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盖板涵及通道施工方案

盖板涵及通道施工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1)1.1总体概述 (1)1.2自然条件 (1)2、编制依据 (2)3、机械设备配备 (2)4、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3)5、试验检测设备 (4)6、施工布置 (4)6.1临时施工道路布置 (4)6.2风、水、电布置 (4)7、施工前准备 (4)7.1技术准备 (4)7.2工程材料准备 (4)7.3现场准备 (5)8、施工工艺 (5)8.1盖板涵总体施工工艺 (5)8.2 测量放样 (6)8.3 基础开挖 (6)8.4 基础处理 (6)8.5 砼浇筑 (6)8.6 盖板现浇 (9)8.7台背回填 (10)8.8浆砌石施工 (10)9、质量保证措施 (14)9.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14)9.2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14)9.3严格质量标准 (14)9.4严格控制质量程序 (15)9.5严格奖惩制度 (16)9.6严把材料关 (16)10、冬雨季施工 (16)11、管理措施 (17)12、报验程序 (17)13、安全、文明施工 (17)13.1建立安全机构 (17)13.2指导思想 (18)13.3安全生产承诺 (18)13.4安全法规 (18)13.5安全保证措施 (18)13.6环境保护措施 (22)1、工程概况1.1总体概述319省道青树至黎坪公路改造工程(K0+00~K4+044)本标段本合同段共有盖板涵23道:其中盖板明涵3道、盖板暗涵16道、倒虹1道、石拱涵1道、纵向盖板涵2道。

见附表具体。

盖板涵洞口建筑与洞身设缝隔开,洞身每隔4~6m设贯穿整个断面的沉降缝一道,缝宽1~2cm,以沥青麻絮填满全缝。

本涵盖板采用预制,标准99cm、盖板,0.74cm盖板。

洞身基本结构为C20片石混凝土、预制C30、台帽C25、八字墙M7.5浆砌石。

1.2自然条件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公路建设的关系本标段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海拔600~800m左右、主要地貌地形有中——低山区、丘陵河谷堆积地貌三个自然地貌类型。

㈡气象本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气候区。

由于秦岭屏障于北,寒流不易侵入,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月份平均气温2.2℃,七月份平均气温25℃,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8℃。

无霜期252天,年平均降水量970.4mm。

多年一次最大降雨量为1563mm。

区内雨季一般集中在七-九月份,雨量充沛,常暴雨成灾。

降雪期为十一月至竖年二月。

高中山区气候阴湿,中低山区雨量充沛,夏、秋两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㈢水文水系特征:项目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汉江、濂水河、冷水河。

在汉中盆地段,汉江南侧的主要支流有漾家河、濂水河、冷水河、白沙河、南沙河等。

汉江北侧的支流主要有:黄沙河、褒河、文川河、胥水河、溢沙河等,北侧支流河道宽,河水流量大,在盆地内径流长,南侧支流河道窄,河水流量小,在盆地内径流短。

㈣地质构造及地震情况本合同段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2、编制依据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⑵《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⑶《公路桥涵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⑷《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3、机械设备配备施工机具设备一览表4、施工组织机构设置为了保证本工程设计的质量、安全、进度,我项目部组织强有力的技术管理力量和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保证盖板涵施工的顺利进行。

所投入的施工管理力量见下表4-1、表4-2。

主要管理人员分工表5、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检测仪器一览表6.1临时施工道路布置临时修筑施工便道和原有村道相结合的方式,施工期间确保机械运行通畅。

6.2风、水、电布置⑴施工用电:砼浇筑照明所需的电均由主线变压器就近接引(前期变压器未装好时采用100KW柴油发电机)。

⑵施工用水:在施工现场布置3.0m³塑料水箱,通过水车随时从供水主水池拉运供施工使用。

7、施工前准备7.1技术准备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技术文件和图纸中各项内容和要求,全面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地方劳动力及材料状况,交通运输状况和可提供的施工用水用电状况;编制施工方案;对施工队伍进行工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⑵原材料的控制:试验室开工前做好进场原材料的试验。

7.2工程材料准备所有原材料在使用前,按相应技术规范进行相关试验,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方可用于生产施工。

7.3现场准备⑴搞好施工现场三通一平、临时设施及现场消防、保安设施等工作。

⑵现场原材料准备充足,并码放整齐、明确标识,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必须齐全。

⑶工程试验工作达到开工条件,施工机具满足施工要求。

8、施工工艺8.1盖板涵总体施工工艺盖板涵具体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8-1。

图8-1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8.2 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按坐标中线、高程点测放基础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高程。

