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连续箱梁施工工艺解析
摘要:现浇连续箱梁施工采用整体一次性浇筑,不仅工艺先进,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制梁的效率。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桥梁介绍了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序,并对连续箱梁桥施工中的预应力体系进行了探讨,以其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桥梁连续箱梁施工预应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高速公路网中的东西横一线。
我合同段主要承担三道互通大桥的施工,本工程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砼连续箱梁,共计29联,分别跨越地方铁路、国道以及一条河流。
2现浇连续箱梁施工
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序为;地基处理→支架搭设→支架预压、调整→铺设底模、侧模、翼板底模→底板钢筋加工及纵横梁钢筋加工安装→波纹管埋设、定位、穿钢铰线→浇筑首次混凝土底板及纵横梁→混凝土表面清理养生→调整翼缘板底模→翼板及顶板钢筋加
工安装→浇筑二次混凝土→混凝土养生→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
→拆支架、模板。
2.1进场材料的检验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尤其是脚手架的检查,包括直径、壁厚,有无损伤、变形、裂纹等,
因为以上指标都对杆件的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底模、侧模所用的木材、板材进行检查,包括外型尺寸、内在质量。
(关于混凝土的原材这里就不讲了)
2.2地基处理现浇连续箱梁的地基处理应根据所要承受荷载的大小,通过计算来确定和选择方案,计算所选用的荷载应考虑钢筋混凝土箱梁自重、支架模板自重和施工过程中的人员荷载和其它偶然荷载。
地基处理达到承载力后,还要考虑排水问题,防止雨水浸泡。
2.3支架搭设现浇连续箱梁支架类型的选择,要根据施工的现有周转材料储备情况、地形情况、支架的支撑高度、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和资金的投入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对于地形平坦、支撑高度不高(15m以下)的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宜选用满堂支架施工;对于跨越公路、铁路的现浇连续箱梁施工选用工字钢、钢管施工。
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支架下基础垫木是否与地面充分接触,有无空隙,铺设垫木前,地基表面要用砂找平,底托要与垫木充分接触。
2)检查所有连接扣件是否到位、扣紧,松动的要用锤敲紧。
扣件部位是受力集中点,极易出现问题。
3)检查顶托与受力方木之间接触面是否完全,是否同心,防止出现偏载。
4)检查顶拖、底托的外露长度,防止外露过长不稳定。
5)检查各杆件是否横平竖直,其间距是否符合要求,保证受力稳定。
2.4预压及沉降观测支架的预压是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必不可少的,预压目的是检查支架体系在有效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与非弹性变形值,验证支架系统可靠度,为支架搭设及预拱度设置提供指导数据。
现浇连续箱梁在支架搭设完毕、底模铺设完成后,在底模上按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在沉降观测点布设完成后,对底模标高进行一次精调整,并预留1—2cm的预留沉降量;在底模标高调整完成后,对沉降观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记录,作为沉降观测计算的依据后,方可进行等载预压。
预压土的重量按钢筋混凝土箱梁总重量的100%(含施工荷载)进行采用分级加载、卸载,然后观测7 d,其荷载分布与现浇箱梁重量分布情况一致,并留出观测点的位置。
从加载开始每天早、晚对每个观测点各进行两次沉降观测,并作好记录,同时对每天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待观测数据稳定(沉降稳定在5 mm以内)后方可卸载,卸载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测量,并记录观测数据,作为回弹量的计算依据。
沉降观测完成后,根据预压前的观测数据、沉降稳定后的观测数据和卸载后的观测数据进行预留沉降量和预拱度计算,确定相应的预留沉降量,根据计算出的预留沉降量再对底模标高进行最终的精调整,使其满足施工的标高要求,并保证其良好的线型。
2.5安装腹板和翼缘板模板
现浇连续箱梁腹板和翼缘板的模板安装好坏直接影响到箱梁混
凝土的外观质量,模板可以采用国标竹胶板(厚度不小于1.2 cm)进行拼装。
竹胶板其可塑性强、安装方便、轻巧,尤其适用于各种曲线半径的现浇连续箱梁施工。
无论采用何种模板,必须保证梁体线型的平顺、流畅。
2.6钢筋绑扎和预应力设置
模板安装完成,将底板冲洗干净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施工。
