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走向成功黄月三年级教学目的:1.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体现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知识、方式、方法。
2. 针对三年级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实际,激发家长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家长进一步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3. 具体了解三年级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以及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4. 学会科学正确地运用赏识教育法进行家庭教育。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长度:2小时。
教学过程:一、小游戏导入。
1.小游戏:1)双手五指伸开,双手对应,连续按压5次,然后快速地击掌15次。
估算所用的时间。
2)先估算自己5秒钟能鼓多少次掌,再试一下。
2.谈话:提起成功的家长,人人羡慕,都想做一个成功的家长。
可是羡慕过后,大家的畏难情绪也来了。
其实做一个成功的家长,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困难。
古语说得好:“不为也,非不能也。
”刚才大家鼓掌15次,你知道你用的时间是多少吗?昨天我跟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我问他们5秒钟能鼓多少次掌?“大概5次吧。
”“最多10次。
”我说:“你们试一下。
”结果有的5秒钟鼓了20多次。
这就是人的潜能。
实际上人的潜能是非常大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同样,教育好孩子,我们每个人也有这样的潜能。
只要你努力去做了,你就一定能做好。
即使你没有做到最好,你努力了,尝试了,也不会为此后悔。
因此,今天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交流的话题是:和孩子一起走向成功。
二、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家庭是孩子形成习惯、性格、脾气以及道德水平的最重要的地方。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2. 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一个工厂,出了次品我们可以重新再来。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教育孩子我们不能失败,也失败不起。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激发其早日成材。
(据调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有69.8%是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4. 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大家想一想,一个班级一般有五六十人,老师的责任心再强,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做到因材施教。
那么最了解孩子的,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是谁呢?是我们自己----孩子的家长。
因此,非寄宿生家长相对于寄宿生家长来说,有更多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习惯培养,亲情观念、性格养成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多向农民学习。
我们都知道,农民种庄稼的时候,他会不辞辛苦地播种、施肥、锄草、灌溉、捉虫等等。
虽然很辛苦,仍然会出现收成不好的情况,可是农民从来不会埋怨庄稼:“我这么辛苦地培育你,你为什么就不好好地长呢?”“你太对不起我了!”……他肯定会从自身查找问题,是育种的问题?还是施肥的问题?或者是其它问题等等。
可是我们家长呢,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很少从自身找问题,往往是直接把矛头对准孩子,指责孩子,打骂孩子。
这样指责、打骂的结果不是解决了问题,往往是把矛盾激化,甚至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恶化。
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这个社会上的唯一。
他们有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个性,所以没有成功的范例可以让我们复制。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像农民一样,按规律办事。
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多从环境、方法、自身等多方面查找问题。
然后亡羊补牢,采取补救措施,最终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使他们成为一个好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教育孩子,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成人成材的基础,是小学生腾飞的翅膀。
例: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从小勤学好问。
例:北宋沈括朗读白居易诗后,不懈探求。
例:诺贝尔奖获得者谈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2.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错误认识、错误做法?1)“只要成绩好,管他习惯不习惯!”(没有好习惯那里会有好成绩。
)2)“只抓成绩,不抓习惯。
”(本末倒置,习惯未抓好,成绩肯定上不去。
)3)“只抓学习习惯,不抓思想道德习惯。
(重智轻德,孩子成了“跛子”)”4)“现在孩子小,不要抓,到初中再抓也不迟。
(问题成堆,积重难返)5)现在小学生习惯不好不要紧,长大懂事自然就会好了。
“船到桥门自然直嘛!”(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成自然,再改就很难。
)6)父亲要求严,母亲护短;母亲抓得紧,父亲有意见。
(孩子钻空子)7)父母亲抓得严、抓得细,外公外婆、祖父祖母“隔代亲”成了“防空洞”。
(孩子利用矛盾,结果害了自己)8)家长忙工作、忙应酬、忙打牌,“没空”抓孩子的习惯培养。
(孩子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
)9)家长高兴时对孩子“乖乖亲”,家长不高兴时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挥舞“皮榔头”。
(孩子养成喜乐无常的习惯,难以教育。
)10)“赏识教育”过度,吹捧过分,缺少批评教育。
(孩子骄傲,听不得批评,过分自信,骄娇两气十足。
