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说明书2006年1月1日矿井生产能力核定说明书一、矿井基本概况:××区××煤矿原为张范镇镇属集体企业,于2003年停产整顿改造以来,一直处于停产整改阶段。
根据×煤字〈2005〉24号文件、×区煤炭工业局煤字〈2005〉11号文件精神,×区将××煤矿与相邻的关闭矿井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升格为区属煤矿。
根据这一决定,××煤矿于2005年5月12日起组织人员对矿井上、下进行整改。
目前矿井己通过验收,恢复生产。
并颁发了各类合法证件:采矿许可证:证号: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煤矿矿长资格证书:证号:组织机构代码证:代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煤矿于1982年建井,1986年2月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
批准开采6、9层煤,2005年底申请扩层、扩界13、16、17、18层煤。
目前矿井保有储量万吨,可采储量万吨。
矿井经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年,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年。
1、位置、交通矿井坐落在××村北,东距××15km,西距××20km。
位于××煤矿井田东南部。
矿井北部1km是××公路、铁路,南部2km是××光明公路,东部500m是连接两条公路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附图)。
2、地形、地貌、气候、地震该矿属于××煤田的××井田,属于丘陵地貌,矿区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标高在+64—+58m。
地面防洪沟在矿区开采范围内的下部,河流方向与煤的走向一致,属季节性河流。
河床底标高+59米左右,历年最高洪水位为+60.5米。
矿区范围内的排洪沟,汛期将田间积水导入蟠龙河。
洼地局部积水无法流出,渗入井下采空区。
其它均为平坦开阔的农田。
该矿区属北温带大陆季风区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3.5℃,7—8月份为高温季节,平均气温27.87℃,最高气温41℃;冰冻期为12月份至次年2月份,平均气温-2.78℃,最低气温-17℃。
地面冻结一般不超过300mm.年平均降雨量600—700mm,多集中在7—9月份。
冬季风向多为东北、西北,平均风速3.17m/s,夏季多东南、东北风,平均风速2.71m/s。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
3、井田的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本井田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东西,倾角较小,平均倾角为12度,根据现有资料和中部采区的所见,区内除北部边界F15断层为一区域构造外,,九层煤未发现有大于2米的断层。
构造类型主要发育有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及第四系。
奥陶系:(O)仅见马家沟中段岩石,厚约800米,煤系基盘。
岩性主要由灰色厚层状灰岩组成,裂隙,溶洞发育,含水丰富。
石炭系本溪组:(C)厚约40米,下部为紫红色铁质泥岩,含山西式铁矿和C层铝土矿,上部为含燧石乳白色灰岩,假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以上。
石炭系太原:(C3)厚约170米,与本溪组整合接触,岩性主要由砂岩,砂质页岩,泥岩夹薄层,灰岩为煤层组成,可采煤层为6、9层。
二迭系山西组(P1)厚约95米二部为灰色砂岩,泥岩五层,中部为砂岩,下部为粉砂岩,本组下部含二层与太原系组整合接触。
石迭系石盒子组:(P2)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及互相组成,局部有残留,与山西组整合接触。
第四系:(Q)厚2-10米,为冲积层,由黄土、砂质粘土,粘土及砂砾层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煤层:本矿主采9层,6层煤尚未开采、16、17、18层煤只有局部尚未开采。
6-9层间距30米左右,9层煤据钻孔资料厚0-0.45米,实际揭露平均0.5米左右,9层顶板为五层灰岩,厚度在0.5-8.1米之间,一般在2-3米左右,底板为泥岩,厚度在3.0-7.4米之间,一般3米左右。
6层煤顶板为页岩灰黑色,夹薄层石灰岩含灰质及黄铁矿结构,厚度6-3.3米,平均9.2米,煤层厚度0.1-0.55米。
底板为中细粒砂岩,灰色,含钙质,顶部变为泥岩,具绡状层理,厚度1.9-4.4米,平均3.1米。
(3)煤质××煤矿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过系统的煤质化验工作.本矿现主采9层煤为肥煤,其煤质经市技术监督局每季进行煤质化验,煤质情况为灰分25.54%,挥发份27.8%,全硫2.83%,水份0.74%,高位发热量6278大卡,低位发热量5970大卡,属低灰、低硫、高热值煤。
(4)水文地质区内地形较平坦,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仅有一条张范河,属季节性河流,其它无较大的地表水存在,雨季地表水经张范河流流入蟠龙河。
井田内含水性较强的含水层为三灰、五灰,其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经断层和裂隙浸入井下,是矿井涌水的主要来源,三灰、五灰虽然含水较强,但由于井田下部开采时间较长、涌水量很小,一般为4m3/min,最大为15 m3/min。
(5)开采技术条件6层煤顶板为页岩,灰黑色,夹薄层石灰岩,含灰质,及黄铁矿结核,节理发育,厚度6-13.3米,底板为中细粒砂岩,灰色,含钙质,顶部为泥岩,具绢状层理,9层煤顶板为五层灰岩,厚0.5-8.1米,坚硬含裂隙水,底板为泥岩,厚3.0-7.4米,遇水变软。
(6)瓦斯、煤尘与自燃发火瓦斯:经中部采区多年鉴定,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煤尘:据采样分析,煤尘的挥发性与燃性(固定碳挥发份)之比在28.38%-29.92%之间,具有爆炸危险。
自燃发火:煤层有二类自燃发火倾向。
5、矿井储量(1)矿井边界6、9层煤:矿井边界(1)-(9)拐点坐标圈定,拐点坐标如下:(1)X=3856660 Y=39537600(2)X=3856665 Y=39537745(3)X=3856820 Y=39538228(4)X=3856896 Y=39538364(5)X=3857250 Y=39538835(6)X=3857565 Y=39538710(7)X=3857182 Y=39537980(8)X=3857015 Y=39538026(9)X=3857017 Y=3953761016、17、18层拐点坐标,(1)X=3856050 Y=39537525(2)X=3856895 Y=39537966(3)X=3856400 Y=39538215开采水平标高由+25至-50米,井田面积0.6538平方公里。
