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困惑和策略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成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近年来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各级各类检测,已将口语交际列入必测项目之一,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叫好的同时,我们五六年级的教师却发现,高年段的口语教学,面临着许多尴尬。
一、高年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许多困惑五六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新课标分成了六个指标:(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而在具体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1.交流时,很少能做到“尊重”。
这种不尊重,首先表现为教师的“恨铁不成钢”。
当学生交流中出现语句错误等现象时,教师马上插话,美其名曰“纠正”“引导”。
这种不尊重,打断了学生交流的思路,扰乱了学生交流的心情。
教师的行为起了一个极坏的榜样作用。
由此而来,学生交流时的乱坐、乱插嘴、甚至故意干扰,也就自然而然了——至少,他们会这样认为。
更为要命的是,教师的这种行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交流的热情和兴趣。
如果长期如此,恐怕将来没有几个学生再愿意参加这种教学活动。
2.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低下,极少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年级上册有一次口语交际《珍惜资源》,一堂课发言学生几乎固定是那几个学生。
特别是进入“如何珍惜”一环节时,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发言。
其它口语教学课,活跃分子基本上都是那两三个同学。
很多同学,根本就不愿参与其中。
是他们没有意见吗?如果我们马上停止这种交际,转入“写出你的意见”,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洋洋洒洒头头是道娓娓而谈。
其实,学生的害羞心理随着年级而增长只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教师的情景设置、评价机制恐怕是更为深层的原因。
3.学生的口头表达,往往条理混乱,肢体语言、语气语调也很难与所说内容相匹配。
五年级上册有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小推销员》,一位学生在向“顾客”推销洗衣粉时,将过多的内容放在生产厂家、商场售后服务方面,对洗衣粉的功能、用法等则三言两语带过。
即使是对洗衣粉的功能、用法介绍,也只是混杂在其它解中之中,整个解说过程,几乎是一个调,很难激发“顾客”购买的欲望。
这还是有准备的交流活动。
至于课标中说的“稍做准备,能进行简单发言”,更是难觅踪迹。
除却紧张因素,我们发现学生对所交流事物的整体把握、重点缺少充分的认识,对表达的思路、顺序、重难点缺少具体的梳理,对语言的准确、通顺、流畅缺少周密的安排。
同时,暴露出学生对观察事物的随意,学生语言积累的贫乏。
4.交际活动中,语言缺乏规范与美感。
六年级下册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交流中,当谈及“你对这些风俗想说什么”时,很多同学一个“爽”、两个“呵呵”解决问题。
更多的口语教学中,我们发现,90%的学生将“批评教育”说成“骂人”,60%的学生把“敲门”说成“打门”。
加之层出不穷的社会生活用语、网络用语,口语交际中语言的随意性和“时代感”,美感难寻。
它们暴露的,一是学生书面语言积累的严重匮乏,二是社会用语对学生生活、学习的不规范和严重影响,三是日常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的苍白。
二、造成高年段语文口语交际现状的原因探析口语交际教学及与听说教学的区别口语交际教学,侧重于主客体间的语言交际与交流,偏向于行动一面;而听说教学,主要强调听说,弱于交际与交流。
从而,关于两者的区别在根本上属于言语交际学与心理语言学两个流派的区别。
2本着这条线,我们会发现,目前高年段语文口语交际:1.缺少真诚的“尊重”,首先缘于教师对口语交际目的、意义的误读。
口语交际能力与识字写这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为语文素养的四大能力之一,而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期望它立竿见影。
五年级下册《手拉手》活动,如果我们仅将“爱心”作为重点,就难达本次口语交际目标;如果故意将其拔高为什么豪言壮语,又近乎标签式的活动。
同样上五年级下册的《名著人物走上舞台》,如果我们事先不将这些“人物”归还于生活,转化为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具体的形象,无论你怎么启发,学生也很难将他请上“舞台”具体表现。
2.各年段语文教师,应尽量促使课标对该年段口语交际目标的达成。
目前还存在着两大空白区:一是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教学针对性不强,忽视逻辑思维训练;二是教学评价层面的问题——尚未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3这就导致,我们目前语文口语教学的失控。
我们既然承认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艺术,就必须让学生在相应的年龄段,达成相应的目标。
仅说口语交际中“童年”系列,如果学生读一年级下册说不清“你的第一个儿童节打算怎么过”,读三年级上册要表达清楚“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些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就很难了,五年级时要完整地表达“你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恐怕就成为镜花水月了。
在内容表达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紧抓学生思维的训练、语言的表达。
很多学生三年级还言不成文,六年级级一篇文章还仅有一二百字,不能说前一学年段的语文教师没有责任。
农家有言:错过一个日子,将荒废一个时节;错过一个时节,将荒废一收成。
我们不同年段口语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此同理。
三、高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际。
口语交际不仅能促进人们的互相交往,而且能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4 1.拓展口语交际的阵地,为语文口语交际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日常生活中,汉语是我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汉语口语交际无处不在。
