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qq_20823641/article/details/51829981小波,一个神奇的波,可长可短可胖可瘦(伸缩平移),当去学习小波的时候,第一个首先要做的就是回顾傅立叶变换(又回来了,唉),因为他们都是频率变换的方法,而傅立叶变换是最入门的,也是最先了解的,通过傅立叶变换,了解缺点,改进,慢慢的就成了小波变换。

主要的关键的方向是傅立叶变换、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第二代小波的什么的就不说了,太多了没太多意义。

当然,其中会看到很多的名词,例如,内积,基,归一化正交,投影,Hilbert空间,多分辨率,父小波,母小波,这些不同的名词也是学习小波路上的标志牌,所以在刚学习小波变换的时候,看着三个方向和标志牌,可以顺利的走下去,当然路上的美景要自己去欣赏(这里的美景就是定义和推导了)。

因为内容太多,不是很重要的地方我都注释为(查定义)一堆文字的就是理论(可以大体一看不用立刻就懂),同时最下面也给了几个网址辅助学习。

一、基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都会听到分解和重构,其中这个就是根本,因为他们的变化都是将信号看成由若干个东西组成的,而且这些东西能够处理还原成比原来更好的信号。

那怎么分解呢?那就需要一个分解的量,也就是常说的基,基的了解可以类比向量,向量空间的一个向量可以分解在x,y方向,同时在各个方向定义单位向量e1、e2,这样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表示为a=xe1+ye2,这个是二维空间的基,而对于傅立叶变换的基是不同频率的正弦曲线,所以傅立叶变换是把信号波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和,而对于小波变换就是把一个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的小波,这里时候,也许就会问,小波变换的小波是什么啊,定义中就是告诉我们小波,因为这个小波实在是太多,一个是种类多,还有就是同一种小波还可以尺度变换,但是小波在整个时间范围的幅度平均值是0,具有有限的持续时间和突变的频率和振幅,可以是不规则,也可以是不对称,很明显正弦波就不是小波,什么的是呢,看下面几个图就是当有了基,以后有什么用呢?下面看一个傅立叶变换的实例:对于一个信号的表达式为x=sin(2*pi*t)+0.5*sin(2*pi*5*t);这里可以看到是他的基就是sin函数,频率是1和5,下面看看图形的表示,是不是感受了到了频域变换给人的一目了然。

基具有非冗余性,即使基不是正交的,有相关性,但若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则不成为基,这一点也叫完备性;基的表示有唯一性,即给定一族基对一个函数的表达是唯一的;一般情况下基非正交,也称为为exact frame(Resize basis),这个时候要表示信号可以将基正交化成唯一的正交基(对偶为其自身);也可以求其对偶框架(dual frame),其对应了小波变换中的双正交情形!信号可以依框架分解,然后用对偶框架重构。

若在基集里添加一些新的向量,并随意调整空间位置,则有可能成为框架。

把函数与基或框架作内积,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函数空间到系数空间的变换。

若某种变换后的能量(内积的平方和度量)仍然有一个大于0的上下界,才可以成为框架,由于框架的冗余性,所以系数的表达也不具有唯一性。

若上下界相等,则为紧框架,且界表示冗余度。

若上下界相等为且为1,称为pasval identity frame,此时不一定为正交基(想象把一组正交基中某一个拆成两个同方向的基之和,则pasval identity仍然成立),此时若加上基的长度均为一的条件,则框架退化为正交基。

可能你会问我们用基来表示信号就行了啊,为什么还要框架呢?其实很多信号表示方法不能构成基,却能构成框架,如短时傅立叶变换中如要求窗函数满足基条件,则可推出该函数有很差的时频局部化性质(事实上退化为了傅立叶变换。

二、内积在Hilbert空间(查定义)里看到这个东西,用来刻画两个向量的夹角,当内积为0时,两个向量正交,若g为Hilbert空间里的正交基的时候,内积为f向基上的正交投影;(Hilbert空间是一个很直观的空间,我一直都理解为欧氏空间去理解定义在其上的东西,L^2(平方可积,查定义)和l^2同样为Hilbert空间。

下面这个公式是基本,经过变形后会用在推导中:如果两个向量的内积为0 ,就说他们是正交的。

如果一个向量序列相互对偶正交,并且长度都为1,那么就说他们是正交归一化的。

对于,存在L2(R)上一组标准正交基gi(t),i=1,2,3….,使得L2(R)上任意一个函数f(t)都可以由L2(R)上的一个规范正交基gi(t)进行线性组合表示出来三、傅立叶的缺点先列举出来缺点,然后再说明:(1) Fourier分析不能刻画时间域上信号的局部特性(2) Fourier分析对突变和非平稳信号的效果不好,没有时频分析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将函数投影到三角波上,将函数分解成了不同频率的三角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但是在大量的应用中,傅立叶变换的局限性却日趋明显,事实上在光滑平稳信号的表示中,傅立叶基已经达到了近似最优表示,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信号却并不是一直光滑的,而且奇异是平凡的,傅立叶在奇异点的表现就着实让人不爽,从对方波的傅立叶逼近就可以看出来,用了大量不同频率的三角波去逼近其系数衰减程度相当缓慢,而且会产生Gibbs效应。