(2)矿井储量:2005年底六层煤地质储量32.2万吨,可采储量21.34万吨,9层煤地质储量22万吨,可采储量为8.85万吨。
6、9层合计可采储量为30.19万吨。
6、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1)开拓方式:一对立井。
(2)开采方法:地下开采,走向长壁后退式,爆破落煤。
二、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情况1、混合提升能力主井提升能力使用钢丝绳JT1200/1028绞车,配用电机55KW,最大提升速度2.2米/秒,提升高度60米,罐笼提升,U型0.5吨矿车。
350×3×(7×3600-t人-Dt其它)P= —————————————————————1.25 1.25 M104×(——·t煤+ ——·R·t矸+ ——·t材)W C N式中经实测和统计数:P:混合井提升能力(万吨/年)t人:每班上下人时间(S/班)18007:规定混合提升,每班最大净提升时间,7W:每次提升煤重量(t/次)0.7t煤:提升一循环时间(S/次)120R:矿石在产量中的比重(%),20C:每次提升矸石重量(t/次)0.9M:每吨煤材料消耗(重量)比重(%)3t材:下材料每次提升循环时间(S/次)140D:每班下其它材料次数(次/班)规范规定每班5-10次,5 t其它:下其它材料每班提升循环时间(S/次)140t矸:提矸循环时间(S/次)130N:每次提升材料吨数(t/次)0.5350×3×(7×3600-1800-5×180)P= ———————————————————————1.25 1.25 0.03104×(——·120+ ——×0.2×150+ ——×140)0.5 0.9 5=7.1万T/a本矿主井提升委托山东煤矿机电装备安全检测中心进行了检验,各系统性能及安全系数、运输参数等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通过计算,核定矿井混合提升能力7.1万吨/年。
2、井下运输能力大巷总长度0.41km,大巷运输方式人力拥车,矿车型号:U型载重0.7吨,轨距600mm,每次运输车辆4车,每列车载重量1.5吨,通过大巷的运输矸石比重占原煤比重的20%,每100米1个循环车场,通过大巷的间隔时间5分钟。
大巷运输及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m·G·60×16×350P=————————————K(1+R)·T·104式中:T——大巷相邻推车间隔时间5分钟M—每列车矿车数(车/列)4G—每个车载煤量(t/车)0.7R—通过大巷运输矸石占原煤比重,20%K—不均匀系数,取1.153×0.5×60×16×350P= ——————————————=7.3万吨/年1.15×(1+0.2)×5×1043、通风能力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主扇型号BK54-№11,配用电机22KW,叶片角度32.5度,矿井总进风量为880 m3/min,矿井总回风940 m3/min,矿井总有效风量794 m3/min,矿井实际需要风量756 m3/min,有效风量率85%,矿井负压156.8Pa。
等积孔1.08m2。
风机经山东省煤矿通风检测站检测和通风阻力测定,数据参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瓦斯涌出量1.85 m3/t,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级,现有二个回采工作面用风,三个掘进工作面用风,三个峒室用风。
矿井所需风量:Q需=(∑Qc+∑Qj+∑Qd)×k∑Qc——井下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j——井下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d——井下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K取1.2采煤工作面用风量计算:A按沼气涌出量计算Q需=100q瓦采×K采通=100×0.14×2.1 =29.4 m3/min式中:Q—采煤工作面所需实际风量,m3/minq 瓦采—采煤工作面沼气涌出量m3/min K系数2.1 B: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1=60×V采×S采×K长=60×1.2×1.48×1 =106 m3/min 式中:Q—采煤工作面所需实际风量,m3/minV采—工作面风速m/s,1.2S 采—工作面平均断面积1.48 m2K长—面长50—100米,取1C:按炸药量计算Q1=25×A=25×2=50 m3/minD:按人数计算Q1=4×N =4×16=64 m3/min式中:Q1—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4—每人每分钟所需风量计算,m3/minE:按风速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采煤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采低Q采低≥15×S采≥15×1.68=25.2m3/min式中:S 采低——工作面最大所需平均断面积m2按最高风速验算,采煤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采高Q采高≤240×S采≤240×1.28=307m3/min式中:S 采高——工作面最小平均断面积1.28m2取其中最大值,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取106 m3/min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A:按一次最多工作人数计算Q2=4×N=4×16=64 m3/min式中:Q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4—同上N——同上B: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2=100×q CH4×K掘通=100×0.2×2=40 m3/min式中:Q2——同上q CH4——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K掘通——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的风量系数,1.4-2.0 本矿取2C:按炸药量计算Q2=25×A=25×3=75 m3/min式中:Q2——同上A——一次爆破最大炸药用量,3kg D:按最低风速验算Q2≥15×S掘≥15×3.6=54 m3/minE:按最高风速验算Q2≤240×S掘≤240×3.6=864 m3/min选用风量为75 m3/min,选择风机JBT—52—5.5KW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