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已有9年的历史,证券市场发展迅速,1991年只有13家上市公司,到1998年初已有819家,上市公司的市价总值达到了21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左右。

一、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不长,但是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并表现在多个方面。

1.筹集生产资金。

我国是个资金短缺的国家,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好多企业负债经营。

这使得企业在财务上出现了两高一低的现象:即高负债率、高利息率及资产的低回报率。

两高一低使企业财务成本偏高。

企业运行困难。

那么如何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自1990年以来,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2650亿元,其中1140亿元是通过发行B股、H股以及红筹股的方式筹集到的。

这些资金扩大了企业的自有资本规模,大大缓解了企业的债务负担,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的,与未上市的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在经营机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已经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任命。

据调查,现在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占上市公司的60%,总经理由董事会任命的达到65%。

上市公司的发展为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3.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目前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发展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有利于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因为,我们在审批上市公司的时候,必须考虑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它的主营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发展前途?如果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发展前途的,就可予以批准,对于那些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要给予抑制。

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使上市公司把筹集起来的资金投资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建设项目上。

同时,上市公司配股时,也要考虑到它的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市场,是否有发展前途。

另外,最近几年出现的资产重组,也有改善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

4.提高经济效益。

与未上市的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高。

例如,1997年745家上市公司中,亏损的只有45家,大约占上市公司的6%左右。

而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有一半以上的发生亏损。

当然这并不否认有的上市公司效益不佳,甚至亏损严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上市公司的业绩比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有明显的提高。

5.股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收入。

1997年,仅股票交易印花税一项,就接近300亿元,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印花税外,还有许多中介机构,它们的所得要缴所得税。

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通讯行业的发展,而通讯行业的发展,也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

6.加快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

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是相当快的。

主要有三种方式:发行B股(在国内注册的企业在国内发行供境外投资者投资的股票),发行H股(在国内注册的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以及红筹股(在香港注册的企业,其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都在香港,但是其资产大多投在内地)。

此外,我国企业还在美国股票市场挂牌上市。

最近,香港正在策划成立创业板市场或者叫二板市场,并准备让一批内地的创业企业在香港上市。

这是另一条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并与之接轨的途径。

应该强调的是,我们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不仅表现在利用资本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在逐渐向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靠拢,这为我们今后融入国际市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资本市场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有国家股、法人股(这两种股权又称为公股)和公众股,有些公司还有外资股。

国家股、法人股的特点就是股权不能上市流通。

当初设计国家股、法人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但是,这种设计在后来的运作中却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一是它不符合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

按照股份制的性质,任何一个股东的股份都应该是同股同利的。

但是在我们的股权设计中,国家股、法人股的股东只有一个权力,即不卖的权力。

而公众股的股东则有两个权力,即卖的权力和不卖的权力,这是同股不同权。

同股不同权必然会造成同股不同利。

例如,现在很多公司可上市流通的公众股,不管原来的发行价是多少,发行后的市场价格都已大大超过了发行价。

但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只能进行协议转让,而协议转让时的股价很低,有时甚至只值两三块钱。

另外,由于许多公司都进行配股,国家股、法人股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公众股的投资者非常愿意参加配股,因为配股价总是大大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所以股东卖了配股以后,一般都可赚钱。

但是,对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来说,他购买了配股股份的股票后,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实际上就把资金给套牢了。

如果要让资金变现,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而协议转让的价格通常要比市场价格低得多,所以配股对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来说是不合算的。

结果就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大多放弃了配股权,而公众股的股东却积极申购配股,最终造成公众股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比重逐渐下降。

估计15年之后,国家就有可能从绝对控股地位降为相对控股地位,再过若干年以后,连相对控股的地位也难保,最后成为一般性的参股。

实际的运行效果刚好与政策设计者原先的愿望相反。

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还给市场造成了股市扩容的压力。

不少投资者担心一旦政府改变政策,决定让国家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股价就很可能会出现大幅度下跌,造成股市崩盘。

所以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成了悬在股东头上的一把剑,但目前让国家股、法人股流通的难度也比较大。

对此,我们要加以关注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股市供求关系不协调。

股市刚出现时,由于当时上市的股票很少,而需求很旺,所以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股价大幅度上升的现象。

而现在的股市却相反,利好政策不断,但股市反应冷淡,有时甚至不涨反跌。

除了外部环境不太理想,投资者开始不断成熟以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股市扩容速度太快,导致供给过多,而需求相对不足。

当前股市扩容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新股上市的速度相当快。

从国家的计划来说,1993年新股上市的规模为50亿人民币,1995年为55亿,1996年迅速增加到150亿,1997年又增加为300亿。

也就是说这几年的上市规模在成倍地扩大。

从新股上市的家数来说,也非常快,从1990-1995年,上市公司只有323家,也就是平均每年60家,而1998年一年就207家,也就是说,这几年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但是股市资金却没有正常的渠道来增加,所以出现了股市扩容过快而有效地需求不足的现象。

新股上市是股市扩容的主力军,其次还有好多公司送股配股也使得股市大幅度扩容。

第三是上市公司按照规定设有职工内部股。

职工内部股也要上市流通。

这三路扩容大军使股市的供给规模越来越大,而对股票的有效需求却相对不足,造成了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4.上市公司的素质参差不齐,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微观基础。

而这个微观基础不够理想、不够平衡,有些企业相当不错、有些企业还可以,但有些企业就不怎么样,甚至很差。

例如ST股票就是那些业绩不好、需要投资者加以特别关注的企业。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在股市继续圈钱甚至弄虚作假。

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5.证券公司违规现象还比较严重。

这几年尽管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对违规者进行严肃的处理,但违规现象仍然时有出现。

三、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经过了9年的发展,中国的股市规模已经相当大,上市公司的家数已经超过了有百年发展史的香港,其今后的发展潜力更是充满希望。

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我们要通过股份公司、资本市场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职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典型形态。

而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发展必须依赖资本市场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我们还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2.改变筹资结构的需要。

多年来,我们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银行融资的间接融资。

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间接融资仍将是主要的筹资方式,但直接融资也必须要有大的发展,而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

为了改变当前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状况,就必须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3.分散个人金融资产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个人金融资产已经相当庞大,据估计至少有7万亿左右。

而这7万亿左右的个人金融资产大多以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

金融资产高度集中于银行也存在问题,即人为加大银行的风险、加大企业的财务成本、加大个人的金融资产风险。

为了分散上述风险,就需要发展资本市场,建立一个比较合理、完善的金融资产结构。

4.发展资本市场是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国利用外资曾采用3种方式:在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借外债,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90年代开始,我们开始通过资本市场来利用外资。

以资本市场的方式利用外资比较简便,而且利用外资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因此,资本市场是我们今后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途径。

国内资本市场基础比较牢固是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后应该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

5.发展资本市场也是我们学习国际上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接近国际惯例的一种重要形式。

什么是国际惯例,国际惯例就是市场经济的惯例。

在市场经济惯例中,资本市场的惯例相当重要。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联系非常紧密。

我们还不能很好地用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些运作规则。

需要通过发展本国的资本市场,通过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来学习和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更快地和国际接轨,使我们能更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

四、规范、平稳地发展资本市场1.放慢上市速度。

前几年我曾经多次强调中国的资本市场必须在规范中发展,但是重点强调发展。

因为当时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多,上市流通的股票数量更小,因而发展是主要的。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高速扩容以后,我认为应该适度地放慢上市速度。

放慢上市速度可以对上市公司优中择优。

高速扩容容易对拟上市公司的质量重视不够。

有些公司为了上市层层包装,不惜弄虚作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