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牵引床在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股骨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成为治疗的首选。
目前.选择对股骨粗隆下踝间骨折施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对股骨颈骨折施行空心钉内固定术,手术效果显著。
手术必须在C臂机透视下行骨折闭合牵引复位、植入物定位.待内固定操作完毕,再次确定骨折复位完好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我院应用了骨科牵引床,它可以让患者很容易地在C臂机透视下通过调整牵引装置达到良好的复位,并且在术中操作时始终保持良好的复位效果,不易发生体位改变,明显有助于手术的操作进展,所以现在均普遍应用。
但在应用中对患者体位的摆放有较高的要求,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否则会影响到手术操作及导致相关并发症,出现护理问题。
1.2方法患者平卧于骨科牵弓I床上麻醉后,拆除手术床后1/3,安装骶部座垫、会阴支持底柱、双膝支持托架及牵引靴,根据患者身高初步确定牵引杆长度,固定牵引装置的各关节。
将患者移至已经调制好的牵引床上,臀部齐床下缘,双下肢悬空置于足部牵引架上,膝关节平放于支持托架上,患侧上肢适当约束并悬吊放胸前支臂架上。
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适当调整牵引的角度和力度,在C臂机透视下复位,并通过持续牵引保持良好的复位效果。
1.3结果:术毕检查无出现与体位相关并发症及其它护理同题。
患者自我感觉良好。
对护理工作评价颇为满意。
2护理
2.1心理护理手术患者大多存在较大的思想顾虑,鼓励患者说出焦虑的感受,并运用常见的,基本的沟通技巧降低患者的担忧,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及体位的特殊摆放,告知患者其配合动作。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尊重患者,保护患者身体的隐私,给以适当遮盖,避免身体不必要的暴露,以促进身心舒适和安全。
2.2维持皮肤完整患者在麻醉后感知觉降低,手术又须让患者较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我们应有预见性地为患者做好局部皮肤的保护措施,以减少皮肤挤压,防止擦伤及压疮的发生。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臀部必须加垫海绵垫。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为患者搬动至牵引架上动作要平稳、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保持床单清浩、平整、干燥、无碎屑,尤其是高龄、较长时间卧床及背部有皮肤破损者。
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单上。
膝关节、踝关节及足部用棉垫包裹,一般足底部3cm 厚度,足背部lcm厚度,脚趾外露,再予固定,会阴支持柱用棉垫包裹后再予安装,男性患者应将外生殖器用纱布包裹后固定于耻骨联合处以避免牵引时压伤。
巡回护士应协助患者非
手术部位的活动,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及温度.注意室温变化,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因局部过冷而影响血循环。
2.3维持正常呼吸循环功能及四肢神经血管功能患者手术采取了被迫体位,必须保证在功能位。
注意胸颈部勿受压,四肢使用较宽的约束带固定,松紧应适宜,以手掌掌指关节处可以伸入为准。
从而避免皮神经受损,尤其是患肢足部,在包扎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如果足底足跟部加垫海绵垫不到位易发生压伤。
包扎过紧会导致足部缺血性损伤,患侧悬吊手臂与身体垂直角度不超过90。
,避免过度牵拉,健铡上胶外展不超过90。
,以防止臂丛神经受损,避免大血管、神经长时问受压,防止牵引过度拉伤组织,上好内固定后应及时放松牵引,定时观察肢端神经血管功能,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定时测量肢端脉搏。
2.4避免患者受到意外损伤详细核对患者及手术部位,麻醉后由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摆放手术体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牵引床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使用前认真检查手术床的各部件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紧密,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护好其身上各管道,适当牵引患肢,避免骨折移动加重骨折合并伤。
改变患者体位时缓慢进行,注意安全,特别是患者由手术体位恢复至仰卧位时会造成体内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血压下降,因此对老年人和有心肺疾病患者要尤其注意。
妥善约束患者.防止坠床的发生。
正确使用电刀及电极板,电极板一般放在患者健侧臀部下面并紧贴皮肤,手术过程中保持肢体绝缘,重点检查足部、手臂及患侧胸部,避免接触金属物,以防止非手术部位灼伤。
2.5预防感染体位摆放的特殊要求及应用C臂机均增加了消毒铺巾的难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在C臂机透视操作过程中注意勿污染手术无菌区域、器械台及手术台上医护人员,我科采用在C臂机套管球套上3L无菌一次性保护套。
手术过程任一环节若有污染情况出现应立即处理。
术毕对牵引床及各配件、体位垫应按规范消毒后备用。
3小结
骨科牵引床的应用明显有助于手术的操作进展,但对体位摆放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
我们在工作中除了做到常规手术护理外,还应熟练掌握牵引床的应用及摆放体位的操作要领和标准,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对患者皮肤、神经血管及身体各部位进行保护,预防意外损伤及感染的发生。
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让患者顺利地度过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