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三代人婚姻观调查一.调查背景婚姻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件必须要面对的人生大事,可以说婚姻是两个人之间最美好的誓言。
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令人羡慕的美满婚姻呢?结婚和离婚的故事不断在我们身边上演,似乎我们已经看多了夫妻之间的离离合合,这些对社会造成了一些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
那么,现在的中国人对婚姻到底是什么态度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三代人的婚姻观进行了调查。
二. 调查目的现代人的婚姻状况是对于现代年轻人是否成熟的面对社会,对家庭责任的一种体现。
通过对18-38,39-59以及60岁以上三代人的调查,体现出三代人的婚姻观差异,从中得出较为良好的婚姻观,更好的帮助现代年轻人树立一个正确的婚姻观。
三.调查方案1. 调查对象:兰州市18岁以上的成年人2.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式调查,在兰州市各地随机发放,进行问卷调查。
3. 调查时间:2014年4月25日——2014年5月27日4. 调查地点:兰州市各地,主要包括东方红广场、兰州市客运中心、五泉山公园、汽车东站、小西湖公园、太平洋电影城、国芳百盛等地。
5. 调查人员:第十一组全体成员6. 调查费用: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共50元此次社会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5份。
调查人群共分为三个阶层,分别为18岁—38岁、39岁—59岁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三阶段人群,即我们平时所讲的三代人。
其人数分别为197人、159人、129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0.62%、32.78%、26.60%。
此次485名被调查者中有男性242名,女性243人,各占总人数的50%。
四.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经总结后形成下表:现对每组数据做具体分析:1.对恰当结婚年龄的调查结果做条形图如下:若按三代人进行分类,则18岁到39的人认为最适合结婚的年龄为25-27岁,出现频数为96次,占总人数48.73%,其次认为最合适年龄为28-30岁,出现频数为47,占总人数的23.86%。
39-59岁的人认为最适合结婚的年龄为22-24岁,出现频数为58,占总人数的36.48%,其次认为最合适年龄为22岁以下,出现频数为30,占总人数的18.87%。
60岁以上(包括60岁)的人认为最适合年龄为22-24岁,出现频数为78,占总人数的60.47%。
可以看出,三代人对待此问题有明显的差异。
19-39岁的人相较上辈,思想较为开放,认为25-27为最适合结婚年龄,比父辈的调查结果推迟三年左右。
若按男女进行分类,两者之间也存在不太明显的差异。
男性认为22-24岁为最佳年龄,出现频数为91,占男性总人数的37.6%,其次认为25-27为最佳年龄,出现频数为86,占男性总人数的35.5%。
女性认为最佳年龄为22-24,出现频数为81,占女性总人数的33.3%,其次为25-27岁为最佳年龄,出现频数为67,占女性总人数的27.5%。
2.对寻找结婚对象的最佳方式的调查结果如下:岁)认为最佳方式为亲人介绍,频数为73,占总人数的45.91%,其次为自由恋爱,频数为43,占总人数的27.04%。
若按性别进行分析,男性认为最佳的方式为自由恋爱,频数为139,占男性总数的57.43%,其次为亲人介绍,频数为81,占男性总人数的33.47%;女性与男性的差异不大,认为最佳的也是自由恋爱,频数为132,占女性总人数的54.32%,其次为亲人介绍,频数为75,占女性总人数的30.86%。
中国社会逐渐的开明,人们的思想也就变得越加开放。
人们主要看好自由恋爱和亲人介绍等方式找到自己的结婚对象,这也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对最佳的恋爱时长的调查如下:若按年龄进行分析,18-38岁认为最佳的时长为一年到两年,频数为91,占总人数的46.19%;其次为两年以上,频数为70,占总人数的35.53%;39-59的情况一样,两选项的频数分别为100、35,分别占总人数的62.89%、22.01%;60岁以上(包括60岁)认为最佳时长为一年到两年,频数分别为88,占总人数的68.21%;其次为一年以内,频数为26,占总人数的20.15%。
若按男女进行分析,男、女性认为最佳的时长为都为一年到两年,其频数分别为149、130,占总人数的61.57%、53.49%;其次为两年以上,频数分别为52、68,占总人数的21.48%、27.98%。
无论男女老少,都认为恋爱对婚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闪婚”毕竟是少数人的想法,恋爱时长表现了一个人对婚姻的认真度,认为只有深入的了解,才会有稳固的婚姻。
从数据看,大多数人对待婚姻态度认真,数据中也存在少数的两年以上的选择者,但大多数选择一年到两年。
4.对结婚看法的调查结果如下:、若按年龄分析,对待婚姻的态度大致全部持慎重态度,三年龄段相应的频数为172、148、114、其占总人数的87.3%、93.08%、88.37%;按男女进行分析时,无论男女对待婚姻大多数持慎重态度,其频数为219、215,占其总人数的90.49%、88.47%。
从数据看,还存在少数“想结就结”的人群,若按年龄分析,该人群主要存在于18-38岁阶段,若按男女进行分析,则该人群主要存在于女性行列。
由上表知,大多数人对待婚姻持认真态度,少数人认为“想结就结”,态度比较随便,年轻人相较父辈这种思想较为严重,而且多数存在于女性行列。
说明,现在年轻人较于父辈,责任心稍有下降,不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婚后家庭,这种责任的欠缺将会是影响婚姻的重大隐患。
