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练习题一、判断题1、某地1956年婴儿死亡人数中死于肺炎占18%,1976年则占16%,故认 为20年来对婴儿肺炎的防治效果不明显。
(× )2、研究人员测量了2006例患者外周血的红细胞数,所得资料为计数资料。
( × )3、当样本含量越大时,率的标准误越大。
( × )4、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 √ )5、只要增加样本含量到足够大,就可以避免Ⅰ和Ⅱ型错误( × )6、变异系数总是小于1 ( )7、若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结果P 值等于0.000,则说明差异非常大。
( × )8、非参数统计方法是用于检验总体中位数、极差等总体参数的方法。
( × )9、同一资料的r 值越小,则b 值越小。
( × )10、两个大样本均数的比较,Z 检验比t 检验要准确。
×11、样本量增大时,可同时减少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
( )12、收集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的基础,因此要求及时、准确和完整。
( )13、个体间的变异是抽样误差的主要来源。
( )14、两样本率比较可采用Z 检验,也可采用四格表 2 检验。
( )16、直线回归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而直线相关反映两变量间的相互直线关系。
() 17、两变量关系越密切r 值越大。
( )18、.描述一群呈正态分布变量值的集中位置,可选用平均数。
(× )19、对于任何分布的资料,9010P ~P 范围内包含了80%的变量值。
( )20、对于任何分布的资料,1595~P P 范围内包含了80%的变量值。
( )21、对于任何分布的资料,P 5~P 95范围内包含了90%的变量值。
( )22、用某药治疗某种病患者4例、3例治愈,不计算治愈率为75%,其理由是推断总体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宽 ( )23、某病住院日的分布呈中间高两边低,平均住院日为10天,中位数为5天,可以看出住院日的分布是正偏态峰的()24.某病住院日的分布呈中间高两边低,平均住院日为5天,中位数为10天,可以看出住院日的分布是正偏态峰的。
(×)25、抽样误差是表示个体值与总体参数值之差。
(×)26、搜集资料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求及时准确完整。
()27、通常单侧检验较双侧检验更为灵敏,更为检验出差别,因此宜广泛使用(×)28、正态分布一定是对称分布,故对称分布必为正态分布。
(×)29、正态分布中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30、若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结果P值远远小于0.01,则说明差异非常大(×)31、若两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结果P值等于0.000,则说明差异非常大。
(×)32、对同一参数的估计,99%可信区间比90%可信区间好。
(×)33、某儿童保健所,测定100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可用方差分析来检验这三项指标差异有无显著性。
(×)34、均数总是比标准差大。
(×)35、均数总是大于中位数。
(×)36、样本均数大时,标准差也一定会大。
(×)37、变异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好。
()38、、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SS总=SS组间+SS组内。
()39、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SS总=SS组间+SS组内。
()40、某化工厂某病连续4年患病率分别为6.30%、9.7%、11.0%、15.4%,则该病4年总患病率为:(6.0+9.7+110.0+15.4)/4=10.53% (×)41、因秩和检验适用范围广泛,故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时,首选秩和检验(×)42、四个样本率做比较,2)3(05.02χχ> ,可认为各总体率不全相等。
( ) 43、四个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2)3(05.02χχ> ,可认为各总体率均不相等。
×44、x .y S 愈大,说明实测点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愈近。
( × )45、百分条图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以长条的全长为100%,按资料的大小或逻辑顺序依次进行绘制。
( )46、 “最小二乘”是指观察值和回归方程计算值之差的总和最小。
( × )47、 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的Dunnett 检验适用于多个均数两两之间的全面比较。
( ⨯ )48、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P 值愈小,则说明两变量X 与Y 的关系愈密切。
( × )49、可直接比较不同地区寿命表中的预期寿命。
( )50、同一资料中样本回归系数b<0,P>0.05,可认为两变量呈负相关。
( × )51、同一资料的r>0,则b<0。
( × )52、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可根据分析需要相互转化。
( )53、圆图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以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全部,用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的比重。
( )54、条图、线图和半对数线图都有纵轴与横轴且它们的纵轴单位都要从0开始。
(× )55、对同一个样本资料必然有 , 。
( × )56、统计推断包括总体均数或总体率的估计及其假设检验。
( )57、假设检验的作用是检验是否存在随机抽样误差。
( × )58、标化率都可直接进行比较。
(× )59、Sy.x 为观察值y 距回归直线的标准差,如果变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r=1,则Sy.x=0。
( )60、σ已知时,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可用±1.96σ表示。
( )61、如果直线相关系数r =1,则SS 总=SS 回。
( )62、如果样本不是通过随机抽样得来的,假设检验就失去意义。
( )二、最佳选择题1、计算某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一般选择()A、XB、GC、MD、S2、偏态分布宜用()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3、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指标较好。
