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海洋法

第八章:海洋法


第五节 专属经济区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1、定义:是领海之外而邻接领海,从领海基线 定义: 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一带海域。 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一带海域。 200海里 2、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不属于国家领土组成 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不属于国家领土组成 部分,也不像公海那样对一切国家开放,是沿 海国对其行使一定管辖权 海国对其行使一定管辖权的自成一类的海域。 行使一定管辖权的自成一类的海域。 3、沿海国的的管辖权:A.勘探和开发、养护和 沿海国的的管辖权:A.勘探和开发、养护和 管理专属经济区内自然资源的权利。B.对人工 管理专属经济区内自然资源的权利。B.对人工 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 究、海洋环境保护有管辖权 。
第二节 内海水、领海与毗连区 内海水、
一、内海水(internal waters) 一、内海水(internal waters) 1、定义: 内海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向陆一 定义: 面的全部水域。 2、法律地位:内海水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法律地位: 国家对其拥有完全的和排他的管辖权,未经许 可,外国船舶和飞机不得进入内水。 3、范围:内海水包括海港、海湾、河口以及内 范围:内海水包括海港、海湾、河口以及内 海海峡等。
第四节 群岛水域
(archipelagic waters)
1、定义:群岛国可将连接其最外缘各岛屿的直线作为 定义:群岛国可将连接其最外缘各岛屿的直线作为 基线,而该基线所包围的水域,不论深度或距离海 岸的远近如何,都称为群岛水域。 2、法律地位: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水域、水域的上 法律地位: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水域、水域的上 空、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资源。 3、群岛海道通过权:(right of archipelagic sea lanes 群岛海道通过权:(right passage)指群岛国可以在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 passage)指群岛国可以在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 其上的空中航道,以便外国船舶和飞机继续不停和 其上的空中航道,以便外国船舶和飞机继续不停和 迅速通过、飞越其群岛水域和邻接的领海,所有船 迅速通过、飞越其群岛水域和邻接的领海,所有船 舶和飞机都享有此种群岛海道通过权,但不得对群 岛国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2)内海海峡
A.定义:海峡是指两端连接海洋的狭长水道。 A.定义: 定义 B.海峡具有三个特征:ⅰ.处于两块陆地之间; B.海峡具有三个特征 特征: ⅱ.连接两个海或洋;ⅲ.是天然形成的。 连接两个海或洋;ⅲ C.种类:海峡按法律地位来区分,可分为内海 C.种类 种类: 海峡、领海海峡和非领海海峡。 海峡、领海海峡和非领海海峡。 D.内海海峡:即处于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峡。 D.内海海峡 内海海峡:即处于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峡。 内海海峡是沿海国内水的一部分,该国对其 具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权。
5、非沿岸国权利—无害通过权 非沿岸国权利—
(right of inoffensive passage)
1、定义:无害通过权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 定义: 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前提下,享有为穿过领 海但不进入内水、驶出或驶入内水而持续不停的航 行权利。 A.通过是指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从内水驶出或进 A.通过 通过是指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从内水驶出或进 入内水的航行,该航行必须是继续不停 迅速前进, 入内水的航行,该航行必须是继续不停和迅速前进, 继续不停和 只有遇不可抗力或为救助遇难的场合才能停船和下 锚,潜水艇通过时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国旗。 B.无害是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 。 B.无害 无害是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 和平、 通过时必须遵守沿海国的法律和沿海国为无害通过 而制定的规章以及关于防止海上碰撞的国际规章。
(1)海湾(bays) 海湾(bays)
A.海湾是指海洋深入陆地形成的明显的水曲。 A.海湾是指海洋深入陆地形成的明显的水曲。 B.国际法上的海湾是指被陆地所环抱,其面积等 B.国际法上的海湾 国际法上的海湾是指被陆地所环抱,其面积等 于或大于以湾口所划直线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 的水曲。 C.范围:沿岸均属于一个国家,其湾口宽度不 范围: 超过24海里,属于该国内水。湾口超过24海 超过24海里,属于该国内水。湾口超过24海 里,则应划在海湾内。 D.历史性海湾是指湾口宽度超过24海里,但依 D.历史性海湾 历史性海湾是指湾口宽度超过24海里,但依 据历史性权利被确定为该国内水的海湾。
二、海洋法的历史发展(续)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4、公海与领海之区分:17世纪,荷兰—宾刻舒 公海与领海之区分:17世纪,荷兰— 克—《论海上主权》—陆地上的控制权及于武 论海上主权》 器力量终止之处。 5、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区域等海域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 产生: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上述海域相 产生: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上述海域相 继得以确立。
毗Hale Waihona Puke 区(contiguous 三、毗连区(contiguous zone)
1、定义:毗连区是指毗连领海并从领海基线量 定义: 起不超过24海里的、沿海国在其中对特定事 起不超过24海里的、沿海国在其中对特定事 项行使必要管制权的海域。 2、法律地位:毗连区既不同于领海,也不同于 法律地位: 专属经济区,沿海国在毗连区可为下列事项 行使管制权: A.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 A.防止 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 其海关 、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 B.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上述法律和规 B.惩治 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上述法律和规 章的行为。
4、沿海国在领海内的权利
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组成部分,沿海国的领海主 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组成部分,沿海国的领海主 权表现为: 1 、属地最高权:对领海内的一切人、事和物均 属地最高权:对领海内的一切人、事和物均 享有排他的管辖权; 2、资源专属权:任何外国或个人非经沿海国允 资源专属权: 许不得对领海内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3、领空权:外国飞机未经许可不得飞越他国领 领空权: 海的上空; 4、航运的专属权 ; 5、法律和规章的制定及实施权。 法律和规章的制定及实施权。
毗连区示意图
领海基线(红线)


