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基层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安全监管机制的问题及对策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安全生产问题特别是基层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作为基层特别是街镇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市、区政府领导下,通过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巩固年活动,落实一岗双责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活动,使基层特别是街镇的安全生产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在现行基层安全监管机制特别是街镇日常安全监管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一、面对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的困惑(一)重复监管的问题。

由于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的不同划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和单位对同一被监管对象同一方面都存在安全监管的职责。

这样的重复管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公共管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同时,因为不同部门安全标准的不统一,就出现了被监管对象面对上级指导不知听谁的尴尬问题。

比如,安监部门和消防部门对地下室出租屋的安全监管,就出现过因为安全标准不统一不知听谁的尴尬情况。

(二)监管盲区的问题。

除了重复监管之外,还存在监管盲区的问题。

在基层的一些日常安全监管工作中,一些不属于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安全标准范围内,但是确确实实存在安全隐患,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普遍存在。

比如在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一些小作坊的一些操作不规范的压力容器就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容易形成监管盲区。

二、存在管不了、管不好、执法难的难题(一)存在管不了的难题。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生产的越来越重视,安全监管工作向基层特别是街镇倾斜成为历史必然。

在此背景下,各个行业部门为了抓好各自分管的安全监管工作,也纷纷把安全监管工作下放到街镇。

这样,街镇的安全监管就不得不面对消防、食品药品、建筑、危化、质检等若干个方面的工作。

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出现管不了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二)存在管不好的难题。

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到煤矿、建筑、食品药品、化学、机械、法律等专业知识,专业性比较强。

但是,安全监管机构特别是基层安全监管机构成立时间较晚,现在岗位工作人员多数是从其他部门抽调组成,专业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监管能力欠缺,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存在执法难的难题。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只有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有安全监管执法权。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街镇一级才是安全监管的一线机构,法律规定却没有执法权。

这样,本应该负监管职责的街镇对企业的违法生产行为只能有建议权而不能行使处罚权,这样就造成了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

虽然后来通过区县人民政府委托执法这种形式来解决,但是街镇执法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因为街镇安全监管部门被委托执法权限比较小,对个人的处罚上限为50元,对违章单位的处罚上限为1000元,因此街镇的安全执法对违法行为没有一点威慑力,对被监管对象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三、一岗双责工作机制亟待完善虽然一岗双责工作机制通过文件形式对各位分管领导和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监管职责进行了分工和说明,但是部分领导、科室工作人员对此并没有引起重视,他们对自己的安全监管工作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推责敷衍,让一些本该由其他分管领导和科室工作人员负责的安全监管工作,全部压在安全分管领导和安全监管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肩上,在街镇就出现了有的人每天轻松得很,有的人每天忙得很的奇怪现象,也许前不久出现綦江区全体安监人员辞职的事件就是这个原因吧。

四、安全监管中的短期效应当每逢重要节假日、国家重要时期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各级政府、企业、社区和群众都会对安全监管工作格外重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都会对安全监管工作的敏感性降低、忽视和麻木。

只有当又一个重要节假日、国家重要时期和重大安全事故来临之时,各级政府、企业、社区和群众的安全警惕性才又被调动起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具有周期性、短期性的效应,对我们基层特别是街镇的安全监管是一个严重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象,根据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作为基层特别是街镇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要想让辖区的安全生产真正做到安全第一,有效预防,笔者认为有必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真思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基层特别是街镇安全监管机制下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和现象。

一、基层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建设基层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建设,不同部门或单位在自己工作职责或管理权限范围内,可以通过分级分类分块监管,定时定点一起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安全监管、检查。

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安全监管资源浪费问题,如果安全标准存在分歧还可以通过现场讨论、交流、协调,避免出现被监管对象不知听谁的尴尬局面,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检查对企业日常生产的影响。

基层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一)属地与行业部门的联动。

属地主要负责综合监管,头绪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专业知识比较欠缺。

行业部门主要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知识比较强,业务比较精。

像食品药品、消防、危化等领域,属地与行业部门可以进行联动,定时检查。

属地监管人员不仅可以从行业部门监管人员身上学习到业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监管盲区的出现。

