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堂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PPT课件
课堂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PPT课件
• 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 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 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 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 三、目光暗示
课堂管理方法
• 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 • 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 • 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
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 第一,洞悉。洞悉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能注意到课堂
上发生的所有情况,并用言语或非言语予以适当处理的能 力。 • 如一位教师在讲植物各个部分的功能时,同时注意到两个 学生在小声说话,这时教师就提出“植物什么部分结果实” 的问题,同时迅速走到那两个学生的桌子旁,平静而严肃 地说“把手放在自己身边”,然后走到教室前面的讲台上, • 对其中一个学生提出进一步的问题:结果实的部位在哪 儿?”教师的这种洞悉力,有助于避免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使课堂保持良好的秩序。 • 这位教师一方面提出问题,以教学内容吸引全班学生的注 意力,另一方面及时用言语制止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 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 而如果被责罚的学生在班上部分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那么,教师的这种做法会引起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库 尼提出,教师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时,应避免微波效应。
教师的移情能力
• (2)教师的移情能力。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
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
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 座位安排的基本原则:服务于教学的原则;定期 变化原则;减少干扰原则。
课堂纪律管理
• 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 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
课堂管理 - 纪律管理
• 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犯课堂规则,
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 学生的问题行为一般分为两类: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和人
• 第五,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 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动机 与兴趣。
• 教师可使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和多媒体等教学 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活泼;
• 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团体比 赛、合作学习、参观、访问、演说、角色扮演等, 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
• 教师如果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形 成对每个学生恰如其分的高期望,那么,教师的这种期望 可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促使学生向好 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 否则,如果教师对学生带有偏见,看不到他们的优点而形
成低期望,那么学生可能会自暴自弃,学习成绩越来
积极的课堂气氛的营造
• 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 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 • 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 (1)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库尼(J.S.Kounin)经过多年
的研究认为,教师要实现良好的课堂运作,必须 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
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 第六,责罚学生时避免微波效应。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或责罚某 个学生。
• 但在责罚个别学生时,要避免产生微波效应。库尼认为,
微波效应指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所
产生的负面影响,
• 如有的教师在责罚学生时,由于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冷静 对待,有时言辞过于偏激,甚至说出过头话,有损学生的 人格,这样不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 起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
• 缺乏经验的教师有时会因为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 而拖延时间过久,使大多数学生精神涣散而影响 学习。
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 第三,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在教学过 程中,有时教学活动还必须分段进行。
• 在分段教学中,教师要具有能按计划组织学生, 使他们迅速而有序地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 渡的能力。
课堂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护理教研室
什么是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任务 课堂管理的方法
目录
课堂管理
•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 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 行为方式。
• 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 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 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 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一活动即为通常 所说的课堂管理。
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教学组织形 式。
•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的策略:教师讲解时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指定某 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一道题,同时要求全班学生 在座位上也演算这道题;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由多个学生接力朗读。
课堂管 理任务
课堂管理任务
人际关系管理i 物理环境管理
纪律管理
课堂环境管理
• 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的教学环境的管理, 包括物理环境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
课堂管理 - 物理环境
• 座位的安排及其影响。座位安排有四种方式:剧 院式、分组式、半圆式、巨型式。
• 研究发现,座位的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 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整个教学活 动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格方面的问题行为。品行方面的行为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 如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不服从行为等;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是与学生 的个性关联在一起的不良行为,如孤僻、焦虑、抑郁等。
•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学生方面的(挫折、寻求注意、人
格因素、生理因素);教师方面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丧失威信);环 境方面的。
• 对教师的要求,学生一般采取应付态度,很少主 动发言。
• 有时,学生害怕上课或提心吊胆地上课。
对抗的课堂气氛
•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教 师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行其是,教师因此有时不 得不停止讲课来维持秩序。
• 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教师 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良好课 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
意听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深刻地思考。师生 关系融洽,配合默契。 • 课堂上听不见教师的呵斥,看不见僵局和苦恼的 阴影,有的是教师适时的提醒、恰当的点拨、积 极的引导。 • 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
消极的课堂气氛
• 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 基本特征。
•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压抑、无精打采、 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多,有的甚至打瞌睡。
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
• 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 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
课堂管理 - 气氛营造
• 课堂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 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 的综合状态。
• 具体而言,是指课堂活动中师生相互交往所表现 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和思 维等心理状态。
• 另一方面,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 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 二、轻敲响鼓
课堂管理方法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 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 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 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
• 这要求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明确、具体,如分 组讨论时将座位较近的学生组成一组,搬动桌椅 时要轻,讨论时声音不要影响其他小组,以及讨 论多长时间等。
• 这样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能按部就班、 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 第四,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45分钟内都保持一
• 四、动作指引
课堂管理方法
•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信息,是课堂上 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
• 如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 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导引学生意识,可以把自 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 的课堂时空中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并 有所创造。
• 一般认为,课堂气氛是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 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积极的课堂气氛
•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 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
• 也就是说,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活跃。
• 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 • 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注
• 后来换了一位新的班主任,他能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理 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支持学生的这种爱好,让他担任 动物饲养小组的组长,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课堂 气氛也不再受到小动物的干扰。
教师的期望
• (3)教师的期望。
• 期望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或是在 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
就容易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师生之间很难引起情感共鸣,容易
形成消极的课堂气氛。
• 而如果教师的焦虑过度,在课堂上总是忧心忡忡,唯恐学生失控,
害怕自己教学失败,那么,一旦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就可能缺乏随机 应变的能力,作出不适当的反应,使课堂气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