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背景材料】一、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相关评论(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卫律为丁令王使人盗之,以困武。
冀其终降,以分谤也。
(王必欲降武)时陵为右校王,故因其称。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七)如以后世史法论,图画麒麟阁功臣事,必当属之《霍光传》后矣。
此知班氏犹得《春秋》“微而显”“志而晦”之旨也。
苏武唯此一事,足以伸眉身后,故班氏特以此事系之传后,以慰千载读史者之心。
良史用心之苦,非晋、宋以后史家所知。
(李慈铭《汉书札记》)三、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移中厩监。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
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更加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打算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
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里对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
”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
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
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自杀,张胜、常惠拦住了他。
虞常果然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
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刀来自杀,卫律大惊,急忙抱住苏武,派人骑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无焰的火,把苏武背朝上放在火坑上,踩他的背使其出血。
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
常惠等哭了,将苏武抬回营帐。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用剑斩杀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应当处死。
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
”举起剑想要杀他,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苏武说:“我本没有参与密谋,又不是他们的亲属,为何要受牵连?”卫律举剑作势要杀苏武,苏武神色不改。
卫律说:“苏先生,我先前背,叛汉朝投奔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有几万手下,满山的牛羊,富贵到这种地步!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
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苏武不理他。
卫律又说:“你通过我的关系投降,我就和你结为兄弟,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再想见我就难了。
”苏武大骂说:“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幸灾乐祸,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从我苏武开始了。
”卫律知道终究无法迫使苏武投降,就报告了单于。
单于更想让他投降了,就把苏武关在一个大地窖中,不给他吃的,喝的。
天降大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过了几天都没有死。
匈奴人视之为神,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产奶了,才放他回来。
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别的地方。
苏武到北海后,不给他粮食。
他只好掘野鼠,收草籽来吃,拄着汉朝的旌节牧羊,每天起来就拿着,节上的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
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轩王在北海打猎。
苏武能结网纺缴,矫正弓弩,於轩王很喜欢他,供给他衣食。
三年多,於轩王病重,赐给苏武牛马,生活用品,帐篷等。
於轩王死后,其手下都迁移到别处去了。
这年冬天,丁灵人偷走了他的牛羊,苏武又陷于困境。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是皇帝的侍从。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不敢访寻苏武。
时间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
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
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你一向关系很好,所以派我来劝你,(单于)准备以礼相待。
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前些时候您大哥做奉车都尉,跟随皇帝到雍城的械阳宫去,扶着皇帝的车子下殿阶,碰到柱子上把车辕折断了,被指控为“大不敬”,伏剑自杀了,皇上赐给二百万钱给他安葬。
您弟弟孺卿跟随皇帝去河东后土祭祀,一个宦官和黄门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人河中淹死后逃跑了。
皇帝派孺卿去抓捕,没有抓到,他因害怕而喝毒药自杀了。
我临来时,你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
你妻子还很年轻,听说已改嫁了。
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你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又过去了十多年,也不知他们是否还活在世上。
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你又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好像发狂一样,痛心自己对不起汉朝,加上听说老母被拘押在保宫。
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难道还超得过我?再说皇帝现在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们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即便回国也是吉凶难测,你又为谁守节呢?听我的话吧。
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为将封侯,兄弟三人都成为皇帝的侍从,常常希望为朝廷献身。
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也是心甘情愿,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为父死,不会有怨,请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连饮数日,又说:“请你听一听我的话!”苏武说:“我早已是该死的人了!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李陵见他是真的不会投降,感叹道:“唉,你真是一位义士!我李陵和卫律的罪行无以复加。
”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汉昭帝即位后几年,匈奴与汉朝和亲。
汉朝要求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死了。
后来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得以夜里见汉使,自己详细地陈述这几年的情况。
教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射下一只雁,脚趾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等人在某大泽中。
使者大喜,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单于环顾左右,大惊,对汉使者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随行人员,除了已降和已死的外,跟随苏武回国的还有九人。
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首都长安。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壮年出使,等回国时,头发和胡须都已变白了。
【示范教案】苏武传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渗透目标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学生活动的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