(二)街镇与辖区派出所的联动。

街镇监管执法人数较少,执法效果不佳,对现场特种作业人员违规操作行为的威慑力不够。

辖区派出所执法人数较多,执法效果好,对现场作业人员违规操作行为的威慑力较强。

像建筑工地等领域,街镇与辖区派出所联动,一起检查,可以有效杜绝特种作业人员违规操作行为,提高安全监管效果。

(三)行业部门与行业部门的联动。

在自己工作职责或管理权限范围内,每个行业部门都有专门的监管领域。

像游乐园,质检和安监两个行业部门都有监管职责,就可以采取行业部门与行业部门的联动。

行业部门与行业部门的联动,一起检查,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避免两个部门因为安全标准存在分歧,被监管对象不知听谁指导的问题。

二、打造一支人民群众信赖的安全监管监执法队伍基层特别是街镇安全监管涉及到的工作领域宽,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管不了、管不好、执法难问题比较突出,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超强的安监执法队伍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基层特别是街镇安监执法队员必须具备四种意识:(一)勤奋好学,乐于思考的意识。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是一项知识性、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

作为安全执法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只有乐于思考,才能用最新的理论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安康的生活环境。

如果墨守成规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二)勤于检查,贵在落实的意识。

我国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较短,在安全生产方面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作为基层特别是街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必须深入安全生产第一线,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动态,严格排查安全隐患,狠抓整改措施落实,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监管到位,工作职责落实到位。

(三)依法办案,执法为民的意识。

作为基层安监执法人员,在日常的安全事故处理中,必须依法准确分析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客观公正的进行责任划分,把保护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甘于奉献,舍己为公的意识。

基层安全执法人员面对繁重复杂工作,要辛勤工作,默默奉献,要把是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放到安全工作的第一位,不要成天叫嚷要个人待遇,追求个人利益。

要保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超强的安监执法队伍,必须严格建立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选拔制度。

(一)严格准入制度。

在职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形式,向社会招考那些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超强,有志于投身于基层特别是街镇安全监管工作的优秀人才。

(二)增强培训制度。

现有岗位的工作人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方式,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到大中专院校再学习进一步深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增加管理制度。

对安全监管人员除了实行公务员、职员管理之外,还可以实行专业技术管理,鼓励参加注册安全师考试,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

要保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超强的安全监管执法队伍,还必须健全法制,通过国家层面修改《安全生产法》,把执法权下放到街镇,有利于解决街镇执法难、监管效果不佳的难题。

三、健全一岗双责长效机制基层特别是街镇安全生产种类多,门类齐,工作比较复杂,从事安全监管工作比较困难,而基层特别是街镇安全监管工作一岗双责机制,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

安全监管工作一岗双责机制通过有效整合不同科室安全生产资源和要素,有效实现基层特别是街镇安全生产大合唱,安全生产一盘棋的可靠保证。

然而因为部分领导和科室工作人员认识不够,工作机制不够完善,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为了真正发挥一岗双责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机制:(一)领导联系重点单位工作机制。

通过一岗双责的责任分工,各个分管领导都对自己的领域承担直接监管责任。

领导联系重点单位工作机制要求每位分管领导在自己的分管领域联系一个重要单位或安全问题相对突出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管,分管领导必须每个月去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这样就有利于发挥各位分管领导的龙头作用。

(二)科室联席会议制度。

由街镇主要领导、安全分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科室联席会议,对本辖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综合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情况通报,使其明确职责,分清任务,一抓到底。

(三)重大安全协商协调制度。

由于目前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不利因素,针对一些不同行业监管,涉及多个科室安全生产工作,由街镇主要领导负责督促,分管安全领导负责牵头,涉及部门积极配合,根据一岗双责分工,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为主,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协商协调,并形成会议纪要,按照协商议定的事项分头落实。

(四)科室联合检查制度。

在一些涉及到几个科室的安全问题时,几个科室可以联合在一起,深入到企业、社区进行安全检查,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所在,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四、构建全员参与的网络监管机制构建全员参与的网络监管机制,不仅可以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还可以解决监管中长期存在的短期效应问题。

构建全员参与的网络监管机制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做法:(一)网格划分。

基层特别是街镇,把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把企业、学校、医院和社区放入相应的网格,通过文件的形式,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强化相关人员的监管责任。

(二)电子网络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基层特别是街镇一级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形成畅通的电子信息网络,随时了解企业、学校、医院和社区的安全生产开展情况,及时监控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