其内在的原因是其基为全局性基,没有局部化能力,以至局部一个小小的摆动也会影响全局的系数。

实际应用中很需要时频局部化,傅立叶显然缺乏此能力了。

即使如此,由于其鲜明的物理意义和快速计算,在很多场合仍然应用广泛。

傅立叶变换在从连续到离散的情形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大家都知道,时间周期对应频域离散,时间离散对应频域周期,时间离散周期对应频域离散周期,DFT其实是将离散信号做周期延拓然后做傅立叶变换再截取一个周期,反变换同样如此,所以DFT用的是块基的概念,这样如果信号两端的信号连接后不再光滑(即使两边都光滑),同样会在边界上产生大幅值系数(边界效应),延伸到图像中就是块效应。

当对信号做对称周期延拓后再做傅立叶变换得到的正弦系数全部为0,也就是任何对称函数可以写成余弦的线性组合,同样按照离散的思路构造得到的是离散块余弦基,即DCT变换,虽然DCT可以通过对称后周期延拓再变换减少了边界效应(两边信号接上了,但不一定平滑),但任不能消除块效应,尤其是图像变换中人为将图像分成8*8处理后块效应更加明显。

但是DCT很好的能量聚集效应让人惊奇,加之快速计算方法使它替代DFT成为图像的压缩的标准了很长时间(JPEG)。

上面一堆文字也许看的有点蒙,还是用图来说明第一个就是傅立叶变换是整个时域,所以没有局部特征,这个也是他的基函数决定的看图,同时如果在时域张有了突变,那么在频域就需要大量的三角波去拟合,这也是傅立叶变换性质决定的。

第二个就是面对非平稳信号,傅立叶变换可以看到由哪些频域组成,但是不知道各成分对应的时刻是什么,也就是没有时频分析,看不出来信号频域随着时间变换的情况,反过来说就是,一个的频图对应好几个时域图,不知道是哪个,这个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好了,看图做FFT后,我们发现这三个时域上有巨大差异的信号,频谱(幅值谱)却非常一致。

尤其是下边两个非平稳信号,我们从频谱上无法区分它们,因为它们包含的四个频率的信号的成分确实是一样的,只是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

可见,傅里叶变换处理非平稳信号有天生缺陷。

它只能获取一段信号总体上包含哪些频率的成分,但是对各成分出现的时刻并无所知。

因此时域相差很大的两个信号,可能频谱图一样。

然而平稳信号大多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自然界的大量信号几乎都是非平稳的,所以在比如生物医学信号分析等领域的论文中,基本看不到单纯傅里叶变换这样naive的方法。

上图所示的是一个正常人的事件相关电位。

对于这样的非平稳信号,只知道包含哪些频率成分是不够的,我们还想知道各个成分出现的时间。

知道信号频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各个时刻的瞬时频率及其幅值——这也就是时频分析。

三、短时傅立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有了缺点就要改进了,这里就出来了短时傅立叶变换,也叫加窗傅立叶变换,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傅立叶变换的时域太长了,所以要弄短一点,这样就有了局部性。

定义:把整个时域过程分解成无数个等长的小过程,每个小过程近似平稳,再傅里叶变换,就知道在哪个时间点上出现了什么频率了。

”这就是短时傅里叶变换。

下面就是示意图时域上分成一段一段做FFT,不就知道频率成分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了吗!可能理解这一点最好的方式是举例子。

首先,因为我们的变换是对时间和频率的函数(不像傅立叶变换,仅仅是对频率的函数),它是二维的(如果加上幅度则是三维)。

以下图所示的非平稳信号为例:在这个信号中,在不同时刻有四个频率分量。

0-250ms内信号的频率为300Hz,其余每个250ms的间隔的信号频率分别为200Hz,100Hz和50Hz。

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平稳信号,让我们看一看它的短时傅立叶变换: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信号的时频图了:图上既能看到10Hz, 25 Hz, 50 Hz, 100 Hz四个频域成分,还能看到出现的时间。

两排峰是对称的,所以大家只用看一排就行了。

看着貌似解决了问题,好像有了局部性,但是这个名字叫做加窗傅立叶变换,那么这个窗要多大了呢?窗太窄,窗内的信号太短,会导致频率分析不够精准,频率分辨率差。

窗太宽,时域上又不够精细,时间分辨率低。

e(这里插一句,这个道理可以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来解释。

类似于我们不能同时获取一个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我们也不能同时获取信号绝对精准的时刻和频率。

这也是一对不可兼得的矛盾体。

我们不知道在某个瞬间哪个频率分量存在,我们知道的只能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某个频带的分量存在。

所以绝对意义的瞬时频率是不存在的。

)上图对同一个信号(4个频率成分)采用不同宽度的窗做STFT,结果如右图。

用窄窗,时频图在时间轴上分辨率很高,几个峰基本成矩形,而用宽窗则变成了绵延的矮山。

但是频率轴上,窄窗明显不如下边两个宽窗精确。

所以窄窗口时间分辨率高、频率分辨率低,宽窗口时间分辨率低、频率分辨率高。

对于时变的非稳态信号,高频适合小窗口,低频适合大窗口。

然而STFT的窗口是固定的,在一次STFT中宽度不会变化,所以STFT还是无法满足非稳态信号变化的频率的需求。

四、小波变换真是千呼万唤才出来了,终于看见小波了啊。

这里先引入小波,回顾一下基,然后再看看小波的优点,其实就是上面傅立叶缺点的解决。

对于加窗傅立叶变换让人头疼的就是窗口的大小问题,如果我们让窗口的大小可以改变,不就完美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小波就是基于这个思路,但是不同的是。

STFT是给信号加窗,分段做FFT;而小波变换并没有采用窗的思想,更没有做傅里叶变换。

小波直接把傅里叶变换的基给换了——将无限长的三角函数基换成了有限长的会衰减的小波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