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

2020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

2020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以下现象不属于干涉的是()A.白光经过杨氏双缝得到彩色图样B.白光照射肥皂膜呈现彩色图样C.白光经过三棱镜得到彩色图样D.白光照射水面油膜呈现彩色图样【答案】C【考点】薄膜干涉的应用【解析】白光过杨氏双缝形成彩色图样属于干涉现象;白光照射肥皂泡和水面油膜属于薄膜干涉;白光过三菱镜得到彩色图样属于光的色散;【解答】λ知,不同波长的,条纹宽A、用白光做光源,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Ld度不一,则得到彩色的干涉条纹,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是由于光线在肥皂膜的表面发生干涉造成的,C、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属于干涉现象,D、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属于薄膜干涉,本题选现象不属于干涉的,2. 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

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B.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C.从n=3能级跃迁到n=4能级需吸收0.66eV的能量D.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eV的能量【答案】C【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解析】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发出的光子种数为C 2#/DEL/#n#/DEL/#;利用公式ℎν=E m−E n计算辐射出去的光子频率,然后比较频率大小;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51eV的能量。

【解答】A.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跃迁到n=1多可辐射出C 2#/DEL/#3#/DEL/#=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B.根据能级图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ℎv1=13.6eV−1.51eV=12.09eV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ℎv2=3.4eV−1.51eV=1.89eV比较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高,故B错误;C.根据能级图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4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为:E=1.51eV−0.85eV=0.66eV,故C正确;D.根据能级图可知氢原子处于n=3能级的能量为−1.51eV,故要使其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51eV的能量,故D错误。

3. 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频率资源更丰富,在相同时间内能够传输的信息量更大。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意味着更快的网速和更大的网络容载能力,“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A.光子能量更大B.衍射更明显C.传播速度更大D.波长更长【答案】A【考点】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解析】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比4G高,由光子能量表达式E=ℎv可知,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频率越大,波长越短,衍射更不明显;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在介质中要看折射率。

【解答】A.因为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比4G高,根据E=ℎv可知,5G使用的电磁波比4G光子能量更大,故A正确;B.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因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即波长更短,故5G越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故B错误;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cn,5G的频率比4G高,而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小,故C错误;D.因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根据v=cλ可知,波长更短,故D错误。

4.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两个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和C.有关A、B和C三个状态温度T A、T B和T C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 =T B ,T B =T CB.T A <T B ,T B <T CC.T A =T C ,T B >T CD.T A =T C ,T B <T C【答案】 C【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解析】依据等压过程的盖•吕萨克定律V A T A=V B T B,等容过程的查理定律p B T B=p C T C,及状态A 和C ,依据理想气体状态参量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由图可知,状态A 到状态B 是一个等压过程,根据V A T A=VB T B,因为V B >V A ,则有:T B >T A ,而状态B 到状态C 是一个等容过程,则有:p B T B=pC T C,因为p B >p C ,则有:T B >T C ,对状态A 和C ,依据理想气体状态参量方程,则有:2p 0×35V 0T A=35p 0×2V 0T C,解得:T A =T C ,综上分析,可知,故C 正确,ABD 错误。

5.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已知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B.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介于地球的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C.火星的第一字宙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答案】 A【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人造天体脱离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人造天体脱离太阳束缚所需的最小速度;结合匀速圆周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及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一一列式,即可求解。

【解答】A、当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时,探测器将脱离地球的引力在太阳系的范围内运动,火星在太阳系内,所以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故A正确;B、第二宇宙速度是探测器脱离地球的引力到太阳系中的临界条件,当发射速度介于地球的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时,探测器将围绕地球运动,故B错误;C、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mR2=mv12R解得第一宇宙速度为:v1=√GMR所以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火=√10%50%v地=√55v地,因此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C错误;D、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则有:GMmR2=mg解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GMR2=10%(50%)2g=25g,所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

6.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波形如图甲所示。

由该时刻开始计时,质点L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质点N该时刻向y轴负方向运动C.质点L经半个周期将沿x轴正方向移动到N点D.该时刻质点K与M的速度、加速度都相同【答案】B【考点】横波的图象【解析】根据质点L的振动图象,从而判定波的传播方向,再依据波的微平移法,则可确定质点N点的振动方向,依据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不随波迁移;最后结合速度与加速度是矢量,是否相等要从大小与方向两角度考虑。

【解答】A.由图乙可知,质点L在该时刻,向y轴正方向振动,依据微平移法,可知,该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错误;B.由上分析,结合微平移法,可知,质点N该时刻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B正确;C.依据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并不随波一起迁移,因此质点L经半个周期不会沿x轴正方向移动到N点,故C错误;D.因K、M之间间隔半个波长,K、M的步调始终相反,因此该时刻质点K与M的速度、加速度大小都相同,但它们的方向不同,故D错误;7. 真空中某点电荷的等势面示意如图,图中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点电荷一定为正电荷B.P点的场强一定比Q点的场强大C.P点电势一定比Q点电势低D.正检验电荷在P点比在Q点的电势能大【答案】B【考点】等势面电势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解析】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从而判断电场线的方向,以此判断点电荷的电性;根据等势面的疏密程度分析场强的大小;正电荷电势越高,电势能越大。

【解答】ACD、由于题中P、Q两点的电势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电场线的方向,则没有办法确定点电荷的电性,正检验电荷在P、Q两点的电势能的大小也无法确定,故ACD错误;B、根据等势面的疏密程度可知,P点的电场强度大于Q点的电场强度,故B正确。

8. 如图所示,在带负电荷的橡胶圆盘附近悬挂一个小磁针。

现驱动圆盘绕中心轴高速旋转,小磁针发生偏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偏转原因是圆盘周围存在电场B.偏转原因是圆盘周围产生了磁场C.仅改变圆盘的转动方向,偏转方向不变D.仅改变圆盘所带电荷的电性,偏转方向不变【答案】B【考点】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解析】根据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结合安培定则,从而确定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再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明确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

【解答】AB、由题意可知,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原因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而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故B正确,A错误;C、只改变圆盘的转动方向,那么电流产生磁场方向与之前的相反,则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与之前的相反,故C错误;D、如果使圆盘带上正电,圆盘的转动方向不变,那么电流产生磁场方向与之前的相反,则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与之前的相反,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变化,故D错误。

9.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u=U m sin(ωt+φ)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不计电表内电阻影响。

闭合开关S后()A.电流表A2的示数减小B.电压表V1的示数减小C.电压表V2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答案】A【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析】变压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和闭合电路中的动态分析类似,可以根据闭合开关S后,确定出总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进而可以确定总电路的电流的变化的情况,再根据电压不变,来分析其他的元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的情况。

【解答】ABC、因开关S闭合时,副线圈电路的总的电阻减小,由于变压器的匝数比和输入的电压都不变,所以输出的电压也不变,即V1示数不变,但因总电阻减小,则电流增大,因干路中电阻R分压增大,所以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为:I A2=U V2,故电R流表A2的示数减小,故A正确,BC错误;D、开关S闭合时,总的电阻减小,所以电路的总电流I2要变大,根据n1n2=I2I A1,可知I A1变大,电流表A1示数要变大,故D错误;10. 分子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如图所示。

将两分子从相距r=r2处释放,仅考虑这两个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r=r2到r=r0分子间引力、斥力都在减小B.从r=r2到r=r1分子力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C.从r=r2到r=r0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从r=r2到r=r1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答案】D【考点】分子势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析】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根据分子力做功情况分析分析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