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1、贸易条件与国际商品交换 贸易条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应该怎样衡量,一直是贸易理论中长期
争论的问题。
最早的定义是从物物交换条件中引伸出来的,被称为“交换的比率”, 用一国的进口量与出口量的比率加以表示。
德国为27547亿美元,英国为21330亿美元,法国为20463亿美元,中
国为19317亿美元,意大利为16801亿美元。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约2.6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基本态势
(3)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对比关系也发生了
刘易斯提出了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他所谓的“生产要素”,是指劳
动力。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也就是劳动输出与输入的价格之比。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贸易条件与国际商品交换
普雷维什从出口的需求弹性角度论述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 的趋势。他用“中心一外围”的体系结构来描述整个国际经济格局。
再次,在国际性经济组织与机构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二)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及主要内容
1、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进行了不懈努力 国际经济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处理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准则、行为规
范和机制。从历史上看,国际经济秩序是由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安排
1、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进行了不懈努力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
言》及其行动纲领。1975年3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联合国工业
发展组织第三次大会,通过了“利马宣言”,形成了关于建立新的国 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构想。虽然经过发展中国家的奋力,在建立国际经
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进入70年代,世界经济 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开始了一个低速发展和激烈动荡的阶段。伴随着
美国经济霸权的丧失,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其主要
表现是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形成。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基本态势
(5)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实行集体自力更生原则的主 要方面,也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
(6)加速国际经济结构改革,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及国际经济秩序
(二)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及主要内容
3、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长期以 来遭受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公正待遇。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 序,中国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二)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
1、两缺口模型
这是由钱纳里等人提出的理论模型,中心意思在于说明,当发展中国 家出现国内资源供给不足以满足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数量时,利用外 部资源是弥补资源供求缺口的主要途径。
2、外国援助
外国援助是指国际机构或外国政府以货币或实物形式,将资源转移到 发展中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为。外国援助的主要特点是它的非商 业性,这种资源转移不是为了直接赢利的目的,它不同于以赢利为目 的的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外国援助中除了无偿赠与部分,也包括优惠 贷款,利息较低或无息,偿还期限也比较长,一般是20——30年或更 长。
(一)发展中国家的内向型发展战略
1、进口替代战略 内向型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初级内向,指经济上完全自
给自足,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不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封闭式经济发展
战略;
另一类是次级内向,通常称为进口替代,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 饮料、服装、鞋类、纺织工业等消费品工业。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核
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进口替代生产主要集中于食品加工、
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三、发展中国家的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内向型发展战略 2、对出口和增长的影响 第一,进口替代工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 第二,由于进口替代工业不能摆脱对国外资本品、中间投入品和其他 投入的依赖,所以,进口替代工业越发展越需要更多的外汇来进口这 些投入。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口替代产品生产企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 内工业发展。 第四,提供就业机会有限。进口替代工业使用的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 技术,多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这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 的比较优势,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3、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3)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 自主的,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 (4)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是,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 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任何国家尤其是大 国不得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得把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发展模 式强加于别国;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 吞并他国领土,国际争端应当通过和平谈判合理解决,反对诉诸武力 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以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关系中不得以 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国际事务应由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协商 解决,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大国垄断,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霸权和推行 强权政治;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关系,代之以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等 价交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总之,中国政府主张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对另一国家的生产部门所进行的
投资。
其主要形式有:(1)购买外国企业的全部股份;(2)建
立独资子公司;(3)投入资本或技术与当地投资人建立合
资企业或合营企业;(4)对外国企业贷款以取得经营管理 权。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三、发展中国家的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2、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认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首先,贸易结构
与经济结构是相互促进的。经济结构的变动量指两种情况,一是由传
统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二是由低效率产业结构向高效率 的变动。这两种结构变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变比较优势结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及国际经济秩序
(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
2、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 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
中国家仍处在贫困和落后状态,在许多方面还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上。
首先,是国际分工上的不利地位。 其次,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重要的转折。
(4)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 (5)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及国际经济秩序 (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 2、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 (1)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市场 (2)发展中国家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3)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国际上各种势力争夺的对象 (4)发展中国家是解决全球性问题不可或缺的部分 (5)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离不开发展中国家 (6)发展中国家的石油资源仍是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3、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概括来讲,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张国际新秩序应该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极少数大国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它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种新 秩序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2)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两个方面,两者是密 切关联、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只有在既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又建 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情况下,真正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最 终建立起来。
构,进而改变贸易结构,新的贸易结构又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其次,贸易与技术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贸易对技术发展的作用在于,
贸易顺差所形成的外汇盈余为扩大技术进口创造了物质条件,而通过 技术引进加快技术进步是一条重要的捷径。技术进步会促进贸易的发
展。
再次,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要素的积累。发展中国家货币储 蓄不足,对外贸易可以引导国民储蓄,弥补储蓄缺口,这一机制是通 过出口限制国内消费实现的。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及国际经济秩序
(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
1、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基本态势 从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态势是:战后初期美国独
霸世界经济领域。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3、外债
借入外债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缺口。适度借入外债可以满足经济发展
的需要,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借款超出偿还能力,导致债 务危机,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