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氢处理工段安全规程目录1生产特点及危害因素 ........................................................................ - 2 - 2安全生产制度 .................................................................................... - 2 - 3安全生产措施 .................................................................................... - 3 - 4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 - 5 - 5安全用品配置 .................................................................................. - 11 - 6设备一览表....................................................................................... - 12 -1生产特点及危害因素由电解制得的湿氢气,经氢气喷淋塔洗涤去除碱雾及杂质降温处理后,经氢气泵加压、冷却器冷却后,送至合成炉。
电解制得的湿氯气经钛管冷却器冷却、浓硫酸干燥、氯压机加压后,送入合成炉或进行液化。
在氢气和氯气的干燥过程中,因存在生产使用硫酸、氯气、烧碱等有毒有腐蚀性的物料,电动机等带电设备以及高于安全高度的槽、罐及塔架等设备设施,具有化学灼伤、触电、中毒、腐蚀、易机械绞伤及高处坠落等特性和危险性。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搞好防火防爆,防止酸、碱灼伤,防中毒的危害,是搞好生产、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及各种规章制度,精心操作,搞好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制度2.1本产品生产的所有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在穿戴好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以后,持证方可上岗。
2.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公司《氯碱生产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及各种规章制度,精心操作,严禁班前、班中饮酒,擅自脱离工作岗位、串岗或干与生产无关事情。
2.3、本生产范围内,严禁烟火。
所有岗位必须备有足够的消防用具和器材,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使用性能,保证完好,随时能用。
2.4、生产厂房必须装用避雷器。
所有设备和管道必须装置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欧姆。
氢气管道所有法兰处要安装“静电桥”。
2.5、氯氢处理生产现场的所有电气设备、仪器、仪表应采用防爆型。
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应由电工处理;仪器、仪表出现故障,应由仪表工处理;其他任何人员不准私自安装、拆卸、修理。
2.6、所有物料管道及设备应密闭无泄漏。
氯气、氢气管道在安装和检修后均应作耐压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7、严格按工艺指标控制,严禁超温、超压。
2.8、所有转动设备在启动前应盘车2~3转,无异常情况后再启动。
所有传动装置应安装有防护罩。
并定期检查、加油、保持润滑良好。
2.9、检修酸管道及设备时,除必须穿戴好工作服、鞋、帽外,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和橡胶手套。
2.10、冬季长期停车时,要把一切备用设备、管道内的水放尽,以防冻坏设备、管道。
2.11、检修酸槽及其他有物料的设备、管道、阀门时,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泄压,将物料妥善处理,再把设备、管道冲洗干净,若需动火时,还应用风吹除、置换合格,办理有关票证后方可进行检修。
2.12、未经有关部门或分厂许可,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现场参观、学习。
经厂有关部门及分厂同意,必须要有我公司指派的人员带领(陪同)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否则,任何工作人员有权制止,谢绝参观、学习。
3 安全生产措施3.1、进入岗位操作时,必须穿戴好个人所有的防护用品,长发、长辫必须放在帽内,备好防毒面具,并正确使用,保养。
3.2、厂房内通风、采光必须良好。
禁止在室内排放氢气。
发生氢气总管、支管、放空管着火时,必须在系统内保持微正压情况下,进行灭火处理(例如:用石棉手套、湿衣服等阻断气源、用灭火器扑救)。
3.3、经常或定期检查氢气管路接地安全保护装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姆。
3.4、氢气管路系统要密闭,保持一定的正压操作。
在岗位上不准做易产生火花的动作。
氢气管路上方空间不得设置输电线路。
3.5、氢气放空管必须设置在阻火器及安全水封,要便于切断气源,排空口处设置避雷装置。
3.6、氯气输送系统要设置有止逆装置。
3.7、氢气系统动火检修前,必须切断气源并用空气(或N2气)进行置换,分析气体含氢量在0.2%以下方可办理动火手续。
3.8、硫酸系统动火检修前,必须将物料处理干净,同时分析含氢量低于0.2%以下,方可办理动火手续后再动火。
3.9、严禁把水加入浓硫酸内。
3.10、电器着火,应设法断掉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救。
3.11、透平机突然停止运转时,应立即发紧急停车信号给整流所、合成,停直流电,同时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然后再按停车步骤作其他各项工作。
3.12、拆卸氯气管道时,要戴好防毒面具。
11.15、吸入氯气后,应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轻微中毒可服止咳糖浆,严重者立即离开岗位,送往医务室或医院治疗。
