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作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载体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辽宁省资源优厚,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我们应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改进不足,才能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并带动辽宁经济发展。

关键词:辽宁旅游业生态旅游
辽宁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下,旅游业现已成为辽宁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是辽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但是与“旅游作为地区发展的经济支柱”这个构想还有很多的差距。

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应脱离陈旧的发展思想,积极创新,并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所以改善我省旅游发展问题,促进旅游对经济的贡献率增长变得尤为重要。

1.辽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现在已经成为带动辽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行业。

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旅游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都为旅游交通、住宿和娱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各等级的旅游景点、星级饭店以及各类旅行社都为辽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和较集中地服务体系。

但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同其他先进省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发展模式陈旧、地区间旅游发展不平衡、产品层次较单一等。

2.旅游发展的问题分析
虽然政府已经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发展中各相关主体在主观上和客观上的相互制约与矛盾,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落后
辽宁是著名的老工业省份,一直以来都以重工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撑,而旅游属于轻工业,所以与前者在发展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长期形成的发展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中,重工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导致有些矛盾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始终,使发展和经营模式远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旅游业的发展滞后。

2.2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管理重心的偏失以及管理层次之间缺乏沟通,我省旅游体制还未形成一个统一保护,整体开发利用资源的管理格局。

全省的旅游规划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管理体制系统,同时对于一些地区和景区的研究和分析程度仍留存于表面,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规划,造成各地区和部门只能从一个相对较小的角度出发,强调本地区的利益和发展,形成了资源破坏、重复开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2.3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地区的区位、质量、管理、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辽宁各地区的旅游发展呈明显的不平衡。

一些大城市的旅游发展较突出,而中小城市的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造成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并未起到明显作用。

同时,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和各自为政,缺少必要协作,所出台的条例也相互矛盾、各自束缚,造成我省各旅游区域之间差异明显,未能出现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使各区域之间资源无法获得最优组合,难以实现共赢。

2.4宣传力度不足
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地区对旅游业的投入也不尽相同。

大城市在建设基本设施的同时进行了广告宣传,所以当地旅游资源知名度较高,收益较大。

而中小城市的资金有限,在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后已经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对景区景点的专项宣传,所以知名度低,收益小,导致资金周转有限,无法进行旅游资源的升级。

所以造成了我省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都较低。

同时宣传手段的落后、单一以及缺乏持久性也是造成旅游资源知名度低,当地旅游业不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2.5旅游产品层次单一
由于各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缺少专一性,大面积的用相同思路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彼此之间相互模仿,缺少了产品的自身特色,无法表现出各地区产品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同时资源利用率低下,项目水平较低,许多产品都停留在观光层次,商务旅游、度假旅游等高端性的旅游产品较少,市场并未被完全开发,无法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旅游产品面向消费者的层次较单一,相对各层次专营性的旅游产品较少,一味的大众化使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失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旅游的经济收益。

3.旅游发展问题的影响
总体而言,辽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有许多发展方面与发展问题不相适应的地方。

如果不能从旅游业的本事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研究和解决问题,将会对本省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阻碍,制约经济的发展,减少就业机会,加大就业压力,使得我省人民对经济发展失去信心,造成经济发展丧失动力,经济不景气的消极局面。

经济发展不景气、人民对经济失去信心又加大旅游业的发展难度,长此以往,形成恶劣的发展循环模式。

由此可见,在当前出口受阻、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碳排放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以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旅游发展问题的对策
辽宁省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根据旅游发展的经济需要并考虑到本省旅游特色的前提下制定相应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政策,以适应我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4.1加强旅游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政府应充分利用辽宁本地的地理资源和生态资源,转变旅游的发展方式,由资源利用的单一型、粗放型向系统化、精品化循环利用转变。

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并完善环保预警体系、合理地划分旅游功能区,将我省旅游发展逐步向生态旅游发展转变。

开展生态旅游线路,制定发展规划,有步骤地发展,并进行全民生态旅游环境的伦理教育,吸引民众选择生态旅游产品。

转变观念,重视旅游业低碳发展,初步实践低碳旅游,并制定政策促使服务部门走低碳的发展路线,宣传低碳旅游的意义,摒弃旧的发展观念,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发
展。

4.2加强政府主导,实施统一规划
加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在各个地区建立旅游领导班子。

制定合理有效的旅游发展总体策略,打破旅游分割,并根据各地区的发展差异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加强各地区领导班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定期开展关于旅游发展合作的讨论,使本省各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相适应。

充分发挥政府信誉好、协调能力强、资金筹措力度强的优势,使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减少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

扶持和培育优秀的旅游城市作为典型示范,带动我省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决策科学化,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全盘整合。

4.3加强宣传工作,实行多方合作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推广我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宣传计划,制定正确的形象战略,将所拥有的产品特色经过合理的包装后推广出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制定多步骤多策略的旅游产品推广计划。

对部分旅游资源进行包装后打造出品牌,形成有力的品牌效应和品牌连锁。

积极与企业和大旅行社合作,促进当地的资源重组和优化,加强投资的力度,缩小各地区的旅游发展差距。

通过宣传与合作,加强管理能力,促进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4.4突出产品特色,提高文化含量
独特的旅游产品是旅游地区形象的标志,它是旅游地的附加值。

要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就需要创造旅游精品项目,突出旅游特色。

要根据地区的不同制定有差异的旅游产品,并注重宣传它独有的特色和魅力,一味的效仿只能是失去本身,最终导致失败。

同时要根据消费者层次和个人需求以及年龄的不同制定能吸引消费者和满足其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

提高产品本身蕴含的价值和文化底蕴,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才是最后在旅游产品竞争中获得成功的胜者。

突出特色,提高含量,有力于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力度,获得经济效益并加强我省旅游产品形象的感知度和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毕建中.基于东北亚旅游合作的辽宁旅游业科学发展战略.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2009(3)
[2]李丹.关于辽宁旅游业低碳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贸,2011(3)159-02.
[3]鲍彩莲.辽宁省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8)
[4]罗明义.对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认识.经济问题探索,2010(6)
[5]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旅游学刊,2010,25(1)
[6]李丹.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基本对策研究.中国科技博览,2010(8)
[7]王颖,邱瑛. 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9,32(6)
[8]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生态经济,2009(11)
[9]刘笑明.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11(2)
[10]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商业研究,201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