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阅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背诵有序的诗文80篇。
”名句的默写与运用是“语言积累与运用”中的重要一块,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名篇佳句积累的考察,不少地方考试的分值也增多,所以,它将仍是中考中重点考察的内容。
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填充式,主要考查名篇佳句的默写及迁移运用;一是拓展归类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同一类书的名句的综合运用情况。
从近几年中考来看,“名句的默写与运用”的考察范围逐渐向课外延伸,题型样式也由单一的识记填空向理解、分析、鉴赏的方向发展,估计可能有新的题型,如用某些名句连缀造句类的题型出现。
而新教材新增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将是考察的热点。
考点1: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内容背诵是积累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就是积累的作用。
可见,知识的极乐可。
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文段是我们的第一手材料,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
这类题体简单明了,只要平时按要求背诵,并注意字型、句式,做题时就可借助记忆,迅速默写作答。
考点2:经典的名言佳句有些文章可能因为有一两个经典之句就使得这篇文章长留于世,如果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上这些经典句子,很可能是自己的语言或文章大增起色,可见记住经典句子是很有意义的事。
这种题往往以简答的形式来达到默写的目的,要求做大的内容一般是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对偶句、排比句、格言等。
答题时需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提出的要求,弄清题意,按题目要求的纸箱子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回答。
对题干中的限制语一定要读懂:哪篇文章;什么内容;这样两者结合起来,然后从记忆里提取所需要的答案。
考点3:课外名言警句以课本来积累知识是一条积累的捷径,然而,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积累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中的有限内容,还应该把眼光放得开阔一些,从课外学习中积累更加广泛、丰富的知识,因为知识无处不在,生活,完成第(1)—(4)题.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④万事俱备, .(罗贯中《三国演义》)⑤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⑨,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⑩,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在上面各句的空白处,填写上句或下句.(2)句④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烧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句⑤出处中的"左迁"是指.(3)在上面各句中,能表现诗人杀敌报国情怀的名句有, .(只填序号)(4)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引用上面的某个名句写一段话,60字左右.解析:上面这一中考语文名句考查题是比较有特色的.它一改以往名句考查的单纯形式的填写.它由名句演发,将文学常识,诗句理解等巧妙地结合.它不单单是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并更多地融合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这道题命题者至少是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把握的.一是名句识记.第(1)题要求学生能准确写出上句或下句,所选诗句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二是名句理解.第(2)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背诵诗句还要作一点探讨和分析,如诗句的由来,有关诗句的典故,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专题诗词的研究.如《"送别诗"的研究性学习》等.第(3)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三是名句运用.第(4)题答题时要注意三点:1.所写要有中心,不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2.引用要恰当,要根据诗句的原意,寓意准确使用.3.字数一定要在60字左右.此外要尽可能选用精美词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笔生动.答案略。
例2(5)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描写出了“水”的气势,王维在《汉江临眺》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解析:这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类默写题的特点是:由一篇古诗(文)联想到别一篇诗文的某一“特定内容”。
其难度比前两种要大些,它要求考生既要理解题目中句子的意思,又要理解所填写的句子的意思,还要关于联想。
答案依次为:(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楚塞(1)诗有形。
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烟淡月;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的花态草情。
(2)诗有味。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中的梅树清气飘逸。
“采菊东篱下,。
”竹篱边的菊花幽香浮动。
(3)诗有声。
“马作的卢飞快,。
”征战之声回荡在烟尘滚滚的沙场。
“,便引诗情到碧霄。
”阵阵鹤鸣洒落于秋日的碧空。
(4)诗有色。
“隔断红尘三十里,。
”红白相衬,像一幅写意的画;。
解析:从设题来看,此题颇具美意。
全段文字分别从诗有形、诗有味、诗有声、诗有色四个方面对诗进行评析,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味道,实现了对学生的审美熏陶;同时,又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第二,此题将古诗积累放在语境中进行考察,在运用中积累,这顺应了记忆的规律,体现了积累考察的走向。
第三,此题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如试题前三句均为记忆性填空,易;最后一空位开放型试题,难。
试题呈现出一定的坡度。
答案:(1)夜泊秦淮近酒家;乱花渐欲迷人眼。
(2)雪却输梅一段香;悠然见南山。
(3)弓如霹雳弦惊;晴空一鹤排云上。
(4)白云红叶两悠悠。
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意悠悠,针对默写名篇名句的题形特点,结合中考的发展变化趋势,我们认为在复习这一考点应注意:1、辨明名句(篇)的特征,抓住复习重点。
一般能成为名句(篇)的文句,往往具有如下特点之一:①巧用修辞,意蕴深刻。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寓含哲理,令人深思。
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情感积极,鞭策激励。
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凡具有以上特点之一的名句(篇)应是应考复习的重点。
2、重视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结合,文句记忆与字型辨析并重。
平时积累,主要是:①要化整为零,减轻积累记忆的压力;②要寻找规律,提高识记的效率;③要口手并用,读抄结合,适应识记题的默写式考察;考前强化,是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于临考前做些集中强化训练,此时要注意:①字形练习;②克服记诵不准确的毛病,如天子楼字等;③审清题干题肢,避免误填误答。
3、注重理解,弄懂意思。
善于联想和整理归类,平时注意运用。
要弄清名句的原意和现在的意义,能灵活运用。
善于由某一句或句中的某些特征展开联想,将学过的一些句子归类集合。
4、注重重点作品集作家的信息积累。
多读课外书,拓展知识,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进行更全面地分析判断理解。
【中考古诗文分册训练题】七年级上册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2、《望岳》一诗中(1)富于哲理意义的句子,。
(2)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
4、《登飞来峰》蕴含哲理的句是,。
5、《陌上桑》中,(1)以衣着之华丽来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是:,。
表现使君荒淫无耻的句子。
以佩剑之昂贵夸夫的句子是:,。
以用具之精美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6、《三峡》中,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
(1)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情景的句子,。
(2)最能表现三峡夏季时水流之快的句子,。
7、《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是,。
8《木兰诗》中,(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2)表现木兰十年征战的句,。
(3)《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5)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的句子是:,。
(6)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9、《伤仲永》中,仲永智力衰退的原因是:,。
10、《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11、古代诗歌中,送别友人,眷恋亲人的句子很多,请根据学过的课文写出一句:,。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物的句子是:,。
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句子是,;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13、《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16、《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
直接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三峡》中郦道元用“,”的语句比喻夏水的急速,引用渔者之歌“,”。
渲染秋猿的悲凉之声。
17、《观沧海》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19、《江南春》写景的诗句是:,。
20、《望岳》的颈联是:,。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必伤别离,不要学女儿之态的句子是:,。
22、《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23、《论语六则》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句子是,。
24、《望岳》中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是:,。
25、《江南春》中抒发作者对国家兴亡之感的诗句,。
26、《登飞来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两句诗是:,。
27、《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回乡时感到人事全非的两是:,。
28、《夜雨寄北》中设想将来与友人秉烛长谈之情景的句子是:,。
29、《淮上与友人别》中表现春光明媚、花好人愁的诗句是,。
3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句子是:,。
3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3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3、,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34、,思而不学则怠。
35、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地吟起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名句:,。
36、杜甫的《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3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38、杜甫《望岳》的颔联是:,。
39、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