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河地区昆虫种类多样性研究Studies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Insects in the region ofLuShuihe刘伟,邹宇亭,刘明双,岳艳,吴章艳,王万富,唐燕摘要:以长白山露水河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红松王、五道江口、老红松王等地方,采用扫网法对露水河地区的昆虫进行采集,研究了该区内的昆虫生物种类多样性。
采集时间为七月三号至七月十六号,平均气温在二十五摄氏度左右,其中在阴晴雨天均有采集。
在采集的标本中,双翅目和同翅目数量最多,其次为膜翅目、缨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
关键词:露水河,昆虫,多样性昆虫是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开展昆虫多样性的研究,明确其种类、分布与寄主范围,对认识与保护昆虫多样性,促进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次研究就是关于长白山地区露水河一带的昆虫种类多样性展开的调查讨论,对该地区的未来害虫防治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1.材料和方法1.1 样地设置在露水河地区进行昆虫采集,采集样地如表1表1 样地选取样地序号样地名称1 老红松王2 红松王3 五道江口4 参地道旁5 红松林路边1.2 方法采集昆虫过程中,采用扫网法对昆虫进行捕捉,在树林和路边的草丛、枝叶中搜集,再用毒瓶将飞行类昆虫处理收集。
2.结果与讨论2.1总体概况经过采集、处理、分类以及查找验证,得出各个目昆虫的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露水河地区昆虫各目的科、种数量目名科数种数个数直翅目7 ---- 183膜翅目8 11 557双翅目7 12 252脉翅目 1 1 42蜻蜓目 3 3 42鳞翅目7 88 1723同翅目 2 2 123长翅目 1 1 126半翅目 5 18 622鞘翅目13 13 1112缨翅目 1 1 4革翅目 1 1 36总计56 ---- 4822由表中数据可知,共采集12个目,总数达4822。
在采集的昆虫中,鳞翅目昆虫个数最多,其次为鞘翅目昆虫。
2.2各目昆虫分析各个主要目的昆虫种类数量以及相关分析如下。
2.2.1直翅目直翅目昆虫的科属种数量如下表3-1翅蝗科、剑角蝗科、螽斯总科、斑翅蝗科,蟋蟀科和蚱总科比较少。
露水河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夏季短暂凉爽且天气变化无常,在昆虫采集期间,时有降雨,对采集工作有一定影响。
直翅目中昆虫在采集时间段内大部分尚处在幼虫期,成虫很少。
2.2.2 鳞翅目以下表3-2为鳞翅目蝶类的种属数量表3-2蝶类的种属数量科。
粉蝶科的种类经常会出现聚集在一起的情况,所以捕捉时往往会同时捕到多只。
在新红松王,老红松王,五道江口都有大量分布。
在蝴蝶的捕捉过程中,在五道江口蝴蝶种类和数量都是最多的。
在所有的蝶类中,凤蝶和绢蝶都是少见的科,所以捕获总量都很小,而相对来说粉蝶和蛱蝶在分布和数量上都有很大优势。
以下表3-3为鳞翅目蛾类的种属数量螟蛾(Pyralidae) 72.2.3 双翅目双翅目昆虫的种类数目如下表3-4表3-4双翅目昆虫的种类数目科 数量食蚜蝇科(Syrphidae ) 81眼蝇科(Conopidae) 3花蝇科Anthomyiidae ) 3蝇科(Muscidae) 74丽蝇科(Caliphoridae) 7虻科(Tabanidae ) 67大蚊科(Tipulidae) 17双翅目昆虫包括蚊、虻、蝇等等,为昆虫纲中第四个大目,生境多样,习性复杂,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均有着重要影响。
在长白山深山区,眼蝇、花蝇和丽蝇由于食物原因,数量较少。
另外,由于是在白天捕捉,所以大蚊相对也较少。
食蚜蝇、蝇和虻种类多,故总数量多。
2.2.4 膜翅目膜翅目昆虫的种类数量如下表3-5科数量蜜蜂科238胡蜂科10隧蜂科9叶蜂科38姬蜂科31茧蜂科11蜾赢科84蚁科136膜翅目的采集地点是在长白山露水河区的五道江口、老红松王、新红松王的开阔地带,而且根据采集时间分析,我们在晴朗的上午采集的膜翅目比较多,在开阔的草地,开花植物上的蜜蜂科很多,从表中也可以看出,膜翅目中蜜蜂科是最大一科,占膜翅目的42.7%,其次是蚁科,占膜翅目的24.4%。
从查证的资料上得知,膜翅目在自然界中是传粉昆虫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蜂类还是蚁类均有一定的传粉作用,其中蜂类的传粉作用最为突出。
这是由于其形态特征和行为上的特殊条件决定的。
蜂类具有适于取食花蜜和花粉的嚼吸式口器和便于携带花粉的携粉足或腹毛刷。
从采集的膜翅目的数量上看,蜜蜂科的数量最多,有以下原因:①采集时间是7月份,温度在20℃左右,气候“宜虫”,春暖花开,蜜蜂出来采蜜;②我们的采集地点是五道江口、老红松王、新红松王的开阔地带,开花植物多,吸引蜜蜂科前来采集花粉。
2.2.5 鞘翅目鞘翅目种类(除天牛科)数量如下表3-6丽金龟(Rutelida) 82花金龟(Cetoniidae) 22芜菁科(Meloidae Gyllenhal)82红萤科( Lycidae Laporte) 14步甲科(Carabidae) 53瓢甲科( Coccinellidae Latreille)276叩头甲(Elateridae)78叶甲(Chrysomelidae)515象甲(Curculionidae)222从以上统计数据发现:瓢甲,叶甲,象甲数量较多。
瓢甲大多为肉食性和植食性,植食性的多为农业害虫,而叶甲多食植物叶片。
