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节目听后感

广播节目听后感

广播节目听后感
——新闻类新闻类节目是广播中最不可或缺的节目,新闻类节目的质量也直接决定了电台的格调。

电台一天要播出许多不同的新闻类节目,这些节目共性和个性并存。

广播新闻类节目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速较快。

广播新闻类节目与其他广播节目不同的一点就是它是为了传达咨询的,为了能更多更好的传达资讯,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一般用清晰且快速的方式播报新闻,这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传达信息,从而满足大众的需求。

而且语速快能够营造一种稍紧张的气氛,能够不自觉的让观众去关注,去认真听。

2、比较亲切,自然。

与电视新闻节目相比,广播新闻节目显得更自然更贴近生活。

广播新闻节目里面允许出错,甚至不知一次。

就如中国之声里的央广夜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报关于捐款的新闻时,出现2次小口误。

这样的口误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不专业,反而让人觉得亲切。

广播类新闻节目与电视新闻节目不同,电视新闻节目有画面的支撑,在播报一些政治性新闻时我们能够感受画面带来的庄重感,这时就要求播报正确、严谨。

但是广播新闻类节目,没有画面的支持,只能通过声音来吸引听众的注意。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听众感到轻松和自然。

广播新闻类节目在词语的选择方面显得更口语化。

比如:央广新闻晚高峰中,两位主持人在说到防盗门锁的分类时,两位主持人便聊起了天,纷纷猜测自家的锁是属于那一级的。

这样的播报新闻能够给听众以亲切温和之感,听众更愿意倾听也能够记住这些资讯。

3、新闻的排列先是显著性后是接近性。

不管是“央广夜新闻”还是“全国新闻联播”,它们新闻的排列方式,都是把重要的、影响大的放在前面,把与普通百姓相关的话题放在后面。

这样的排列方式,能够在开始的时候通过重要的新闻事件吸引听众的注意,后通过接近生活的新闻保持听众的关注。

4、用解说和录音的方式播报。

由于广播新闻类节目只能通过声音传播讯息,但是从头到尾的播报显得生硬且无趣,所以基本所有的广播新闻类节目,都通过解说加录音的方式。

一方面通过现场录音和采访录音增加现场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新闻类节目的趣味性。

5、用片花或音乐的方式对两个板块做分割和衔接。

一般长时间的广播新闻
节目都分板块,而板块和板块之间就通过片花和音乐的方式进行分隔。

这样既能给听众一个休息的时间又能告诉听众进入下一个板块。

6、喜欢把有对比效果的新闻放在一起。

不同的广播新闻类节目他们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广播新闻类节目的个性。

1、不同时间的新闻,它采用的方式和选择的新闻都是不同的。

不同的时间,听众的人群不同,需求也不同,新闻类节目播报的方式也不同。

就像“新闻纵横”,它是早间7点播出的,它的基调就是理性,主要通过两位主持人分别播报的方式,并不像是聊天式的亲切,而是拷问式的理性。

它通过追问“进程、焦点、争议、热点和环球的方式来播报新闻,正好契合上班族们在路上想要获取资讯的需求。

但是晚间播报的“央广夜新闻”就不是这样了,它的基调是温和。

用邀请观察员的方式,和观察员们一起探讨一个新闻话题,主要通过今日要闻、今日声音等的方式来展开新闻。

它提供的资讯不仅包括政治、经济,还包括电视剧和气象方面的信息。

在晚间时段,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听众放松。

2、侧重点不同。

不同的新闻节目它关注的点不同,宗旨和口号也不同。

“央广新闻晚高峰”侧重“新闻事中新闻人”,所以它在选择新闻时就会侧重新闻人。

而“新闻纵横”主要是追问新闻,它的选题也会紧靠追问二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