3.13、割焊酸管路、设备前,不得让管路、设备混入水份,如需割焊,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到不含酸为止,割焊时必须使管道设备敞口。
3.14、检修酸碱管道、设备前,应穿戴好面罩等防护用品,应切断物料来源,泄掉压力后方可拆开螺丝,松螺丝时动作要缓慢,面部不得正对法兰、密封面等物料可能冲出的方向,酸碱溅落人体时,应立即用水反复冲洗,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3.15、生产现场严禁烟火,禁止用铁器敲、砸设备、管道及实施有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
4 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4.1 氯气4.1.1 危险特性氯气是有毒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黄绿色,比空气重,刺激咽喉及眼睛粘膜,吸入后能引起肺水肿、支气管炎、甚至死亡。
氯气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
生产现场空气中含氯量最高允许浓度1mg/m3。
低浓度的氯气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喷嚏、咽嗵、干咳等。
接触空气中较浓的氯气时,上述中毒症状会加剧。
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可引起支气管火和支气管哮喘、眼结膜炎、牙齿发黄;皮肤暴露部位有烧灼发痒感,且往往发生皮疹或疱疹。
吸入高浓度氯气时,有咳血、胸闷、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
或因咽喉部、支气管发生痉挛和水肿造成窒息。
严重时可刺激神经造成猝死。
4.1.2 安全操作措施(1)、氯气管道及设备必须密闭不泄漏。
(2)、氯气系统必须负压进行操作。
(3)、有关管道及设备应设置有氯气外溢处理装置。
(4)、定期检查生产岗位空气中氯气含量必须小于1mg/m3。
(5)、生产岗位上常备足够数量的防毒面具。
4.1.3 急救措施轻微中毒者,应立即移至新鲜空气处,安静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输氧。
眼、鼻、皮肤受损害,可有2%碳酸钠溶液或生理盐水洗涤,并用可的松药水滴眼。
中毒危险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4.2 氢气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水=1):0.07(-252℃),相对密度:(空气=1):0.07,最小点火能(Mj):0.019,燃烧热:(kj/mol):241.0引燃温度(℃)400;爆炸极限[%(V/V)]:4.1~74.1。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燃爆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空气内使用或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火灾危险性类别:甲类爆炸危险类别:ⅡC,组别:T1。
4.2.1 危险特性氯气和氢气,是电解法生产烧碱的联产物。
氢气是可燃气体,当氢气与空气混合、氢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极限和有火花的情况下,即可发生燃烧爆炸。
氢气与空气混合时,爆炸极限:4~74%;氢气与氧气混合时,爆炸极限:4.5~95%。
氯气中含氢在3~7%时,可发生着火燃烧,同时压力缓慢升高;氯气中含氢在7~15%时,可着火燃烧,同时压力急剧升高,但不发生爆炸,氯气中含氢在15~83%时,发生燃烧并伴随发生爆炸;氯气中含氢在83~90%时,剧烈燃烧,压力剧增,发生猛烈的爆炸。
4.2.2 防范措施(1)、严禁烟火,防止电火花产生的措施(2)、氯氢处理现场及周围3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及实施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
(3)、厂房周围要设置避雷器。
氢气放空管必须安装阻火器及安全水封。
(4)、氢气系统管路要密闭,保持一定的正压操作。
氢气管道上方不得设置输电线路。
(5)、氢气管路必须设置接地保护装置,接地电阻要小于4欧姆。
氢气管道所有法兰处均要安装“静电桥”。
(6)、厂房内保持通风良好,不准在室内排空氢气。
发生氢气总管、支管、放空管着火时,必须在系统内保持微正压的情况下,进行灭火扑救。
(7)、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操作人员责任心,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操作素质和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4.2.3 消防措施扑救氢气起火的基本方法:控制它的燃烧,使之与空气隔绝,如果氢气火焰虽然熄灭,而氢气源没有切断,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火源立即爆炸。
因此,氢气火焰熄灭后立即切断氢气源。
氢气火焰肉眼不易查觉,相对比普通的火焰弱,看不清的火焰能随风改变方向,扑救时要注意风向,防止烧伤。
4.3 硫酸分子式:H2SO4 ,比重:1.841,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工业品呈浅褐色,含量98%,在低温条件下会结晶,接触空气中水蒸气产生白烟,并有刺激臭味。
98%硫酸无臭味。
冰点10.4℃,沸点:270℃,浓硫酸遇水会剧烈放热,可与水以任何比例相混溶。
浓硫酸具有极强的吸水能力,遇铁会使金属表面产生氧化物膜而产生钝化,所以,铁可作为浓硫酸的容器。
4.3.1 危险特性燃烧爆炸性:硫酸本身无燃烧爆炸性,但是在密封容器内由于稀硫酸与铁作用产生氢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此外,高浓度硫酸与有机物接触有燃烧危险。
腐蚀性:硫酸腐蚀性极强。
铅及其合金(硬铅等)对浓度80%以下的硫酸有很高的耐蚀性。
钢及铸铁对浓硫酸及发烟硫酸耐腐蚀性高。
铁合金中高硅铸铁、添加镍或铬的奥氏体铸铁、不锈钢等都耐其腐蚀。
非金属材料中花岗岩等天然及耐酸陶瓷、玻璃对一切浓硫酸都具有耐腐蚀性。
合成树脂中的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对发烟硫酸以外的任何浓度的硫酸,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