象甲多食花木果树。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可能由于我们捕捉昆虫所在地区的环境对瓢甲,叶甲,象甲的生活更为适宜,已经形成了更为牢固的食物链系统,导致这几种类昆虫数量较多.(2)瓢甲科多为红、褐、黄、白、黑色等,常具鲜艳色斑,辨识率较高,容易被捕捉到。
(3)叶甲科甲虫,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取食植物的根、茎、叶、花等。
在我们捕捉的地区该科甲虫捕食量丰富,适宜大量生存,也可能是其被捕数量较多的原因。
(4)象甲科是鞘翅目最大的科(约40,000种),也是动物界最大的科,多数专吃植物。
幼虫多数肥胖、无足而只取食植物的一部分——花头、种子、肉质果实、茎或根。
许多幼虫只吃一种植物或近缘植物,成虫取食范围较广。
也可能是其被捕数量较多的原因。
(5)也有可能是我们捕捉昆虫时天气情况较潮湿,会影响某些昆虫的活动,导致不住数量在种类上有较大差距.(6)由于今年实习捕捉昆虫时,降雨次数较多,捕捉的昆虫总体数量上较少,统计结果可能不会准确地反映当地昆虫的种类特点。
其中鞘翅目的天牛科种类极其丰富,在下表3-6-1中单独分析.表3-6-1天牛科各种分析Chart3-6-1The Analysis of Cerambycidae种名数目皱纹皮花天牛(Rhagium inquisitor rugipenne Reitter) 7苜蓿多节天牛(Agapanthia amurensis) 5六斑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sexmaculatus ) 4青蓝翅拟天牛 1红缘眼花天牛(Acmaeops septentrionis) 4曲纹花天牛(Leptura arcuata Panzer ) 57栗灰锦天牛(Acaloepta degener ) 3双斑厚花天牛(Pachyta bicuneata) 15色角斑花天牛 3绿翅宽尾花天牛(Strangalomorpha tenuis) 1北亚伪花天牛Anastrangalia sequensi 22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 ) 60大麻多节天牛(Agapanthia daurica Ganglbauer ) 37红翅裸花天牛Niuellia sanguinosa 1黑翅裸花天牛 15橡黑花天牛(Leptura aethiops Poda) 3桦肿腿花天牛Oedecnema dubia 1日本钝突花天牛 1中黑肖亚天牛(Amarysius altajensis) 3松厚花天牛 2四斑厚松天牛(Pachytaquadrimaculata) 3双斑楔天牛 1黑角散花天牛(Corymbia succedanea) 1黄纹曲虎天牛(Cyrtoclytus capra) 1蓝突肩花天牛(Anoploderomorpha cyanea ) 2八点楔天牛 1四点象天牛(Mesosa myops ) 1家茸天牛(Trichferus campestris Falb) 1日本筒花天牛(Saperda octopunctata Scopoli) 1双簇乌天牛(Moechotypa diphysis ) 1鞘翅目天牛科是所有传粉昆虫中最原始的传粉者之一。
常栖息在花上,由于光滑、坚硬的体壁不易携带花粉,咀嚼式口器适于咀嚼花粉不利采食花蜜,常常对花器造成伤害,因此,天牛科对人类来说是害虫。
经查证资料,危害林木的天牛种类很多, 全世界已知有2000 种, 分布很广, 几乎每种树木都受到天牛不同程度的危害。
根据研究观察发现, 为害松树的天牛就有23 种, 桑树有28 种, 柑橘有18 种, 仅少数种类为害草本植物。
幼虫期在枝干内蛀坑道,截断树木营养的疏导, 导致树木枯死。
成虫期大多数种类需要进行补充营养, 食叶或啃食嫩皮, 因而给林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同时也给苗木生产、林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从生物链的角度看,天牛危害树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森林火灾的频率。
只要科学地认识天牛,会为人类造福,比如近年来很多实验室研究天牛提取物的药用价值就是一例。
2.2.6 半翅目半翅目昆虫群落结构经过系统调查取样分析,共采集半翅目昆虫标本562号,经初步鉴定统计,共有5科,各科的数量及比例见下表3-7表3-7半翅目的种属数量缘蝽科(Coreidae) 66 11.7从上表可以看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各科中以蝽科属数最多,占总数的79.3%,花蝽科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0.8%。
这与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下物种的分布基本吻合。
2.2.7蜻蜓目该目成员多数为大、中型昆虫,头大且转动灵活,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
但是由于采集时间和当时天气多阴雨的影响,捕捉的数量不是很多,其中蜻科3只,蜓科5只,蟌科4只。
可见蜻蜓目的种类非露水河地区的优势种。
当然这还一方面是由于它们反应敏捷,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采集地点,时间没有找恰当!2.2.8 同翅目蝉科 1 Cicadidae;cicada沫蝉科 122 Cercopidae同属于害虫,蝉科对温度的要求更高。
露水河地区分布较少。
当然蝉科也比较喜欢栖息在较高的树木上。
这也是小组人员采集得较少的原因。
2.2.9 长翅目,革翅目,缨翅目以及脉翅目这几个目种类都不是很多,长翅目只有一个蝎蛉科,有12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