精确测定出机耕通道基座主轴线和起讫点,伸缩缝位置,每端的衔接是否顺直,并按施工放样的实际需要增补通道基础各点的地面高程,并设置施工水准点,在基础表面上弹出轴线及墙身线。

8.3 基础开挖基础开挖采用CAT320挖掘机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并顺路基方向开挖台阶,人工配合挖掘机刷底。

基础的部位尺寸、形状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与设计情况不符时,应将实际情况及时上报技术质量部,技术质量部直接联系设计工程师。

基础开挖为明挖基础,在松软地层或陡坡基层地段开挖时,基础不宜全段贯通,而要采用跳槽办法开挖,以防止土体失稳。

基础用挖掘机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在开挖过程中不得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开挖基础的土石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把能利用的土石方留足待回填备用;不能利用的土石方或腐殖土采用25t自卸车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

在基槽边弃土时,要保证边坡稳定。

当土质好时,槽边的堆土要距基槽上口边缘1.2m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

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

基底尽量避免超挖,如有超挖或松动要将其夯实,基坑开挖完成后,要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4 基础处理待基坑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基底承载力的检测,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满足设计要求,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或换填处理。

本项目根据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5MPa,基底有厚约0.5~1.8m软塑状粉质粘土,需清除后以硬塑状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8.5 砼浇筑㈡模板工程钢筋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模板拼装,模板采用P1015、P3015、P9015平面组合钢模板拼装,模板必须选用表面平整、光滑且必须保证其刚度的模板,模板拼装时,必须保证构造物设计形状及尺寸,接缝要严密,不允许漏浆现象发生,接缝处有缝隙时,采用防漏胶条沿模板缝压紧。

模板加固采用“内拉外支”的加固方式进行加固,模板安装完成后,需在模板与混凝土相接触的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用的脱模剂应具有防锈作用,避免拆模过程中造成砼外观质量问题,所有准备工序完成由现场技术人员对构造物设计尺寸校核无误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砼浇筑。

模板迎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8-2。

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砼浇筑手段采用分段、分层进行浇筑,每段长度按4~6m,浇筑层厚按50cm 进行控制,浇筑顺序为先施工涵底,后施工涵身的顺序进行。

混凝土骨料在搅拌站集中拌制,采用6m³搅拌车运输至施工现场配合汽车泵直接入仓,混凝土入仓时,自由倾落度不得超过2m,防止下落过快、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下料时,不允许将骨料直接撞击模板,避免发生模板连接部位偏移或松动。

砼浇筑前,应将地基面予以清理干净,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基面,要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要用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积水。

混凝土振捣采用φ50软轴振捣棒振捣密实,砼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为宜,振捣过程中,应做到快插慢拔,插入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的顺序进行,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B,严禁过振和漏振,振捣上一层应插入下一层5~10cm,使两层砼结合牢固,振捣时,振捣棒不得触及钢筋和模板,以免发生跑模和位移现象,并加强对构造物边角部位的振捣,振捣器与模板应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B,且不宜紧靠模板。

砼浇筑必须连续进行且浇筑速度适当,不得间歇。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通过实践总结得出:其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h,当温度高达30℃左右时,不得超过1.5h;当温度低于10℃左右时,可延至2.5h)。

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按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的平面要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要埋入适量的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浇筑过程中,设专人对模板的稳定性、连接加固件的巡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浇筑完成后应根据气候条件,及时做好砼养生工作。

砼养护不小于7d,即覆盖和洒水。

操作时,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损伤。

当新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相接触时,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直至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为止。

当新浇筑的砼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走人,堆放机具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拆模时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要符合下列规定:侧模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害,方可拆除。

拆模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要减少对模板的破坏,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

对拆除的模板做好保养工作,并码放整齐待用。

每道工序都必须自检,重点工序如隐蔽工程检验和验收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8.6 盖板预制㈠钢筋工程钢筋在加工前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并符合下列规定: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要清除干净,钢筋要平直,无局部折曲。

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得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根据设计设置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能大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结构不能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固定采取在钢筋与模板之间用圆锥形砼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

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裂缝或松脱现象,并要符合下列规定:在钢筋的交叉点处,要用直径0.7mm~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交错绑扎,或按双对角线方式绑扎。

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要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的交叉点要用铅丝绑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