因此,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它是学校、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除了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每一科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将语文口语教学作为自己的义务之一,日常交际、文化宣传栏、规章制度等语言表达正确规范。
深深记得,数学教师赖真辉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全面结婚队伍的锣鼓声吸引。
教师马上要求学生“静听——想象——站到窗台看……”,此时,下课铃声响了,数学老师的作业是“根据刚才所听所见所想,明天交一篇日记给我”。
事情已过20多年,当时的数学课场景仍历历在目。
深深记得,2001年春刚到深圳教学三年级一个班的《通知》,要求必须有称呼,当时的凌学群校长马上收回已下发的通知,理由是“不能让我们的宣传与老师的课堂要求自相矛盾”。
2.切实完成好本年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前面已经说过高年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其实,这只是到该年段结束时,整体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
要达成此目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改革》中给我们支招:(1)教学需要预设,但不能只有预设。
五年级教学《父母之爱》时,课前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活动,课堂交际中“偶然”发生对父母的“误解”,或者学生发出,或者辩论产生,或者教师“误导”……只要符合教学内容,我们都无法指责;如果能更好地突出主题,那就锦上添花了。
(2)口语教学要生活化。
我们要求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语言必须规范,这种规范自然包含源于生活的、生动形象的口语。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说说公益广告》时,适当引入包括网络语在内的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必将使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更加精彩。
这种规范,不是学生语言的贫乏,而是更加丰富与多彩。
(3)口语训练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情境。
在教学六年级《身边的艺术》时,我们不妨将一些小饰品带入课堂;在口语交际《劝说别人》时,不妨来个角色置换、甚至故意“为难”,引导学生从更深更远的视角去“劝”去“说”。
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
(4)适当的扩展教材内容。
教学六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不妨将内容更远地引到历史、传说、歌曲、天文、数学等,让学生在更深层面了解祖国,增强爱国之情;六年级下册《学会生存》,何不将遭遇诈骗、抢劫等内容,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情境设置中,使学生的“生存力”自然发出?(5)将说写有机结合。
每一次“口语交际”,教材都把它与随之而来的习作并联。
如果再加修改、评说,必能更好地深化口语交际的效果。
3.因人而异,切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人的五个手指尚且不齐,何况人的智力、学习效果等,培优补差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高年段的语文教师,补差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难上之难。
根据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吴秋芳老师“练交际能力于课堂,践交际本领于生活”的思路5,结合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激发其口语交际兴趣并促之以恒,才至为关键。
(1)巧用插画、实物,再现情境,在交际和体验中发交际兴趣。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穷人》“哪里穷”时,许多学生紧抓课文插图,一人一找,一下子竟找出了8处。
形象的东西,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接下来的“你想对桑那说……”一环节,同学们在用心表达与交流中,其“穷”之辛酸,都情真意切。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时,借用八年级上册《铸剑为犁》插图,为学生顺利地进入角色铺路搭桥,使这次口语交际进行得异常顺利。
(2)指导有序观察,按序、清楚交际。
教学五年级上册《启示》,引导学生“最难忘哪件事——这件事为什么难忘——具体难忘细节是什么——给了你什么启示,或今天如何来看这件事”;教学六年级下册《理想》时,指导学生明白交际顺序“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将怎么做”;六年级上册《身边的艺术》,对实物的观察交际,更是强调观察顺序了。
这既是在指导口语交际,更是在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训练。
(3)强化认真倾听,灵动交际。
很多学生不愿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一是本身思维及语言表达原因,更为主要的是听少了,所谓孤陋寡闻。
如果强调他们认真倾听,并及时做好听记,不打断他们发言,等他人发言结束时再表达自己的看法,感想,补充意见,既尊重了别人,又让自己学有所获。
长此以往,必能强化这种参与意识。
(4)让交际内容更多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果内地让学生来口语交际“说杨梅”,深圳城市学生来“说农田”,相信大都会信口开河贻笑大方,主要是他们的生活中基本上没有这些东西。
在五年级上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口语交际时,直接引用奥运圣火遭围攻、南海王伟事件,一定胜过列举八国联军侵华;用2008年雪灾、地震事件,一定比胜过虎门销烟,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能更多地激发学生达欲望。
(5)重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
翻开五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数学》《英语》等教材,我们会发现,那里有我们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
《品德与社会》里有整整一个单元(全册才三个单元)解说六年级上册的《祖国在我心中》,《综合实践》里对六年级下册《学会生存》,内容更是俯仰可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