5. 对“门当户对”看法的调查如下:若按年龄进行分析,18-38岁认为应适当要求,频数为114,占总人数的57.86%;其次为不作要求,频数为65,占总人数的32.99%;39-59的情况一样,两选项的频数分别为99、34,分别占总人数的62.26%、22.64%;60岁以上(包括60岁)认为应做适当要求,频数为70,占总人数的54.26%;其次为必须要求,频数为27,占总人数的20.93%。
若按男女进行分析,男性认为必须作要求,其频数为124,占总人数的51.23%;其次为适当要求,频数为118,比例与必须要求相差不大,为48.76%。
女性多数认为做适当要求,频数为142,占总人数的58.43%,其次为必须要求,频数为101,占总人数的41.56%。
从年龄来看,60岁以上(包括60岁)一定程度上还受封建思想的制约,认为结婚必须得考虑“门当户对”这个因素,其他两个年龄段人群(尤其19-39)多数认为适当考虑即可,既不过分要求“门当户对”,受传统思想限制,也不采取完全不考虑的态度,“门当户对”也是维护婚姻的一种有效方法,应有所考虑,因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家庭背景对婚后家庭的稳固有一定的影响。
6.对“婚前同居”看法的调查结果如下:39-59岁认为可以接受,频数为65,占总人数的40.88%,但多数认为不能接受,频数为77,站总人数的48.42%, 60岁以上(包括60岁)可以接受与无法接受相差不多,各占总人数的一半。
若按男女进行分析,男性认为接受不了,其频数为124,占总人数的51.23%;其次为可以接受,频数为118,比例与必须要求相差不大,为48.76%。
女性多数认为可以接受,频数为142,占总人数的58.43%,其次为接受不了,频数为101,占总人数的41.56%。
对于现在很普遍的试婚,即“婚前同居”,年轻人较父辈就显得开放一点,父辈同样是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大多认为接受不了,但仍有很多家长认为婚前同居有利于婚姻的稳固,结婚之前两人彼此接触一下有利于彼此间的熟悉,对是否可以结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性别来看,女性相较于男性显得稍微保守。
7.对孩子数目的最佳选择的调查结果如下:上比较好,频数为24,占总人数的18.6%;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年轻人选择不要孩子的频数高于父辈的选择。
若按男女进行分析,男、女性认为孩子最好是有两个,其频数分别为149、150,占总人数的61.57%、61.72%,两者差距不大。
其次为一个,频数分别为68、61,占总人数的28.09%、25.1%。
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子孙满堂”是一家最美好的事,但对于现代人说,孩子多,负担也就越大,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导致他们对于孩子采取能少就少的态度,但最低要求是得有个孩子。
对于18-38的人来说,越来越多的人不在想要孩子,他们更加追求两人世界,即现在我们常说的“丁克家族”。
8.对生男生女调查的结果如下:占总人数的28.68%。
若按男女进行分析,男、女性认为不论男孩女孩都好,其频数分别为155、168,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4.4%、69.1%;其次的选择男女略有不同。
男性偏爱女孩,女性偏爱男孩,但差距不太明显。
婚姻观念进步的表现就在于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问题。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是双方婚姻的结晶,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不重要。
但少数老人就认为生男生女很重要,孩子最好是男孩。
9.对事业与爱情关系的调查结果如下:若按年龄进行分析,18-38岁认为先结婚,再考虑事业,频数为121,占总人数的61.42%;39-59认为先立业再结婚,频数为89,占总人数的55.97%;60岁以上(包括60岁)认为先成家再立业,频数为69,占总人数的53.48%。
若按男女进行分析,男性对两者的选择差异不是太大,女性认为先结婚再立业较好,其频数为142,占总人数的58.43。
成家与立业的关系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家庭的责任。
年轻人一般认为先结婚后立业,而父辈恰恰相反。
这也是现今婚姻观的一大变化,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待婚姻也较为快节奏,婚姻中体现的责任感也显得越来越淡;父辈认为既然要成家,就得有成家的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是不稳定的,所以,他们对待婚姻对待家庭有较强的责任感。
10.对女性婚后事业与爱情是否产生冲突调查的结果如下:若按年龄进行分析,18-38岁主要认为不会产生冲突,频数为121,占总人数的61.42%; 39-59岁主要认为会产生冲突,频数为89,占总人数的55.97%;60岁以上(包括60岁)大多认为不会产生冲突,频数为69,占总人数的53.48%。
若按男女进行分析,男性对此问题的态度两者几乎一样,女性大多认为完全不会产生冲突,其频数为142,占总人数的58.43%;传统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现代男女的地位发生了较为巨大的改变,女性也能在外闯出一片天,男性相较以往变得更加“主内”,所以,现今女性大多认为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完全可以兼顾事业,事业与家庭不会出现冲突。
11.对“家庭主妇”与“家庭煮夫”看法调查结果如下:若按年龄进行分析,18-38岁和39-59岁都认为最佳的方式为家务公平分配,其频数分别为96、77,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8.73%、48.42%,其次认为家务应由女方为主的比例也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