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锯进行切割,并对每根钢绞线的两端都进行编号。
编束时,逐根理顺,防止相互缠绕,每隔1m绑扎一道20#铁丝,铁丝头弯进钢丝束里,编好的钢束编号堆放在方木支垫上,并予以覆盖。
2.7内模安装及加固在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即可进行内模安装,考虑到内膜的合理周转、装拆方便和降低成本,充分重视内模的制作质量,内模的刚度要符合要求,内模可以采用20mm松木板现场制作,横断面骨架采用角钢和方钢管制作成可调式骨架。
2.8底腹板混凝土浇注及养护砼浇筑前必须经试验人员现场检查,控制好浇筑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的浇注应遵守“由低端向高端浇筑。
并由低向高推进,先灌注根部后浇注梁端,两腹向中对称浇注砼”的顺序,采用斜层法先浇腹板后铺底板混凝土
2.9预应力张拉和压浆待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以上,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
张拉使用的液压千斤顶和油泵必须进行标定。
张拉步骤为:0→10%张拉力→20%张拉力→100%张拉力(持荷2min锚固),根据伸长量确定是否
进行超张拉,超张拉的极值按6%控制。
为了防止预应力损失或预应力筋锈蚀,在张拉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以不超过24小时为宜。
3 预应力体系施工
3.1 施工注意事项
①除去锚垫板、喇叭口、钢绞线上的灰浆。
锚环、夹具必须清洁,不允许钢绞线、锚环、夹具上有浮锈、油污、混凝土等杂物。
②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板的限位尺寸,最标准的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痕。
③安装锚具时,锚环必须装在锚下垫板止口环内,工作锚环要对中,夹片均匀打紧并外露一致;千斤顶上的工具锚孔位与构件端部工作锚的孔位排列一致,以防钢绞线在千斤顶穿心孔内交叉;安装张拉设备时,做到孔道、锚环、千斤顶三对中。
④张拉前要空转油泵、千斤顶,至少两次。
并检查有无泄漏现象。
3.2 张拉伸长值校核、控制
预应力筋张拉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控制在±6%范围以内,国内工程实践证明:只要在施工中精心操作,均能达到此设计要求。
当实测值与理论值之差超过±6%时,应根据其它同组预应力束张拉结果和结构对张拉力的灵敏度来判断是否采纳这一差值。
其实,实测值与理论值之差在±6%范围内,并不意味着张拉力的精确度就在±6%范围内,这是因为:①仪表的差异。
同样的仪表测量同样的张拉力会测出不同的结果。
②千斤顶内部摩擦力的变化。
③
预应力束在几何位置上的差异,及沿预应力束长度的拉应力分布实际值与假定值的差异。
④测量伸长值时的误差。
4 施加预应力施工中应解决的问题
4.1 断丝
4.1.1 造成断丝的原因
①预应力筋力学性能不合格②锚板喇叭筒、锚板、锚环及千斤顶不同心,造成偏拉,受力不均。
③采用高强钢丝做为预应力筋时,锚具夹片硬度不能太高,齿高也不能过大,这样稍有偏控就造成刻痕过深,容易发生断丝。
4.1.2 防止断丝的措施
①严格材料力学性能试胎。
强度相同。
延伸率差异较大的两批材料不能同束使用。
②在施工中应考虑锚垫板喇叭筒与波纹管的连接。
安装千斤顶应做到安正与垫板方向垂直。
4.2 滑丝
4.2.1 造成滑丝的原因
①锚环、夹片硬度不够或夹片齿过浅。
②钢束、夹片清理不彻底、有油、锈或杂物张拉时存在于夹片与钢束之间或夹片与锚环之间。
③安装夹片顶面不齐,顶面不齐也能造成滑丝。
④千斤顶张拉时回油过快也可能发生滑丝现象。
拆卸工具锚时剧烈震动也可能造成滑丝。
4.2.2防止的措施
①张拉前对钢束锚固部分、锚环、夹片进行彻底清理,安装夹片
时要保证爱露比粉相同,顶面平齐。
②根据所采用的钢束种类选用锚具。
当用高强钢丝时宜采用 xm 型锚具,因该锚具夹片没有偏转角,锚固方向为360度无间隙。
当采用钢绞线时则ovm型锚具较为适宜。
4.3施加预应力的操作要点
①张拉设备必须事先经过校验,并有校验报告结果。
校验报告结果应注明顶号、表号,给出顶力与油表的关系线。
②张拉控制程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③安装锚具及千斤顶是必须保证锚板、锚杯、千斤顶均在一条直线上。
在安装夹片时必须先检查钢绞线锚固部位及夹片卡是否清洁,合格后方可安装,安装时必须使夹片外漏部分平整,开缝均匀。
5结束语
现浇砼连续箱梁施工责任重大,无知者无畏,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现场关键环节控制不严,疏忽大意造成的。
绥牡高速公路三道互通桥梁工程现浇预应力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中,经过不断地总结施工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施工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建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配套规标准范、设计、施工手册.
[2]jtj 042- 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