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污染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摘要: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黄河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黄河水污染造成的灾害性影响,提出了黄河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及建议: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施行纳污总量控制,推行清洁生产,治理工业废水,进一步完善水量统一调度工作,保障流域和重要河段的环境生态用水,研究并尝试实行国家资源管理体制下水体纳污能力的市场调节。
1 黄河水污染现状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黄河上陆续开展了水质监测、水污染调查、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及规划等方面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肾源集中在几条主要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和黄河干流的兰州、包头河段,污染历时集中在平、枯水季节90 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水质污染向干流和一些支流蔓延.一些河段在汛期污染也相严重。
据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资料,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 亿七其中工业废水29.56 亿t。
干流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 c磷、总铅、总录等,流超标项目主要有氨氮、B OD s 、DO 、挥发盼、总磷、高锚酸盐等。
2 黄河水污染的灾害性影响黄河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洪涝灾害三方面。
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等是一种短时间甚至瞬时暴发的灾害,具有较强的地区特征和时间特征,水污染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水息,受污染的水体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人体和环境,造成的灾害范围大、历时长.但其危害往往要在一个长时期后才表现出来,容易使人对其失去警觉。
2.1 加剧了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黄河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黄河的河川径流量为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9岛、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流域单位耕地面积占有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的169毛.人均占有可川径流量为全国的259岛;若扣除调往外流域的l∞多亿旷水量,流域内人均和耕地平均占有水量则更少、由于河流水质污染受污径比影响,因此径流量越小.市径比相对越大,从而形成缺水一污染一更缺水"的恶性循环局面。
2.2影响城镇供水目前,水污染己给以黄河干、支流为水源的城镇供水行业带来了很多困扰:自来水厂处理工艺增加,处理费用增大;因水质河染,致使一些沿黄城市不能使用黄河水;地面水污染造成了地下水,特别是浅层水质的污染。
2.3对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水质污染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机设备的危害。
主要是浮游物质附着在各种管路上,从而降低机械效率;各种酸性污水腐蚀机器,缩短机械使用寿。
(2) 对灌区土质的影响。
有的污染物能存积在土攘中恶化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影响,进而妨碍农作物的发育生长。
长期性的污水灌溉将致使土壤板结、起皮、龟裂、盐碱化等3( 3) 对农作物的影响。
水质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随着污染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作物品种、土壤性质、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过高能直接杀死农作物;因土壤质量变差,易使作物苗期枯萎死亡、生长期长势弱、早衰(早熟)或子粒不够饱满,降低产量;有的、污染物质能积聚于成熟作物中,进而危害人类。
2.5 对工业造成严重危害水流域给工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水质下降造成工业产品质量的下降、水处理费用增大、原材料及能耗增加、不能足额生产等,构成了显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受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影响,酸碱污染物大量排放,地表水、地下水的硬度在不断提高,水资源可利用程度降低,使工业经济的投资与发暖规模受到限制,发展速度减慢,构成了隐性的经济损失、2.6 对水科工程及设擅自号危害主要表现在使水利工程及设施报废、利用率{匠,使抽水工程改建等。
2. 7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污染对、河道内水生物的影响:一方面是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生物构成直接的毒害;另一方面是有机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属增,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水生生态系统平衡量到破坏。
渔业生产受污染水体的走害最为直观,如?可南境内部U洛阳鲤鱼和伊词鳞鱼等名贵鱼种.现已基本绝迹。
3 黄河水污染直接经济损失钻算据统计,20 世纪80年代全国水污染损失占 GDP的比率为1.5% -3.0%。
据此估算,黄河流域1997年GDP 大约为48∞亿元〈不包含黄河下部河南、山东南省引黄灌区25∞亿元以上的 GN町,流域水污染造成的是害在72 记-144 在元。
据;lJ 1996 -1998 年黄河流域因水污染造成的水资源价值损失、工业危害损失、农业危害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市政额外投资、水利工程及设施损失、渔业损失、人体健康危害与损失等8 种量化参数的调查统计,得出黄寓流域20 世主己90 年代末年均水污染意害量化总值约 116{,乙元(现僵)J4 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黄河水运染主要分为点污染、面污染以及内污染三大类。
点窍染是指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在小范围内的大量集中排放国污染是指分散的小企业和分散的居民在大面,积上的少量分散排放,如夹带着化肥、农药的农田径挠,无序排放的农村废弃响.水土流失等;另外,还包括大量乡镇企业就地元序排放的废水.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废水、废物以及农户生活污水等,内污染之称二次污染,是指江河湖库水体内部由于长期污染的积累产主的污染再排放,黄河干支流与水库中的沉积物以及水库的养噎场,是主要的内污染源。
4.1客观原因4.1.1 黄河埠域经济粗教莹的发展模式据2{削年资料统计,黄河流域城市化率为 26.4% ,镜子全国平均水平;GDP( 国内生产总量〉为6 365 记元,占全国的6.8% ,呈济发展水平较氓。
