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邮 移动通信 课件 王文博老师

北邮 移动通信 课件 王文博老师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4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5
天线的电气特性
天线的方向性 波瓣宽度 天线增益 天线极化
6
天线方向图
z

Pt
y

x
7
天线电磁波
设某个方向上的功率密度为 U , ,如果天线 无损耗且理想匹配,则总功率Pt将由天线辐射出 去,即
再入大 气层时 的通信; 波导通 信
2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源
变换器
信道
反变换器
信宿
广义信道
噪声源
点到点单向通信系统构成模型
3
3
天线知识
天线: 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 发射时,把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 接收时把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 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传播媒介的关口 天线的电气特能表征 天线的增益、方向图、天线极化、天线功率和 天线配置 天线的物理特性 天线形状、天线材料
电波传播特 性的研究
应用成果 •支持网络规划的传播预测模型的建立 •为建立链路信号处理提供基础 基本方法 •理论分析方法(如射线跟踪法) •现场测试方法(如冲激响应法)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9
射线跟踪法
用射线表示电磁波束的传播,在确定收发天线位置及周围建筑等 环境特性后,根据反射、绕射和散射等波动现象直接寻找出可能 的主要传播路线,并计算出路径损耗及其它反映信道特性的参数 应用电磁传播理论来建立预测模型, 具有普遍意义
越洋通 信;中 海岸潜艇 距离通 通信;远 信;地 主要 距离通信; 用途 下岩层 超远距离 通信; 导航 远距离 导航
船用通信; 业余无线 电通信; 移动通信; 中距离导 航;
远距离 短波通 信;国 际定点 通信
电离层散 小容量 大容量微 射;流星 微波中 波中继通 余迹通信; 继通信; 信;数字 人造电离 对流层 通信;卫 层通信; 散射通 星通信; 对空间飞 信;中 国际海事 行体通信; 容量微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波通信

直射波
2 2
相位差 多径传播模型
2
Pr Pt G r G t 1 Re 4 d 2l
l ( AC CB ) AB
2 i
其中,N为路径数。当N很大时,无法用公式准确计算出 接收信号的功率,必须用统计的方法计算接收信号的功率
衰落的 原因
复杂的无线 电波传播环 境
衰落的 表现
传播损耗和色散 阴影衰落 多径衰落 多普勒频移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5
一种典型的信号传播环境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6
信道的分类
信道的分类
大尺度衰落 根据不同距离内信号强度变化的快慢分为{ 小尺度衰落 长期慢衰落 根据信号与信道变化快慢程度的比较分为{ 短期快衰落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6
Pr Pt GrGt 1 4 d
N 1 i 1
R
exp( j i )
2.3.2 绕射
惠更斯-菲涅尔 原理
菲涅尔区
基尔霍夫公式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行进中的波前(面)上的每 一点,都可作为产生次级波的点源,这些次级波 组合起来形成传播方向上新的波前(面)。
d 2 / 2
菲涅尔区同心半径
n d1d 2 rn d1 d 2
d /2
P"
r1 P '
r3
r2
第一菲涅尔区半径(n=1)特点
• 在接收点处第一菲涅尔区的场强是全部场强的一半 • 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距离略大于第一菲涅尔区,则大部分能量可以达到 接收机。
基尔霍夫公式 从波前点到空间任何一点的场强 式中,E是波面场强,
11
波瓣宽度
方向图通常都有两个或多个瓣,其中辐射强度最大的瓣称 为主瓣,其余的瓣称为副瓣或旁瓣 在主瓣最大辐射方向两侧,辐射强度降低 3 dB(功率密 度降低一半)的两点间的夹角定义为波瓣宽度
3dB 主瓣
波瓣宽度
旁瓣
12
天线的极化
天线辐射时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 当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时,称为垂直极化; 当电场方向水平于地面时,称为水平极化。
h为表面高度h的标准差,h是具有局部平均值的高斯分布 式中, 的随机变量。 用粗糙表面的修正反射系数表示反射场强
rough s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U , U ave

9
天线增益dBi
如果式
U , G , U ave
中 U ave 1 ,则 G , 的最大值,即为 相对理想点源天线的增益,用dBi表示。
10
天线的方向性
理想点源天线 电磁波辐射强度各向均匀(三维) 全向天线 垂直方向有一定宽度、水平360o电磁波辐射 定向天线 水平、垂直方向辐射波束具有一定的宽度
分贝表示
L 32.45 20log f 20logd
传播 损耗
P r (dBm) 10log P r (mW)
P r (dBW) 10log P r (W)
21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3 3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直射:LOS 无直射:NLOS
反射
阻挡体比传输波 长大的多的物体 产生多径衰落的 主要因素
z 0 cos 2 (水平极化)

为介电常数
25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3.1 多径信号
A
两径传播模型 接收信号功率
2
d B hm
hb C
简化后
2 Pr Pt G r G t 1 Re ( 1 R ) Ae .... 4d
绕射 阻挡体为尖利边缘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散射 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 它不规则物体
22
2.3.1 反射
极化特性
理想介质表面反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径信号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3
极化特性
极化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 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形式 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相对地面线极化的两种特殊情况 水平极化(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
大尺度衰落与小尺度衰落
大尺度衰落(阴影衰落) 描述 原因 影响 长距离上信号强度的缓慢变化 信道路径上固定障碍物的阴影 业务覆盖区域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小尺度衰落(多径衰落) 短距离上信号强度的快速波动 移动台运动和地点的变化 信号传输质量
17
衰落特性的算式描述 衰落特性的算式描述 r(t) m(t) r0 (t)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7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原理
波前(面)上每点产生的次级波组合形成传播方向上新的波前(面) 绕射由次级波的传播进入阴影区而形成 场强为围绕阻挡物所有次级波的矢量和
说明
任一P’点,只有夹角为θ (即 TP ' R )的次级波前 能到达接收点R θ在0º到180º之间变化 θ的变化决定了到达接收 点辐射能量的大小 (P”点的二次辐射波对R处接 收信号电平的贡献小于P’点的 )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30
表面光滑度的判定
表面平整度的参数高度 平面上最大的突起高度 hc
hc

8 sin i
粗糙表面下的反射场强
散射损耗系数
s exp 8

小于h c 表面光滑 大于h c 表面粗糙
2 h s in i
13
目录
1 2 3 4 5 6
概述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输 3种基本电波的传播机制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4
2.1.1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基站天线、移 移动通信 动用户天线和 信道 两付天线之间 的传播路径 移动信道的 基本特性 衰落特性 直射、反射、 绕射和散射以 及它们的合成 无线电 波传播 方式
垂直极化(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4
理想介质表面反射
如果电磁波传输到理想介质表面,则能量都将反射回 来 反射系数(R) 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比值
sin z R sin z
0 j 60
σ
为电导率
0 cos 2 (垂直极化) z 0
ER
1 e jkr e jkr Es Es ds 4 n r r n s
Es 是与波面正交的场强导数。 n
29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3.3 散射
粗糙表面,反射能量于所有方向 表面光滑度的判定 粗糙表面下的反射场强
Pt
2
0


0
U , sin d d
平均功率密度为(或360度各向均匀)
U ave
Pt 1 4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