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为此,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加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3.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除了注重学生个性成长,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外,还重视学生在读书习惯、发言的积极响亮等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将字词教学的重心向词语过渡,将字典引入日常教学,重视对词语的理解,将段的教学不断加强,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读书进行积累,特别是应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的积累。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与学策略分析
1.教法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

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作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

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2.学法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时刻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四、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张贴部分少数民族图片,营造学习氛围。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片了解一些其他民族的情况。

[课件展示] [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
师: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我们幸福的大家庭。

在我国云南省有这样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景色可美了,有来自各种民族的同学,他们每天穿着不同的民族服装,坐在教室里上课。

同学们愿意
跟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这所美丽的学校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
【出示动画课件:我们的民族小学】
师: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老师要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习:我会认,我会读
【出示生字】【出示词语】
师:生字词语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要求。

讲解新的阅读课文的方法:浏览。

浏览,也是一种默读,只不过它读得更快,要求我们在一分钟以内看完课文,并且了解课文的意思。

来,我们试试。

设计意图: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

”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研:快速浏览课文,再填空:
师:同桌交流:
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
()。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
研:我研讨,我快乐
上学路上
早晨,从……从……从……的路,走来了许多的小学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进入学校
来到学校,大家……
学习生活:上课了,大家……下课了,大家……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文本中关键词句的理解,通过读中感悟、联系、想象,让学生既明白课文内容又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
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一所(美丽)的学校;
一所充满(欢乐)的学校;更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师:同学们,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我们知道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团结友爱的学校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
讲:我读,我理解
读后你们看到了什么?
1.我们的学校美吗?从那几句话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美?用你的声
音告诉我。

【指导朗读】
2.在这样的学校里上学高兴吗?为什么?让我听到同学们高兴的声
音。

【指导朗读】
3.在这么美的学校里上学,那里的同学是怎样做的?
讲:我想,我说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师:这是什么声音?说明这里的条件是怎么样的?
师:这句话也叫过渡句,它是用声音巧妙的链接到下面要讲的内容。

过渡句的作是用承上启下。

师:请同学们浏览第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么样上课学习的?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想到了什么?
讲:我自豪,我赞美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师:面对这么美丽的校园,小作者感受到了什么?你喜欢这所学校吗?你想去看看吗?
用你的声音告诉我。

【指导朗读】
师:【总结】这是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更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民族,但大家都是好朋友,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紧密团结在五星红旗下。

他们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曲《爱我中华》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练: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⑴上学路上,我看到【】
⑵到学校后,我向小鸟【】,向老师【】,向国旗【】
⑶上课时,我们【】
⑷下课后,我们跳舞,【】【】
作业: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摘记本上,还有别的喜欢的句子也可以抄写。

3、推荐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

评:
1、优胜小组
2、课堂明星
下课。

七、教学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美丽(小路、服装、校园)
(钟声、书声、动物声)
自豪绚丽多彩
幸福愉快
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