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教案课题名称: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人教版教材时间:2009.5.15-17地点:济源一中讲课人:河南省安阳市龙安高级中学余文国(注:本优质课获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讲课重点:贞观之治与封建盛世难点:武则天的评论、如何看待封建盛世讲课方式:师生共主课堂,探究性学习大唐印象-----唐朝的开国和盛世导课:(课前3分钟)先放鸡蛋首页,后点击“唐朝印象”,播放唐朝滚动图片师问: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愿意回到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课前引课,激发兴趣,拉近距离,奠定整节课堂基调)生:(如可让姓武、杨同学或较胖美女生回答)师:许多学生选择“梦回唐朝”,讲女学生喜欢唐朝的两大理由:胖为美(举例:杨贵妃1.64M,138斤);欣赏一代女皇武则天女强人形象,男尊女卑思想压抑上千年的中国女子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当时不是女子半边天,而是一个女人一手遮天。
看这唐朝印象,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大唐流韵,盛唐气息,让我们感叹我中华文化泽被后世,恩波四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唐王朝,看那:大唐印象-----唐朝的开国和盛世好,上课!唐朝的开国时间:2分钟(播放图片,师讲述为主)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624年,基本统一全国谐音记忆:“李渊见糖留一把”(李渊建唐618)开创大唐盛世290余年伟业,对唐朝建立有开创之功,庙号“高祖”。
玄武门之变师:概括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秦王破阵居功至伟,秦王府人才济济,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争夺皇位如箭在弦,不得不发,政变在所难免!6月4日,玄武门,当秦王一箭封喉射向李建成的时候,分明听到了锁骨断裂的声音!当箭射出去的一霎那,骨肉亲情在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面前都已化为乌有,即玄武门之变。
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权力的颠峰,那年只有29岁。
李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一个属于他的全新时代即将开始,那便是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封建治世之楷模)(一)背景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师问:唐太宗君臣都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亲历隋朝灭亡,继位之初,注重总结隋亡教训,他们君臣总结:隋为何二世而亡?生:隋炀帝暴政师:放隋炀帝图片与文字说评,举例说明:后世道不尽的京杭大运河,隋朝那段伤心往事。
天生旅行家,在位14年,呆在京师时间不足一年,“多动症”,走到哪折腾到哪。
师:且看后世对其评定,即“盖棺定论”:炀字。
该字含义:《史记.谥法解》说:"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去礼远众"之意。
历史上只有三人得此谥号,隋炀帝就是其中最著名的那一个。
表哥李渊封其此号,讽刺!一句话:瞎折腾,最后把自己也给折腾死了,为天下笑。
唐太宗怎么做呢?“为君之道,必须存百姓,若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论君道第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概括:反对暴政,倡导仁政,居安思危、存百姓思想,奠定治国基调。
一句话:不折腾。
接下来,就看唐太宗宗君臣怎样在存百姓思想指引下,来施展他们的政治抱负了!(二)政绩放图片:唐太宗与文字介绍,注:贞观之治(公元627-649年);另有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
课堂设计:师生互动,站在执政者角度模拟唐太宗君臣论治国之道,鼓励学生创见与争议。
领略唐太宗领导才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能力,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问题:“存百姓”,只是治国的基本理念,治理国家千头万绪,如今天下初定,大家说说应首先从哪方面做起呢,治国关键又在哪里?又问:其政绩中给你留下印象中最突出一点是?师:可观学生不同对答,随机讲透该方面,并视其才任其为三省六部不同部门长官(可引导:人才、纳谏、制度、生产、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学生:争论治国之道,论及文治武功等诸方面。
课堂问题设计:精典案例: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乾元殿以备巡幸引发的争议张玄素上书谏阻:“……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
”上谓玄素:“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
”太宗叹:“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即为之罢役。
―――《贞观政要纳谏第五》认识:犯言直谏,“直臣”,屈已纳谏。
张玄素,玩儿的就是心跳!魏征“档案”节录魏征,河北巨鹿人,曾先后跟从李密、李渊、窦建德,后召进太子府,为太子洗马,最后成为贞观明臣。
太宗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征从容对:“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魏征以“国士”自居,誓言做良臣不做忠臣,以事天下高于事一人,“耻君不如尧舜”。
魏征在政治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敢于犯言直谏,其“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
分析:1、“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2、用人标准?(如运用:魏征为何屡屡逆龙鳞,触圣听呢?其所供职:门下省谏议大夫)3、封建社会怎样的君臣关系才算和谐(进谏与纳谏、明君与良臣)课堂模拟师生对答,问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深化:国家治理好,用人是关键。
如:用人不避仇怨,量才受职,贞观一朝人才济济。
