运转高效的现代警务机制,提升公安工作的整体效能。

要以落实居住证制度为契机,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真正使公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符合现代警务要求。

四要强化矛盾排查化解。

积极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面掌控社会各类不稳定群体动向,确保敏感时期、重要节点不发生影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各种问题。

要把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快速反应和多警种合成作战的现场处置能力,有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的和谐稳定。

总之,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既需要党进一步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对公安机关的理解与支持;既需要公安机关自身有科学完善的体制,也需要有良好的执法环境。

本人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前影响公安执法公信力的各种因素,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有效措施,以实实在在的努力,获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最大信任和支持。

(编辑/刘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