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训练一.填空题此自终。
恩将仇报,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10.市井奇人:最后一回,塑造了四个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人物:卖火纸筒的(),开茶馆的(),写字的(),裁缝(),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自由生活,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
二.简答题1.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2.思考: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痛哭不止?4.不看便罢,看过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要紧,不省人事。
选文中是谁中举后的丑态?.“好!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的什么心态?说明了什么问题?5.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6.结合原著说说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7.联系原著说说周进后来为什么会在贡院里不省人事呢?(情节概述)简要分析周进的性格。
8.《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
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
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三.经典情节赏析(一).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
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
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
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
”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
我这病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
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1.文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严监生临死之时,作者写众人询问两个指头的意思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3.严监生为多燃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例本名著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二)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
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
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
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
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
太公听了也笑。
太公过了一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
”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像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
”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
”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
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
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到晚上,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
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
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
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
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
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傍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
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潘保正道:“不消取扰。
”因走近前,替他把帽子升一升,又拿他的手来细细看了,说道:“二相公,不是我奉承你,我禄,都是有的,现今印堂颜色有些发黄,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
”又把耳朵边掯着看看,道:“却也还有个虚惊,不大碍事,此后运气一年好似一年哩。
”匡超人道:“老爹,我做这小生意,只望着不折了本,每日寻得几个钱养活父母,便谢天地菩萨了,那里想甚么富贵轮到我身上。
”潘保正摇手道:“不相干,这样事那里是你做的?”说罢,各自散了。
1.本文段记叙了匡超人一天的生活内容,试简要概括。
2.本段文字选自第十六回,写了匡超人在服侍父亲仍然刻苦读书,这与第十九回的代替金跃考试有何关系?3. 潘老爹给匡超人看相这一情节有何作用?4.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三).(A)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
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
”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著立了起来。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B)这周学道(周进)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帮助评阅考生文章的人),屈了真才。
”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
第三场是南海、番禹两县童生。
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
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
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
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
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
”范进磕头下去了。
1.周进为何“一进了号”,便“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2.在周进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3.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当下同景兰江别了刑房,回到街上,景兰江作别去了。
匡超人到家,踌躇了一夜,不曾睡觉,娘子问他怎的,他不好真说,只说:“我如今贡了,要到京里去做官,你独自在这里住着不便,只好把你送到乐清家里去。
你在我母亲跟前,我便往京里去做官;做的兴头,再来接你上任。
”娘子道:“你去做官罢了,我自在这里,接了我妈来做伴。
你叫我到乡里去,我那里住得惯?这是不能的!”匡超人道:“你有所不知。
我在家里,日逐有几个活钱,我去之后,你日食从何而来?老爹那边也是艰难日子,他那有闲钱养活女儿?待要把你送在娘家住,那里房子窄,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诰命夫人,住在那地方,不成体面;不如还是家去好。
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我拿几两添着进京,剩下的,你带去放在我哥店里,你每日支用。
我家那里东西又贱,鸡、鱼、肉、鸭,日日有的,有甚么不快活?”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
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
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
丈母也不肯。
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
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叫一只船,把些家伙什物都搬在上。
匡超人托阿舅送妹子到家,写字与他哥,说将本钱添在店里,逐日支销。
择个日子动身,娘子哭哭啼啼,拜别父母,上船去了。
匡超人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大喜;问着他又补了廪,以优行贡入太学,益发喜极,向他说道:“贤契,目今朝廷考取教习,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
你且将行李搬在我寓处来盘桓几日。
”匡超人应诺,搬了行李来。
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
”给谏道:“恁大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汉‘摽梅之候’了。
但这事也在我身上。
”1.联系原著说说匡超人在家庭最困难时以什么为生来养活一家人?2.选文写匡超人知道潘三落难后的恐慌和逼迫娘子的蛮横,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了匡超人的什么性格?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清小说敏轩粒民文木老人《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2.《儒林外史》讽刺 56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3.沈琼枝4.元5.周进6.成老爹7.严贡生云片糕事件8.张铁臂蓬公孙“看破了相”9.牛浦10.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幅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