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4、总体是由()A.个体组成 B. 研究对象组成C.同质个体组成 D. 研究指标组成5、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A.样本 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 D. 个体6、关于标准差,那项是错误的。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B.度量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D.不会小于算术均数7、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A.0与1B.1与0C.0与0D.1与18、以下指标中(D )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标准差9、将100名病人随机等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A、B方案治疗,疗效按等级划分为治愈、好转、有效和无效。
欲知两种方案的疗效何者较优,宜作A、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B、两组多类构成比比较的χ2检验C、两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D、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10、对于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假设为()。
A、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正态总体B、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非正态总体C、样本的差数来自中位数为0的总体D、样本的差数来自方差齐性和正态分布的总体11、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可靠性大小的指标是:()A、标准差SB、标准误C、方差D、变异系数1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差别有统计意义时,P越小,说明()。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相同13、各观察值均加或均减同一位数后:()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都改变D、两者都不变14、配对样本差值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确定P值的方法为()。
A、T越大,P越大B、T越大,P越小C、T值在界值范围内,P小于相应的αD、T值在界值范围内,P大于相应的α1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横轴尺度U的范围是()A、-1.645到+1.645B、-1.960到+1.960C、-2.580到+2.580D、-1.68到+1.96016、四个样本率作比较,Х2 >Х2 0.01(3) ,可认为:()A、各总体率不等或不全相等B、各总体率均不相等C 、各样本率均不相等D 、各样本率不等或不全相等17、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 )A 、总体中任意一部分B 、总体中的典型部分C 、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D 、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18、要评价某市一名8岁女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 、用该市8岁女孩的身高的95%或99%参考值范围来评价B 、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价D 、不能作评价19、用某药治疗某种病患者5例,4例治愈,宜写为4/5,而不计算治愈率为80%,其理由是( )A 、样本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宽B 、样本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窄C 、总体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宽D 、总体`治愈率的可信区间太窄20、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述哪种情况使其减少。
( )A 、设法减少总体标准差B 、设法减少样本标准差C 、设法增大总体标准差D 、增大样本含量21、甲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抽得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求得1X 和21S ;2X 和22S ,则理论上( )。
A 、12X X =B 、2212S S =C 、由甲、乙两样本均数之差求出的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很可能包括0D 、作两方差齐性的F 检验,必然方差齐22、数列8、-3、5、0、1、4、-1的中位数是( )。
A 、2B 、1C 、2.5D 、0.523、某地2006年随机抽取100名健康女性,算得其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均数为74g/L,标准差为4g/L,则其95%的参考值范围()。
A、74±4⨯4B、74±1.96⨯4C、74±2.58⨯4D、74±2.58⨯4÷1024、下述资料用何种指标反映抗体平均滴度较合适()抗体滴度:≤1:4 1:8 1:16 1:32 1:64人数: 8 12 16 14 7A、几何均数B、中位数C、算术均数D、中位数和几何均数25、一组变量的标准差将( )。
A.随变量值的个数n 的增大而增大B.随变量值的个数n 的增加而减小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D.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26、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B、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27、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 )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μ越大B、μ越小C、σ越大D、σ越小28、从样本得到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0.92, 则A、X与Y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B、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正值C、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负值D、表明总体相关系数ρ≠029、已知r=1,则一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