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1

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1

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一)[教师用]搭配不当【考题试做】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广东2007)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广东2006)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考点精析·搭配不当】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须符合结构规律。

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符合结构规律,或者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

常见的搭配不当的语病有以下6种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①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主语“水平”与谓语“改善”不搭配。

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②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主语“歌声”不能“焕发……芳香”,将“焕发”改为“散发”。

)思考: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 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②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①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的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动词“给予”与宾语“资格”搭配不当,应把“给予”改为“取消”,并删去“停止”。

)②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英雄的报告。

(动词“注视”和宾语“报告”不能搭配,应删去。

)思考:①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1995年全国)②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2003年全国)3.主宾搭配不当例如:①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主语“自留地”与宾语“劳动”搭配不当,应去掉“耕种”后的“的”字,让“农民耕种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作主语,搭配才恰当。

)②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思考:①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2000年全国)②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2003年全国)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①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A、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改为“丰富”。

)B、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定语“大批”与中心语“队伍”搭配不当。

应将“队伍”改为“人才”。

)C、小妹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定语“聪明”与中心语“手”搭配不当,应将其改为“灵巧”。

)②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A、老板口口声声欺骗那些雇工。

(状语“口口声声”与中心语“欺骗”搭配不当,应将“口口声声”改为“挖空心思”。

)B、他渐渐地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状语“渐渐”不能用来修饰“爬”,应将状语“渐渐”改为“慢慢”。

)C、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③补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A、一到晚上,他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出门。

(“胆小如鼠”不能作“吓”的补语,改为“胆战心惊”。

)B、你对我们照顾得太周全了。

(补语“周全”与中心语“照顾”搭配不当,应将“周全”改为“周到”。

)C、甲A队队员射门射得很正确。

(补语“正确”与中心语“射”搭配不当,应将“正确”改为“准确”。

)5.关联词不搭配例如:①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只有”与“就”不搭配,应将“就”改为“才”。

)②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

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无论”和“从……到”不搭配,改为“无论创作或演出”,或改为“无论创作还是演出”。

)6.一面与两面不搭配①所有院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教学能否因此而更顺利的改造。

②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③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方法指导】1、看主干成分点拨:句子的主干成分是指主语、谓语、宾语。

拿到一个句子,首先迅速划出它的主干,然后看主、谓、宾三者之间能否两两搭配,有一对不能搭配,都叫做“搭配不当”。

例如:①今年,该市的棉花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长势良好”说的是“棉花”,不是“生产”,主谓不能搭配,应将“生产”删去。

2、看枝叶(附加)成分点拨:句子的附加成分是指定语、状语和补语,主要看这些成分能否修饰、限制它们的中心词。

例如:①口口声声欺骗我们,是想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口口声声”有表白、陈说意义的词语。

“欺骗”,不含有表白、陈说的意义,不能用“口口声声”作状语,可改“总是”“挖空心思”之类的词。

3、看两面词当语句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之类的两面词时,我们应首先考虑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如: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够”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两面”的毛病。

4、看关联词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特别是成对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不能随意改换,否则就会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

例如: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②作者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所以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大大地削弱了。

③几天来,朝鲜艺术家们在北京参观、访问、演出,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例①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关系的短语,只能带选择性的短语,“干部和群众”应改为“干部或群众”。

例②“因为”应放在作者之前。

例③“无论”后面常用“也、都、总、还”来呼应,而不能同“就”搭配,可删去“无论”或把“就”改为“都”。

【跟踪练习】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B.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答案:选C。

这是一组考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高考题。

A项前面说“能不能培养出”,后边说“也是根本任务”,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

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

B项前面是“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后面说“能否继承并发扬”,同样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

D项“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挽救失足青年”可以,“培养失足青年”就讲不通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B.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零分、东经171度32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他怒气才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答案:选D。

这是一组考关联词不搭配的高考题。

A项“之所以”应和“是因为”搭配。

后半句应改为“是因为它具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

B项应为“以……为”的格式,应改“由本土向以太平洋……为中心”。

C项“不管”义同“无论”、“任凭”和“都(总、总是、也)”搭配,“不管”应改为“尽管”,“尽管”义同“虽然”,和“但是(可是、却、而、仍然)”搭配。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作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C.我们全班同学,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大家的努力,使班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D.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来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答案:选C。

这是一组搭配不当的高考题。

A项“对事件进行了批评教育”不通,应把“事件”改为“人”。

B项“研制新技术、新工艺”不通,应改为“致力于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D项定语、中心词不搭配,“这件好事”可以,“这件好人”不通,应去掉“好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从列车广播员的广播中,听到沿途将要经过的一些城市,这当中就有大连市。

B.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的一些医院,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C.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

D.他本来可以冲上去的,但一片弹片正中咽喉,他没能看到胜利便倒下了。

答案:选D。

这是一组考“搭配不当”的题。

A项动宾不搭配,“听到城市”不通,应改为“听到……城市的名字”。

B项主谓不搭配,“医院奔赴灾区”不通,应把主语改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C项主谓不搭配,“破灭”的不能是色彩,而是“肥皂泡”,应去掉“的色彩”三个字。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西省煤炭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B.三张小方桌拼在一起,作为会议桌,以供接待客人和开会之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