恙体来说.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粗放经营方式尚未改变,工艺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物耗、能耗等指标居高不下,规模效益差:特剖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摆到如年代初期,小造纸、小化工.I J、割草等重污染型企业发展很快.污染源增多,排污量加大。
黄河流域(包括F游沿黄地区〉农业灌溉面积自20 世纪50 年代的140 万hm 2 扩大到了1990 1号二的494 万h rn2 ,增长了252.8% ;而同黯农业灌溉渭水量由20 世纪50年代的年均134.9 乞旷扩大到了1990年的407.0 fZ.m3 •增长了约201.7% 。
两者凡乎同步增长.是一种简单的外延扩大再生产模式,这是黄河水括染日益严重的内在原国。
4.2 主观原因(1)宏观管理薄弱。
水资源流域统→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水污染防治工作缺乏有效的流域和区域监管措施,流域水资源摸一保护缺乏法律法规支撑,各级水资源保护管理规掏体蘸与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体系保障,机构权益和职责不清晰。
(2) 环境意识淡薄。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水运染造成的巨大灾害还认识得不够深入,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宣传上。
另外,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尚未形成,常常出现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经济发展、为获得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的现象。
(3) 节水减污意识不足。
水资源长期被视为无价或廉价的资源,没有形成有效的节水藏污槌约机髓。
目前黄河上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30% 左右,全流域节水灌溉面积扭占灌溉总面积的20% ,弓j 黄灌区引水的损失量为 30% -40% ,引黄的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 左右。
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被指染更导致黄河水资源短缺加剧。
黄河流域亟待细快产业结梅调整和工业布局优化的步伐,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建立以水污染源头和过程控和i为主、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资源环境理念,有效配置和保护水资源。
5 对策与建议5.1 撞毒草i污染物的排鼓全面加强现有百染源的治理控制,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划目标,使现有窍染源必须实现这标拌放、达到入黄控制要求:新建、政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均应符合流域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与水资源可配置条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满足黄河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在强化城市节水工作的同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如强和推进了亏水资源化工作: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时,应结合各地特点,规划和建设污水资源化工程,提高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积极开展黄离西污染源的治理,调整上中游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掏,程极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担面宿染源的治理、控制纳入水运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的蓝控体系。
5.2 施行纳污总量撞审在水功能区和环境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水窍染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确定近期水质规划目标和各功能区萄应的允许纳污量,进而确定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1] 。
按大流域、小流域、区域(或省级、市级宅县级、乡级)等给踏实行总量控制,并注重总量控制的目括管理动态化:建立跨仔政区水环境管理技术决策信主、系统,以水体功能区划为基础.以水污染集中控制为原则,结合利用水质数学模型、、污染物总量控制负荷量化分配模型,以便为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依据。
5.3 撞行清活生产,治理工业废水技术进步、社会变革和减摄入口增长速度是防治黄河流域水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审批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时.重点加强项目中水资源量平衡、节水减污和排污入海影响的宰核工作,明确取水项目必须采取的节水减污措施和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推行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分开排放、分即处理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污水资源化的程度。
5.4 进一步完善水量统一谓度工作黄河干流的水量统→调度工作实践证明,水量调度在初步缓解黄阁下游断流及枯水属下游厚水紧张局面的同时,对非瓶属黄河中下游河段的水质保护和河道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3目前的黄河水量调度,在一定条件下初步实现了水质水量统筹兼腰,基本保证了调水?可段调水期的缸理生态环境用水。
现阶段黄河实施的是X1J 家峡水库至头道拐、三门峡水库至和l津河段的水量实时调度,与流域水资源、统→调度和管理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要从根本上缓解黄商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加快离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的步伐,以增加上游的生态厚水。
5.5 研究实行水体纳污能力的市场调节资源所有权属国家所有,国家对水资源实施统→管理。
根据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宜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及河流纳污能力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以积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能动作尾。
6.结论两水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于准格尔地区,尽管目前水害、旱井数量有明显增加,但目前只能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尚无法满足集雨节灌农业的发展要求,利用现代蓄水-节水-高效种植相结合的窑害农业、由集水场、蓄水窑害、引水与节水系统、高效种植4部分组成,核心是水窑,它可以起到地下水库的作用。
若窑内水来源于雨水、周每浇1 hm地水费为75 -150元,增产粮食750 与以上,是成本的8 -10倍3二雨水利用应结合考虑各种条件下的雨水利用形式及途径,建立综合雨水利用系统,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及人工调节,将有嚣的雨水用于农业灌溉或转化为地下水,改善地下水条件,增加可用水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