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市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济南在最新一轮济南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济南市城市发展战略中存在着重点不明确、模式化的问题。
对济南的区域优势进行分析,从而优化济南发展战略。
[关键词] 战略城市济南
一、城市发展战略综述
1、战略的定义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科学,它是与“战役”、“战术”相对而言的概念,是为了打好每场战斗所进行的必须的具体的部署和组织实施,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
将其推广到其他领域,即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2、城市发展战略的界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认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应该是在全球化时代,城市面对快速多边、严峻挑战的环境,为了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全局性谋划。
3、城市发展战略的特点
根据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义及其实践案例的总结,城市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全局性。
战略的作用和优势在于它是站在很高的高度宏观的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谋划,它的提出需要全局通盘考虑城市各个方面、区域内各中要素、国家各项政策。
第二个是长远性。
战略着眼的是长远的发展,凡是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所确定的长期基本不变的行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就是战略。
而针对当前形势灵活地适应短期变化,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就是战术,不应该把战略和战术混为一谈。
第三个特点就是抗争性。
这是战略规划独有的,是关于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行动方案,同时也是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压力、威胁和困难的行动方案,它与那些不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现状、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行动方案不同,只有当这些工作与强化城市竞争力和迎接挑战直接相关、具有战略意义时,才能构成战
略的内容。
第四个特点是选择性。
实质上是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不确定性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竞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发展中的沉浮或崛起因此并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还直接与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纲领性。
战略规划是总体的、长远的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前进道路以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都是原则性的,要实施必须展开和分解。
二、济南城市发展战略的评析
1、济南城市发展战略的简介
济南在最新一轮济南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这十字方针的主要含义是济南中心城的发展完善、扩展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西部城区范围为玉符河以西至长清城区,东部城区范围为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线以东至市区边界;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南部山区延伸,以使济南自然资源得以保护;实现跨黄河发展,在黄河以北建设新城。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是在现状城区用地的基础上,主要向东西两翼拓展及跨河发展。
2、济南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问题
济南市城市发展战略中存在着重点不明确、模式化的问题。
2.1 发展战略中未指明济南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经济实力、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明确的主要发展方向,集中资金、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是较为实效的城市战略。
如果毫无时序、秩序的蔓延式发展,既消耗大量资金、资源,还无法促进城市的发展,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中国,与济南同等级城市中不乏可以借鉴的实例。
南京的战略规划研究全面而有重点地梳理了南京区域地位下降、经济实力下降、空间分散发展、城市环境质量恶化、历史环境严重破坏等现实问题,提出着眼区域地位的提升,南京城市需要以有序。
有重点的发展取代目前的分散发展,以多核心、轴向发展模式取代以新街口为中心的单中心。
以主城加组团的空间发展模式,加强同上海的经济联系和辐射带动。
显然,像上海靠拢是南京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点环节,南京很明确的实施着增强与上海联系程度的方针。
广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利用广州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机遇,采取一定程度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南拓北优、东进西联”,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
市功能,促使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促进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健康增长,并保持社会稳定。
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战略方针中,“南拓”是战略中的重点,所谓“南拓”即,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大量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议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地区,使之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区域。
“南拓”也为广州的发展指明了向香港方向靠拢,接受香港辐射的城市发展方向。
反观济南的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十分不明确,东拓、西进、北跨、中疏四个方面都是无主次、无先后的发展。
今天“东拓”利用全运会的契机来推动济南在胶济城市带中的核心地位,明天“西进”借助高铁西客站的建设以联系京津唐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既想跨越黄河发展打破带状城市的格局,又想疏导过与密集的中心城区,有限的资金、资源发散的七零八乱,到头来哪个方面都无所作为,受人诟病。
2.2城市发展战略的模式化
济南的发展战略明显有着模式化的成分。
“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简单的十个字却左右逢源涉及到了济南市每个发展空间,但除了“南控、东拓、西进”外其他几项似乎有滥竽充数之嫌,未对实施的可行性作必要的详细研究,使得战略目标就像我国解放初期的红色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一样片面的追求“高大全”,只是为了目标的宏大,有气势,却忽视了它的作用是对下一步的规划和策略的提出作有效的指导,是有一定实效性的、客观性的。
不能只是一味地喊空话、大话,毫无指导意义可言。
“我们固然可以提出各种战略目标,但目标在实施中要能成立,就必须具有可评估性。
”——杨保军。
三、对优化济南城市发展战略的探析
城市发展战略不是要左右逢源,而是应该有舍有得,济南市应对今后发展的重点上有所取舍,从而集中有限资源产生最大效益,切莫胡子眉毛一把抓。
因此,对济南的城市发展战略进行优化是有必要的。
1、济南城市发展的区域优势分析
尽管由于城市空间作为城市活动的物质空间载体与各影响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备受关注,但并不能因此将城市空间的布局作为战略研究的唯一着重点,城市和区域多项物质性、非物质性要素不仅对城市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其本身及相互之间的错综关系同
样对城市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在优化城市战略时,应对宏观的区域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发展影响加以解析,分析国际、国内多尺度的区域经济、社会、地缘等多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该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城市发展中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一个广阔的区域范围内看, 在南北方向上,济南居于北京、上海两大全国性中心城市之间,是南北交流的节点城市,具有对接京津塘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
东面的沿海城市青岛所形成的沿海城市带也对济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2、济南城市发展战略的优化
正是有上海、北京、青岛对济南的影响,导致济南空间发展上模棱两可,既想向西借助高铁站发展,从而南连上海,北接北京,又想与青岛形成半岛城市群,因此,形成了东西并进的发展。
考虑到上海、北京较之青岛的辐射能力有明显优势,而且与济南的联系较为便捷,在如今济南市各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借助高铁站发展西部城区借力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和以京津为中心的大首都经济圈, 是明智之举。
此举可将济南打造成为跨省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长三角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山东经济与两大经济圈的融合,促进全省经济与国内、国际经济的更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济南应尽快明确“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来优先发展,抓住高铁站建设这一发展契机,推动济南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民栾峰.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刍论.城市规划汇刊,2003.
[2] 李晓江杨保军等.战略规划.城市规划,2007.
[3]马黎明.略论济南在山东及跨省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聊城大学学报,2006.
[4] 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济南市总体规划.2006.
[6] 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