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了倡导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来定义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起来好像很深奥。
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
可以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方面谈谈。
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从跨进校门的时刻起,人生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理想的种子就在这里萌发。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作为小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首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立下志向,树立目标,人生才有希望。
其次,要做道德高尚、有教养的学生。
中华民族是个讲究崇尚道德的民族。
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敬都是亘古不变的美德。
还要做一个知识丰富、刻苦学习的小学生。
在学校学习应听老师的教导,在家要听父母的教导,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每当你穿着崭新的校服,背着书包,走进校门的那一刻,看见宽阔的操场,高大的教学楼,错落有致的校园绿化,和蔼可亲的老师,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的具有活力。
再加上同学们的笑脸,老师们阳光灿烂的笑容,这一切让你们不感到倍感亲切吗?你们更应当珍惜在学校学习的美好时光。
很多长辈都认为你们这一代人自私,当你们用爱心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的时候,老师知道你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感恩,知道你们在健康成长。
你们要学习祖国的无数民族英雄事迹,学习各行各业敬业奉献的先进人物事迹,让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铭刻在你们幼小的脑海中,不断激励自己,争当礼仪标兵、争做校园之星,你们要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和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体会生命的价值,你们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体会父母为抚养你们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
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自尊自爱,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大后才能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