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粮油高级保管员培训资料

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粮油高级保管员培训资料

20080614 am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第4节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p137-140四、气调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气调储藏概念在密封粮堆或气调仓库中,采用生物降氧或人工气调的方法,改变粮堆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使之产生一种防治储粮害虫,抑制霉菌繁殖,降低储存粮食生理代谢的气体。

从而达到保持粮食品质,确保粮食安全的目的。

这种以调节环境气体成分为依据,增加粮食储藏稳定性的技术叫气调储藏。

我国的气调储藏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仰韶文化时期已有气密性的缸、坛、窖藏。

新中国成立后、气调储藏技术更有较快发展。

先后在上海、浙江、江西、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开展了此项工作,目前已有稻谷、玉米、豆类、油料、大米、油品等二十多个粮种采用了自然缺氧气调储藏。

人工气调储藏也有了较大进展,并致力于气调技术和气调保鲜理论的研究。

实践证明,气调储藏对保持粮食品质、防虫和防霉等方面均较之常规储藏更具明显的优越性和储藏效应。

1.气调储藏防治虫害的作用储粮害虫的生活条件,与所处环境的气体成分、温度、湿度分不开。

粮堆中氧气浓度的降低和二氧化碳(或氮气)浓度的增加都能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见表2-30)。

只要仓房的气密性好,维持一定的时间可以得到很好杀虫效果。

在气调储藏中,杀虫效果除了与气体浓度有关外,温度、湿度、虫种和虫期以及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杀虫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当氧浓度含量在2%以下,储粮害虫就能致死。

当有高二氧化碳和低氧混合气体同时起作用时就更具毒性。

杀虫率所需的时间取决于环境温度,大气温度愈高,达到95%杀虫率所需的暴露时间则愈短,所以高温可以增加气调的效力。

此外、在比较低的湿度下处理比在较高的湿度下处理更为有效。

2.气调储藏抑菌防霉的作用气体对真菌的代谢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将氧气降低至0.2%一1.0%,不仅控制了储藏物的代谢,也明显地影响到气体对真菌的代谢活动。

当粮堆氧气浓度下降到2%以下时,对大多数好气性霉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安全水分范围内的低水分粮以及粮食相对湿度在65%左右的低湿条件下,低氧对霉菌的控制,其作用尤为显著。

但是有些霉菌对氧气要求不高,极能忍耐低氧环境,例如灰绿曲霉、米根霉,能在0.2%氧浓度下生长。

粮食上的霉菌对低二氧化碳有较强适应能力,只有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40%以上才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高水分粮采用人工气调,同样能收到抑制毒菌的效果,因此气调储藏可作为高水分粮的应急储藏措施,是可行的。

3.气调储藏降低粮食呼吸强度呼吸是和生命紧密相联系的.呼吸强度是粮食主要的生理指标。

在储藏期中,粮食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的损耗会显著增加,粮食易劣变。

在缺氧环境中,粮食的呼吸强度显著降低,当粮食处于供氧不足或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并不意味着粮食呼吸完全停止、而是靠分子内部的氧化来取得热能,在细胞内进行着呼吸来延续其生命活动。

由于正常的呼吸作用是一个连续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氧的氧化过程。

缺氧呼吸所需氧是从各种氧化物中取得的,即是从水及被氧化的糖分子中的OH根中获得的。

所以缺氧呼吸是在细胞间进行的氧化过程与还原过程。

有氧呼吸和缺氧呼吸两者间的共同途径是相同的、都由复杂的各种酶参与反应,其中脱氢酶、氧化酶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酶。

呼吸产物的共同点是都要放出二氧化碳和热能。

也都有氧化过程。

但当粮食由需氧呼吸方式变迁为缺氧呼吸方式时,由于粮堆环境中氧受到限制.粮食呼吸强度也相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可见缺氧呼吸可降低粮食生理活动,减少于物质的耗损。