)四、勤于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了解小学生需要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
1.《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
2.简介我校校本德育教材《正礼》。
我校根据小学六个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分别确定了“孝悌、安全、卫生、环保、公共、倾听”六大教育重点,分别培养“学会打招呼”“学会行走”“学会打扫”“学会环保”“学会交往”“学会听说”等六大文明礼仪习惯。
整套教材将正则文化一线贯串,各册成章,由浅入深,德品相融,极具实用价值。
我们三年级学生的礼仪教育训练重点是:以“扫好地”为突破口的卫生礼仪。
当前,绝大部分学生生活在“4+2+1”家庭,自己动手搞好清洁卫生的观念比较淡漠,讲究清洁卫生的能力较差,在校怕值日,打扫卫生怕脏怕累的为数不少。
学校三年级礼仪教育重点——卫生礼仪,让学生以“扫好地”为突破口,有助于学生养成勤劳朴实、爱护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付出、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转变观念,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千忙万忙,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绝不放。
3.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做出榜样。
4.多与老师联系,家庭要与学校统一要求,步调一致,切实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5. 注意运用科学方法,实行“十字一条龙”的培养方法(此法来自于我校著名的德育特级教师吕同德老前辈,若能活学活用,效果颇佳)。
1)知(明白道理)2)情(激发情感)3)趣(培养兴趣)4)练(反复训练)5)行(实际行动)6)矫(矫正错误)7)意(培养意识)8)比(进行比较)9)评(自评他评)10)奖(恰当奖励)6. 要正确地赏识自己的孩子。
以前,我们的家长教育孩子有两个极端很不好:一个是过分的娇惯、溺爱孩子;一个是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
当前的家庭,施行棍棒教育的少了,家长惯孩子惯得出奇的也少了(上学替孩子背书包等等),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赏识教育孩子方面。
那么该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1)赏识自己的孩子,多用大拇指少用食指。
拇指教育是鼓励是表扬;食指教育是批评是指责。
我们中国人习惯用食指教育,而西方国家习惯用拇指教育。
比如说,小孩子画一个苹果。
在中国,我们的老师、家长看到孩子画的苹果,常常指指点点,这儿不像那儿不好。
更有甚者,会说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这些话给孩子带来的是失败与挫折感。
孩子明亮、期盼的眼神马上暗淡下来。
从而就可能扼杀了一个画画的天才;西方国家呢,家长或老师即使看到画的实在不像,也常常会伸出大拇指鼓励孩子的画独特、有创意、与众不同。
所以西方国家拇指教育出来的孩子大都胆大敢冒险,能创新;而我们中国食指教育出来的孩子常常胆小、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鼓励表扬给孩子带来的是自信;批评指责甚至拳脚相加,只能使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缺乏自尊、缺乏自信、不敢承担责任。
有人说孩子做了好事我们表扬、鼓励,做错了事我们怎么去表扬呀?例:小孩打碎碗(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培养了孩子的自信)。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多用拇指,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表扬。
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出能创新、敢自信的孩子。
2)赏识自己的孩子,多竖比少横比。
横比:我们的一些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来比,这样比来比去,极其容易把孩子的自尊、自信甚至灵性比没了。
横比的结果。
例:儿子对爸爸说,克林顿和他一样大都当上总统了(不但没有教育成孩子,反而被孩子奚落了一番)。
竖比:就是和孩子自己比。
当孩子比以前有进步,哪怕是有一点点儿,我们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如果孩子和以前比有了退步,我们也不要指责孩子,而要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寻找对策,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这样不管孩子进步也好退步也好,都是孩子和自己比。
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得到保全。
3)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推广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些家长好象也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法宝,在教育孩子时候也尝试着赏识自己的孩子。
可是赏识来赏识去,孩子的尾巴越翘越高,学习不努力成绩直线下滑。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家长往往赏识的是孩子的聪明,而不是孩子的努力。
赏识孩子的聪明,孩子会认为自己学习好是因为自己脑子灵,不是努力学习的结果!忘记了想学习好,有好成绩还需要努力学习,而不是聪明就能学习好。
4)赏识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我们的家长平时忙工作、忙生意,没时间管孩子。
可是孩子考试成绩一出来,家长就特别的关注,回到家问的话常常是:“考得怎么样?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多少名?年级里排多少名?等等”孩子考得好,家长往往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末了一定会加上一句:“好好学,不要骄傲”如果考得不好,孩子的麻烦可就大了:有的家长斥责孩子,还有的家长软体罚,就是不和孩子说一句话,有的家长甚至打骂孩子。
孩子成绩退步了不是现在没有学好,而是他平时就没有学好。
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例:家长不看过程,只看分数,赏识孩子。
(结果是:孩子觉得不管学不学,学得好坏,只要考试时分数高就行,于是为了得高分就千方百计作弊。
)家长过分的看重孩子的分数,不注重孩子学习的过程,只能使孩子学会投机取巧、走捷径、不踏实!赏识孩子努力学习的过程,培养出来的将是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的孩子!所以我们赏识孩子时,要更多的赏识孩子努力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