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保税区经济实力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投资促进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的功能区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税区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已经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天津港保税区作为我国15家保税区之一,也面临两样的问题。
本文在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对天津港保税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天津港保税区的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保税区国际物流中心区港联动AbstractAfter development for decades, the economy in our bonded areas has been enhanced a lot. Bonded areas become promotion areas of attracting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estment, function zon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ing, and trial areas of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Under the condition, how to develop the bonder areas is a serious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Tianjing bonder area, as one of the 15 national bonder areas of China, is in facing with the same problem.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experts in this area, this thesis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questions and reasons which was faced by Tianjing bonder area.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help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ianjing bonder area【Key Words】: Bonded Area;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enter;Joint-movement between the region and port目录1 天津港保税区基本情况 (4)1.1 保税区概念与特点 (4)1.2 天津港保税区基本情况 (4)2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2.1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现状 (5)2.2 天津港保税区现行管理模式 (5)2.3天津港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3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 (8)3.1 突出主体功能,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8)3.2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落实保税区各项政策 (10)3.3 推动港区联动,实行港区一体化 (11)3.4 健全保税区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1 天津港保税区基本情况1.1 保税区概念与特点我国保税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成功创办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模式经验建立起来的。
是直接仿效国际规范或与国际接轨的产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实际与国际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保税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由海关监管的在国境内、关境外的特殊区域,具有“境内关外”的某些特点。
区内企业享有“免征、免税、保税”政策,具有“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及其他与保税区业务发展相关的功能。
在洋山保税港区建立之前,保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的区域。
国家赋予保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免征、免税、保税”,即从境外进出保税区的货物处于自由状态,无需许可证、配额,不征关税及进出口环节税,在区内的设备、货物处于保税状态,可保留外汇现汇账户等。
在功能上,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物流分拨等基本功能,使区内投资者可以与境外客户签订合同、开列信用证,可控式国际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加工贸易,可以从事保税货物仓储、商品展示和货物分拨,可以同时开展三大功能所包含的所有业务。
保税区拥有的特殊政策、特色功能和特种业务是经济特区和开发区无法比拟的。
因此,兴办保税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的第四轮更高层次的开放和探索。
1.2天津港保税区基本情况天津港保税区于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港保税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由海港保税区和空港保税区组成。
其中,空港保税区设在空港物流加工区内,目前还没有运作;海港保税区位于天津港港区之内,运作面积3.8平方公里,1992年4月24日保税区隔离设施经海关总署验收合格。
本文中天津港保税区是指海港保税区。
天津港保税区距离天津港集装箱码头1000米,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8公里,距天津市区30公里,距北京140公里。
天津港保税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面向东北亚,连接中国北方13个省市自治区。
日前,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全国27个省市区的4500多家企业投资天津港保税区及其扩展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8家1。
2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现状天津港保税区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区货物总值分别完成202亿元、255亿元和252亿美元,增幅达到33%、57%和34%。
实现财政收入34.8亿元,增长41%,工商税收增长37%。
完成进出口总额93.8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增长69%。
完成协议外资2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吸引内资87.7亿元,增长40%,新批中外企业1247家。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5.2亿元,增长66.2%;企业项目投资56.4亿元。
2.2 天津港保税区现行管理模式2.2.1中央决策层面保税区的设立由国务院直接审批,其运行政策由国务院的有关部门来制定,主要涉及海关总署、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税务总局、财政局、国家发改委。
2.2.2地方操作层面(1)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是天津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保税区的项目审批、企业登记注册及管理、土地出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区域产业政策、长远发展规划,完成保税区的各项经济指标,日常综合管理、协调各驻区单位,解决影响区域发展的政策问题,完善投资环境。
包括以下部门:办公室、工商局、财政局、审计局、计划统计局、劳动人事局、规划建设局、社会发展局、企业事务局、专业招商部门等。
(2)各驻区单位。
国务院各部委在津单位派驻机构:天津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局、国税局等部门均在保税区设有分支机构,执行中央相关部委制定的关于保税区的各项政策。
业务上受上级管理。
1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天津港保税区投资指南》2003年版天津市有关单位派驻机构有地税保税区分局、保税区公安分局、保税区消防支队、交警大队、保税区检察院、第二中级法院保税区审判庭。
业务上受上级管理。
2.3天津港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3.1定性、定位不明确我国设立保税区时参照了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做法,但实际上保税区的定位与国际自由贸易区还存在着差距。
世界设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国家都加入了《京都公约》2,并承认该公约附约“自由区”条款,各国自由贸易区法与《京都公约》附约“自由区”的条款是一致的。
我国1988年8月9日加入《京都公约》,但对该公约的10个专项附约共25章只接受了两章,对专项附约四的第二章“自由区”没有接受。
国际自由贸易区免于惯常的海关监管,操作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具有“境内关外”的特征。
我国的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经济区域,操作上“一线、二线、区内都管住”,即区内仓库与进出卡口同时监管,货物在区内流动要得到海关批准,境外货物进出区备案,备案手续除了免许可证、关税外,在程序、环节和效率各方面同进出口报关无实质差别。
具有“境内关内”的特征。
因此我国在对保税区的认识上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存在着差距,对保税区定性定位不够完善和成熟,缺乏国际上共识的法律依据。
2.3.2各部门政策不匹配且政策多变先立法,后设区,是国际上规范管理的成功经验。
通过立法明确保税区的性质、定位、发展日标、特殊政策和投资保护政策等。
由于我国对保税区的定性定位不明确,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在对保税区的认识上不一致,因而对保税区尚没有国家立法。
现在只有《保税区海关监管条例》、《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对保税区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但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往往存在着不够同步、相互矛盾、缺乏衔接、难以操作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没有国家立法的保障,对保税区的理解经常变化,赋予保税区的政策也随之一改再改,保税区直没有个稳定发展的政策环境。
如:2《京都公约》:内容包括公约主约和若干附约,囊括了各项海关业务制度,被公认为国际海关领域的基础性公约。
(1)海关规定国内非保税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为出口,但税务总局规定此类货物不能办理出口退税,严重阻碍了经保税区出口的物流。
(2)商务部授予了保税区贸易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而按照国家外汇总局,这些企业在异地通关无法办理出口外汇核销,结果不能出口退税。
(3)关于购汇支付问题,国家外汇总局从一开始就对保税区实行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现汇留存,不实行核销,外汇可兑换。
但到1998年,在全国打击走私、打击逃套汇的背景下,于9月1日下发了《关于保税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保税区企业“原则上不得购汇支付”,严重影响了保税区进口贸易的经营。
(4)区内生产企业采购国内原材料加工出口,由于经过加工过程,造成入区时报关品名与出区时报关品名不一致,产品出口时因海关有关规定不明确而无法办理出口退税。
(5)在保税区内对境内、外货物进行拆箱、拼箱后,再销往境内、外,由于海关无法监管而不能操作。
(6)国家发改委最新政策规定,2005年起,以销往中国境内为目的的进口轿车不得在保税区内存放,使保税区区内经营进口汽车企业将陷入困境。
2.3.3“区、港分离”无法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国际上自由贸易区都是与港口或部分港口连成一体,呈“U”字形区域,一边连接出海口,一边连接国内。
我国设有保税区的13个城市都是有港口的城市,但是目前保税区基本上是与港口隔绝的,保税区与口岸之间没有形成自由通道,这种“区港分离”的设区原则使得保税区不能形成一个对内地封闭,对境外开放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