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相色谱的定性方法.

气相色谱的定性方法.


GC/IR),利用质谱或红外光谱进行分子结构、
分子量或官能团分析来准确定性;或把气相色谱
分离后的各馏分分别收集,再用光谱、质谱、核
磁共振等方法定性。
按照上述要求选定适合的两个正构链烷烃与 被测物一同进样,按定义式可算出被测物质的保 留指数。由于保留指数仅与固定相的性质与柱温 有关,准确性和重现性都很好,将计算值与文献 值进行比较即可定性。
(3)结合其他仪器定性
对于成分完全未知或组分较复杂的试样,
可把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色-质联用,
GC/MS ) 或 与 红 外 光 谱 联 用 ( 色 - 红 联 用 ,
lg t ' R ( x ) lg t ' R ( z ) Ix 100 n lg t ' R ( z 1) lg t ' R ( z ) Z
(2)保留指数定性(二)
上式中:Z和Z+1表示具有Z和Z+1个碳原 子的正构链烷烃,X代表被测物。被测物的调 整保留值应该相邻两个烷烃的调整保留值之间。
7.6 气相色谱的定性方法
1. 用已知物对照定性
(1)保留值定性 在实验操作条件不变时,任何物质有一定 的保留值,可作为定性的指标。如被测组分的 保留值与同一条件下测定的纯物质的保留值相 同,可认为组分是该物质。在一定操作条件下 死时间与死体积不变,实际上常用保留值代替 调整保留值来定性。 当分离条件不合适时,不同物质的色谱峰 可能重叠,即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可用极性 差别较大的色谱柱再作实验,若两柱上被测组 分与纯物质保留值都相同,作出的结论就较为 可靠。(双柱定性法)
2. 文献数据定性
(1)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如前所述,相对保留值可用作定性, 但当没有已知纯物质作比较时,可利用 文献报导的数值,在文献指定的条件下 测定相对保留值来比较定性。
(2)保留指数定性
• 以一系列正构链烷烃为标准物,人为地定义 其保留值为其碳原子数乘以100,待测组分的 保留指数用适当的正构烷烃的保留值表示。 待测组分保留指数以下式表示:
(2)加入已知物质增加峰高法
样品组成较复杂,组分各峰之间距离 太近时,或操作条件不够稳定,保留值不 易确定增加,可认 为该组分与已知物为同一物质 。
(3)相对保留值定性
相对保留值在固定相和柱温不变时,不受柱 长、柱内径、载气流速和填充情况等的影响,是 很好的定性指标。可选用一种标准物,分别测定 已知物和待测组分标准物的相对保留值,若两者 相等,即可认为待测组分与已知物为同一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