毗 毗连区外部界限
连 海 区
领海的外部界限(绿线)
第三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straits used for international navigation)
1、定义:两端连接的都是公海或专属经济区,而且 定义: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2、法律地位: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通过制度,不 法律地位: 应在其他方面影响构成这种海峡的水域的法律地位。 3、过境通行制(transit passage) :是指在公海或专属 过境通行制(transit 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间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内,一切船舶和飞机都享有不 受阻碍地航行和飞越权利的制度。条件 A.毫不迟 受阻碍地航行和飞越权利的制度。条件:A.毫不迟 条件: 延地通过或飞越海峡;B.不得对沿岸国非法使用武 延地通过或飞越海峡;B.不得对沿岸国非法使用武 力或武力威胁;C.遵守沿海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 力或武力威胁;C.遵守沿海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
第五章 海洋法
概述 内海水、领海与毗连区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和群岛国水域 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 公海 国际海底区域
The Law of the Sea
第一节 概述(general) 概述(general)
一、海洋法的
概念 1、定义:海洋 定义: 法是指确定不同 法是指确定不同 海域的法律地位, 海域的法律地位, 并调整各国在不 同海域中的权利 义务关系的原则、 规则和规章制度 的总称。 2 海 域 的 种 类 A.内水 A.内水 B.领海 B.领海 C.毗连区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D.专属经济区 E.群岛水域 E.群岛水域 F.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F.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G.大陆架 G.大陆架 H.公海 H.公海 I.国际海底区域 I.国际海底区域
4、大陆架的划界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遵循相同的规则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遵循相同的规则: 相同的规则: A.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 A.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 的界限 ,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 ,应在《国际法院规约》 38条所指 的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 的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 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 解决。 B.按照领土自然延伸原则及公平原则解决大陆架 B.按照领土自然延伸原则 公平原则解决大陆架 领土自然延伸原则及 的划界问题,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C. 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的等距离中间线 1958年 大陆架公约》规定的等距离中间线 原则并未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 原则并未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
二、领海(the territorial sea) 领海( sea)
1、定义:领海是指邻接于沿海国陆地领土和内 定义: 水的,受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从领海基线 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群岛国领海是指 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群岛国领海是指 邻接于群岛水域的,处于群岛国主权之下的一 带海域。 2、领海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的起始线。 领海基线: A.正常基线:即低潮线,是海水退潮时离岸最 A.正常基线 正常基线: 远的那条线。 B.直线基线:是指连接海岸向外各突出点和岛 B.直线基线 直线基线: 屿上适当各点所形成的折线。
三、国际海洋法的编纂
1、海洋法历史悠久,其规则大多来自习惯法。 、海洋法历史悠久,其规则大多来自习惯法 来自习惯法。 2、1958年2月至4月,召开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 1958年 月至4月,召开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 会议,通过了四个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 会议,通过了四个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 《大陆架公约》、《公海公约》和《捕鱼与养 大陆架公约》 公海公约》 护生物资源公约》 护生物资源公约》。 3、1973年12月—1982年12月,联合国第三次海 1973年12月 1982年12月,联合国第三次海 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洋法会议 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4年11月公约生效,中国于1996年 1994年11月公约生效,中国于1996年5月15日 15日 批准该公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