与此同时,不论缺氧呼吸或有氧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能积累在粮堆中,相对地抑制粮食的生命活动,并抑制虫霉繁殖。

但积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只有在密闭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取得。

据文献报导,当二氧化碳积累量达40%以上浓度时,就可杀死储粮害虫,高二氧化碳浓度到70%以上时,绝大部分有害霉菌可被抑止。

因此,在实践中缺氧储藏具有预防和制止储粮发热的效果,而且,干燥的粮食采用缺氧储藏,可以较好地保持品质和储粮稳定性;因为在干燥的粮食中,它们呼吸的共同途径是都兼有缺氧呼吸,即不仅发生着正常的需氧呼吸,而且还发生缺氧呼吸过程.常常由于整个呼吸水平极其微弱,即使有缺氧呼吸在细胞中进行,它们所形成的呼吸中间产物也是极其有限的、微不足道的,对粮食的品质和发芽力都不致有重大影响。

粮的呼吸强度也显著降低。

4.气调储藏对粮食品质的影响气调储藏对粮油品质的影响,国内外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对此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与评定.实践证明,影响储粮品质的首要因素是温度的影响,其次才是其它条件,控制储粮环境的主要原因是控制或防止害虫、真菌、螨类的侵害。

对气调储藏能否保持粮食品质,正在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包括气调揭幕后的粮食变色问题,从大米缺氧储藏的效果分析,对14.05%水分的大米采用气调储藏的品质与空气常规储藏相比较,气调储藏组品质变化显然优于常规储藏。

同时经过研究表明,气调储藏的粮食品质变化与粮油含水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对安全水分粮油基本无影响;对高水分粮油的影响较为明显,水分含量越高,储藏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因此,安全水分的粮油才能进行长期的气调储藏;而半安全、不安全粮油只能用它作为临时保管手段或应急措施。

气调储粮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储粮方式,它能有效杀虫、抑菌、延缓储粮劣变,并避免了化学药剂对人员的危害、对粮食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 气调储粮不存在熏蒸时对粮仓配套设施的腐蚀(特别是粮情检测系统),材料的处理及危害,加之能避免储粮害虫抗性增加等其它无法准确统计的因素;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和粮食市场需求的趋势;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适应储粮方式朝着多样化、高质量、高效益、高营养、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木”的方向发展的需求,将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扩大,将解决制约我国粮食储藏、保鲜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延缓粮食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劣变,减少虫霉的危害和化学药剂的污染,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气调储藏技术的分类目前,气调储藏技术有以下几种:气密储粮,包括自然缺氧、微生物降氧、脱氧剂储粮等;氮气储粮,包括充氮储粮、液氮储粮、分子筛富氮、制氮机储粮等;二氧化碳储粮,包括排气净化法、充二氧化碳法,二氧化碳化学发生器储粮等;减压储粮,包括抽气,减压,真空包装等。

上述气调储藏技术可归纳为生物降氧和人工气调2大类,二者各有不同的理论根据,生物降氧,就是利用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把密封粮堆中的氧气消耗掉达到低氧保管的目的,并相应积累了高的二氧化碳。

这是以生物学因素为理论根据的。

人工气调储藏是应用一些机械设备,如燃烧炉、制氮机,它们的燃料可以用木炭、液化石油气、煤油等亦可用分子筛或真空泵,先抽真空再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这些应用催化高温燃料、变压吸附、充入或置换等方法借以改变粮堆原有的气体成分,使大气达到高浓度的氮、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因此这是以人工气调为依据的。

(三)应用情况气调储藏是以控制气体进行粮食储藏的一门科学,是当今国际上通用的绿色储粮方式之一,它能在仓库或粮食堆中产生一种对害虫致命的气体,抑制霉菌繁殖,并降低粮食呼吸作用及基本的生理代谢。

气调粮库的建成,对改善我国粮食储藏条件、提高粮食储藏技术水平、实现绿色储粮、保证粮食流通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

