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筒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圆筒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4 .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圆筒形零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掌握了它的工艺计算方法后,其它零件的工艺计算可以借鉴其计算方法。

下面介绍如何计算圆筒形零件毛坯尺寸、拉深次数、半成品尺寸,拉深力和功,以及如何确定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等。

4.2.1 圆筒形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1.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的原则(1)面积相等原则由于拉深前和拉深后材料的体积不变,对于不变薄拉深,假设材料厚度拉深前后不变,拉深毛坯的尺寸按“拉深前毛坯表面积等于拉深后零件的表面积”的原则来确定(毛坯尺寸确定还可按等体积,等重量原则)。

(2)形状相似原则拉深毛坯的形状一般与拉深件的横截面形状相似。

即零件的横截面是圆形、椭圆形时,其拉深前毛坯展开形状也基本上是圆形或椭圆形。

对于异形件拉深,其毛坯的周边轮廓必须采用光滑曲线连接,应无急剧的转折和尖角。

拉深件毛坯形状的确定和尺寸计算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生产过程,而且对冲压件生产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为在冲压零件的总成本中,材料费用一般占到60 %以上。

由于拉深材料厚度有公差,板料具有各向异性;模具间隙和摩擦阻力的不一致以及毛坯的定位不准确等原因,拉深后零件的口部将出现凸耳(口部不平)。

为了得到口部平齐,高度一致的拉深件,需要拉深后增加切边工序,将不平齐的部分切去。

所以在计算毛坯之前,应先在拉深件上增加切边余量(表42.1、4.2.2)。

表4.2.1无凸缘零件切边余量Δh(mm)拉深件高度h拉深相对高度h/d或h/B附图>0.5~0.8 >0.8~1.6 >1.6~2.5 >2.5~4≤10>10~20 >2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250>250 1.01.22345671.21.62.53.856.37.58.51.522.53.856.37.58.522.5468101112[img=118,139]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表4.2.2有凸缘零件切边余量ΔR(mm)凸缘直径dt或Bt相对凸缘直径dt/d或Bt/B附图< 1.5 1.5~2 2~2.5 2.5~3< 25>25~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250>250 1.82.53.54.35.05.56.01.62.03.03.64.24.65.01.41.82.53.03.53.84.01.21.62.22.52.72.83.0[img=125,125]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2.简单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尺寸的确定(图4.2.1)对于简单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求其毛坯尺寸时,一般可将拉深零件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几何体,分别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后再相加(含切边余量在内) 。

由于旋转体拉深零件的毛坯为圆形,根据面积相等原则,可计算出拉深零件的毛坯直径。

即:圆筒直壁部分的表面积:[img=103,23]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1)圆角球台部分的表面积:[img=172,4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2)底部表面积为:[img=111,4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 (4.2.3)[img=112,199]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图4.2.1毛坯尺寸的确定工件的总面积:[img=176,4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 则毛坯直径为:[img=85,47]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4)[img=309,3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5)式中D为毛坯直径(mm);∑Ai为拉深零件各分解部分表面积的代数和(mm 2),对于各种简单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直径D,可以直接按表4.2.3所列公式计算。

表4.2.3常用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直径D 计算公式序号零件形状坯料直径D1 [img=109,81]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img=184,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 或:?? [img=207,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2 [img=124,112]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当r≠R时[img=342,24]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当r=R时[img=153,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3 [img=113,8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img=128,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 [img=125,90]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img=104,24]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5 [img=131,7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img=39,22]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或:[img=56,22]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6 [img=100,85]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img=120,26]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其它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尺寸的计算可查阅有关设计资料。

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4.2.2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1.拉深系数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之比。

图 4.2.2 所示是用直径为 D 的毛坯拉成直径为dn、高度为hn工件的工序顺序。

第一次拉成d1和h1的尺寸,第二次半成品尺寸为d2和h2,依此最后一次即得工件的尺寸dn和hn。

其各次的拉深系数为:[img=107,120]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6)? 工件的直径dn与毛坯直径D 之比称为总拉深系数,即工件总的变形程度系数。

[img=307,45]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拉深系数的倒数称为拉深比,其值为:[img=133,24]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4.2.7)[img=385,233]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图 4.2.2 拉深工序示意图拉深系数是拉深工艺的重要参数,它表示拉深变形过程中坯料的变形程度,m值愈小,拉深时坯料的变形程度愈大。

在工艺计算中,只要知道每次拉深工序的拉深系数值,就可以计算出各次拉深工序的半成品件的尺寸,并确定出该拉深件工序次数。

从降低生产成本出发,希望拉深次数越少越好,即采用较小的拉深系数。

但根据前述力学分析知,拉深系数的减少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称为极限拉深系数,超过这一限度,会使变形区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因此,每次拉深选择使拉深件不破裂的最小拉深系数,才能保证拉深工艺的顺利实现。

2.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极限拉深系数mmin与下列的因素有关:(1)材料方面①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材料的塑性好、组织均匀、晶粒大小适当、屈强比σs/σb小、塑性应变比值大时,板料的拉深成形性能好,可以采用较小的极限拉深系数。

②毛坯的相对厚度t/D相对厚度t/D小时,拉深变形区易起皱,防皱压边圈的压边力加大而引起摩擦阻力也增大,因此变形抗力加大,使极限拉深系数提高。

反之,t/D大时,可不用压边圈,变形抗力减小,有利于拉深,故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少。

③材料的表面质量材料的表面光滑,拉深时摩擦力小而容易流动,所以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

(2)模具方面①拉深模的凸模圆角半径rp和凹模圆角半径rd凸模圆角半径rp过小时,筒壁和底部的过渡区弯曲变形大,使危险断面的强度受到削弱,极限拉深系数应取较大值;凹模圆角过小时,毛坯沿凹模口部滑动的阻力增加,筒壁的拉应力相应增大,极限拉深系数也应取较大值。

②凹模表面粗糙度凹模工作表面(尤其是圆角)光滑,可以减小摩擦阻力和改善金属的流动情况,可选择较小的极限拉深系数值。

③模具间隙c 模具间隙小时,材料进入间隙后的挤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加,拉深力大,故极限拉深系数提高。

④凹模形状图4.2.3所示的锥形凹模,因其支撑材料变形区的面是锥形而不是平面,防皱效果好,可以减小包角α,从而减少材料流过凹模圆角时的摩擦阻力和弯曲变形力,因而极限拉深系数降低。

[img=168,134]mhtml:file://F:\冲压\4 _ 2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mht![/img]图4.2.3锥形凹模(3) 拉深条件①是否采用压边圈??拉深时若不用压边圈,变形区起皱的倾向增加,每次拉深时变形不能太大,故极限拉深系数应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