这是治世的明显表象。
如果换成另外的皇帝,“死佞头”的魏征下场又将如何呢?所以魏征更应感谢唐太宗,有容人之量,帝王气度!成就一段明君与良臣的千古佳话!魏征病重间,一日唐太宗晚上梦见魏征来告别,醒来时有人禀报魏征去了。
君臣关系和谐如此又有几个朝代可比拟呢!“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结论:(1)、知人善任,任人唯贤(2)、虚怀纳谏,从善如流君臣和谐,同心同德(3)、革新政治,完善制度用什么样的制度才能把国家这台机器玩得转呢?不能靠皇帝一个人蛮干,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制度与机构来维持运行。
如完善三省六部制,以制度管理国家,相互分工,制约,加强君主专制。
观隋朝皇帝之死因,大致可分为两类:累死的(隋文帝,“独”,勤劳思政,事必亲为,有时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饭,隋朝天下,就他一个人忙活,自己累死的)、玩死的(隋炀帝)总结:(4)、经济方面: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一是戒奢从简。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三十确立经济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即人本(民本)思想,鼓励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对比隋:藏富于民――藏富于国!594年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政府却不准开仓放粮,隋皇帝只爱粮食,不爱百姓。
批判成语:国富民强,应为民富国强才对!(5)文化方面:唐太宗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科举制度得以完善。
重视人才选拔(与炀帝妒才相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君临天下,帝王风范!概括其领导才能:1 用人(关键)2 纳谏(标志)3 制度(保障)4 人本(根本)5 文治(长远)三、贞观之治概念生: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封建社会的和谐社会)四、原因师生分析出现原因?1、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隋朝大搞建设,谁知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隋朝落了个骂名,唐朝捡了个崩枣儿)如京杭大运河更是“损在当代,利在千秋”。
如对比:隋建义仓,结果灭亡五十年了,唐朝还没吃完。
2、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存百姓如探讨共性:为何封建治世局面一般都在王朝统治初期出现?与民休息。
3、个人作用重要因素注意区别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区别!4、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基础五、评价(一句话)封建治世之楷模注:治世不完全等于盛世,另有阶级性。
武则天的统治――(一句评语:“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一把折扇来引出武则天,并最后以此扇设计例题。
放图片:武则天威仪天下图片课堂组织方式:学生看书、资料提供4分钟,分成四组讨论,各找代表填写“无字碑”文。
武则天统治――功耶?过耶?留与后人说!学生各抒己见,老师一一点评,允许争议与无结论的结果。
应讲清三点:一、武则天当皇帝的背景与所处时代有关,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地位上升。
二、三点政绩1、政治上,推行改革,打击士族势力,引用庶族参政,扩大统治基础,顺应历史潮流选官上破格用人,首创自荐求官制度2、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最大一点贡献)3、科举上,发展科举制度,首创殿试和武举看政绩效果:执政期间,唐朝国势继续上升,社会继续发展,科举取士人数多了一倍,户口人数从唐太宗时380万户上升到650万户。
三、客观评价也有负面影响人物:滥杀无辜,任用酷吏,广修庙宇,晚年奢侈腐化。
评价标准:推动生产力发展为主要依据,应基本肯定人物。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句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另类类评语:做女人,难,做名女人,难,做名老女人,难!课堂训练:(以折扇为题)从中反映出(AD)A 该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更有中年女性丰满之美,说明唐代佛雕艺术已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充分展示出大唐雄风。
B 武周时大兴佛教,佛教成为唐朝国教C 武则天重视文化教育事业D 武则天大搞造神运动,树立自己权威知识补充:1、例题:史学家陈寅恪(quer)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2、武则天资料:武则天(624-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汉族。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时为皇太后(683年—690年),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705年退位。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
高宗时上尊号为“天后”。
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
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改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后”。
3、千古一女皇(史上唯一女皇帝,至尊红颜!最雷人皇帝)武则天心迹:(文学心理描述!)才人――皇后――天后――二圣――皇帝14326067武则天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唐中宗)、李旦(唐睿宗)李旦主动申请改姓武氏才幸免于难。
据说武则天一共造了十九个字,她的名字“曌”字。
(我最雷人的学生司文军,自己造字:)重视人才,如狄仁杰等、《讨武檄》,欣赏骆宾王之才。
政治手腕:重用贤臣与利用酷吏的两手政策开元之治――(一字评语:玄!)一、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政绩:(找学生答,师点即可)1、选贤任能,革新吏治举例:如自照镜子看日渐消瘦的脸:“吾貌虽瘦,天下必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