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

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注释】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7.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注释】审:明察。

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非,混淆黑白。

而明君则会保持头脑清醒,察审是非之实,以求治理好国家。

这对我们现代人也是一种启示,做事情应明察秋毫,才不至于做错事和蠢事。

8. 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韩非子∙观行》【注释】势:形势。

道:方法。

凭借已有的形势,寻求易行的方法,就可以用力少而功名成。

【鉴赏】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方式、方法很关键。

考虑诸多因素,选好路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9. 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韩非子∙安危》【注释】奔车、覆舟:指危乱之国。

仲尼:孔子。

伯夷:历史上的贤者。

【鉴赏】在狂奔的车上,即使圣人孔子也不会从容安闲;在倾翻的船下,即使隐士伯夷也不会恬然宁静。

维持安定、防止危亡,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国家动荡,民心自然好利轻义,“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只有国家稳定,才会世风和谐。

10. 明主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六反》【鉴赏】法家主张要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

这一道理在礼崩乐坏战乱频发的战国时期有一定的市场。

在当前语境下,依法治国必须坚定执行下去,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益,威吓的是违法乱纪者,而非百姓。

1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注释】第一个“道”表示人世间的道理;第二个“道”表示口述、说明、传达;第三个“道”不可拆开,词语“常道”表示真理。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可以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

句中第一、三两个“名”是“名称、概念”的意思;第二个“名”是“称呼、命名”的意思。

【鉴赏】这句话是老子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各种事物的名称都能够称呼它(都能够叫出名称来),但它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鉴赏】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

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

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

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13.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鉴赏】水,避高趋下有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1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注释】一是无极;二是阴阳;三是阴阳配合;万物是万事万物。

【鉴赏】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15.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注释】拙:笨拙。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

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鉴赏】老子的美学观点。

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

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16.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染》【注释】苍:青色。

洁白的丝放在青色的染缸里就成青色,放在黄色染缸力就成黄色。

【注释】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要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近贤人,远小人”,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好的熏陶,否则只能得到坏的影响。

17.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注释】钓鱼人躬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

【鉴赏】钓鱼的人那样谦卑地弯着腰,只是在没有钓到鱼儿之前,当钓到鱼的时刻,钓鱼者那种仰视而笑的神态才是本意,假若你想消灭它,捕获它,你一定会给老鼠最喜欢吃的东西作饵,精心地为它做,貌似爱它的样子为它作,你最终捕获了它,其实原本你是讨厌它的。

可惜我们中的许多人,往往为谦卑的躬腰而感动,为精美的诱饵而动心。

生活的,爱情的,事业的,在私欲面前,我们会少了判断力,及而没有了自我。

18.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墨子》【注释】自难:严以律己,难为自己。

易彼:宽以待人,放宽别人。

众人:普通人,庸人。

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平庸的人却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鉴赏】君子常常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标准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从难从严;而对待别人却比较宽容,因而自己进步很大,“是故为其难者,必得其所欲焉”;而那些修养不高的人遇事却总爱责怪别人,所以自己老是止步不前,“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19.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鉴赏】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20.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注释】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也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就是君子,要身体力行地得到名副其实的荣誉。

【鉴赏】从古至今,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乃立人之本,处事之基。

名誉不会凭空而来,亦无捷径可走,更不能弄虚作假,而是需要身体力行去取得。

名誉的累积不易,故俯仰天地间,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不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

名誉之重,由此略见一斑。

21.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鬼谷子》【鉴赏】小人目光短浅只知道谋取自身的利益,只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

而君子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行动处事。

大丈夫则是为了天下的利益处事行动,不拘于自己的小小利益,目光远大。

22. 天下时势。

——《鬼谷子》【鉴赏】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

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

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23. 谋定而后动。

——《鬼谷子》【鉴赏】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24. 审时度势。

——《鬼谷子》【鉴赏】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2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季春纪∙诚廉》【注释】石头可以击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颜色。

【鉴赏】这句话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

26.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注释】势:方式,模式。

神:超乎常人的本领。

【鉴赏】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做其他事情同样适合这个道理,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7.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鉴赏】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

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28.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注释】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鉴赏】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

29.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