1.应用情况经过长期的应用技术研究,我国粮食气调储藏技术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进展。

研究证明,当粮堆中氧气浓度降到2%左右,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40%时,能使粮堆中绝大多数储粮害虫死亡,好氧霉菌可受到抑制。

粮食自身呼吸强度也会明显降低。

目前国内已建造了数座利用二氧化碳气调的示范库,使用效果良好。

利用氮气气调储藏的实仓应用技术也在研究中。

2.气调储藏管理粮食在气调储藏中,必须加强管理,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粮堆气体成分分析。

在缺氧储藏中除了对其温度、湿度测量外,测量粮堆气体变化是进行技术管理,掌握粮情变化,用以评定和了解脱氧设备的技术性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粮堆气体成分分析,在密封后24h内即应进行,连续测定1周达到降氧效果后可改为每3天测记1次。

分析气体的方法很多,除可采用快速测氧仪和测二氧化碳仪外,目前粮食部门应用最广泛的是奥氏气体分析仪,用气量法测量氧气、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浓度。

(2)温度检查。

粮食温度的变化是反映储粮安危情况的指标之一。

需要经常地、系统地测量气温、仓温、粮温,观察储粮情况变化。

缺氧储藏一般每10天检查1次,如在高温季节,对高水分粮食,每天要检查1次,以免由于密闭不好,氧气回升,温度突然升高,造成粮食发热霉变。

每项测量结果均应记录,以便前后对比。

(3)水分检查。

粮食水分高低同样是反映粮食安危的重要指标。

在缺氧储藏中,粮食密封很少受到外界湿度影响,粮食水分比较稳定。

对于高水分的粮食,粮堆周围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当温差变化大时,会出现结露现象,引起局部粮食水分升高,造成发热霉变。

因此,在缺氧储藏中,仍需要定时细致检查粮食水分。

由于粮堆密封,不能采用取样检查水分的方法,而必须采用预埋式湿敏电阻,通过不同的电子线路来检查粮食水分。

测量水分的时间要和检查温度统一起来,为了方便,可以将测温、测水电路组装在一个仪表中,同样,每次检查水分的数据要详细记录,以便对照,如发现局部水分增高,应增加测量次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结露霉变。

(4)害虫检查。

缺氧储藏,为保证密封性能,不能采用取样筛检的方法来检查虫情。

可以采用诱捕器预埋在粮堆中,注意的是布点要有代表性,对于粮堆上层、向阳面、墙角、门窗、柱子周围易发生害虫的部位,要注意布点。

(5)防止结露和氧浓度回升。

在缺氧储藏中,常因粮堆内外温差较大而产生结露。

粮堆结露与塑料薄膜内密闭时间有关,在气温上升季节一般产生外结露现象(7月份以前);在气温下降季节(秋末)气温与粮温存在较大温差时,一般产生内结露,因此要注意防止结露。

缺氧储粮中,由于薄膜微透性、粮食进入深休眠期,呼吸微弱等,导致氧气回升,要注意检查,如果发现氧气浓度忽高忽低,或是一下子降得很多,那就要检查薄膜是否有破损或其他原因。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安全防护。

缺氧储藏需要造成一个缺氧的环境,而缺氧环境对人是十分有害的,氧浓度低于10%以下就有生命危险,在缺氧储藏中氧浓度一般都低于10%,特别是整仓密闭进仓检查粮情时,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以防事故发生。

另外还要合理应用缺氧储藏,做到有的放矢,解决主要问题,灵活运用,缺氧与常规储藏相结合。

对低水分粮呼吸强度小的粮种、陈粮不宜采用自然缺氧,一般以采用"辅助降氧"方法为主,加强其脱氧。

而对水分较高、呼吸强度大的粮食宜采用自然缺氧。

成品粮在夏季高温季节,为了解决其度过夏问题,适宜于采用缺氧储藏,其他季节则采用常规储藏,其他粮种酌情处理,缺氧和常规储藏相结合合理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