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课搭石

21课搭石

3.阅读第3、4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主要写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第一句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用一句俗语总领本段,点明了走搭石的方法——紧走。第六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和声音,将走搭石的踏踏声比喻成轻快的音乐,并运用了多个叠词,如“踏踏”“漾漾”“绰绰”,充分展现了家乡人走搭石时有声有色的画面美。
(2)第4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两个事例?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明确:主要写了“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从中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纯朴的山里人拥有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美德,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4.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问题: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谈话总结:搭石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时,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搭石一般不很平稳,行人只有快走才能保持平衡。搭石毫不起眼,却是乡间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明确: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作者描写搭石的目的——借搭石颂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搭石不仅是乡亲们互助友爱的情感纽带,也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谈话总结:搭石上的风景多么美啊,如一段优美的舞,动作协调有序;似一曲悦耳的歌,声音踏踏;像一幅美丽的画,清波漾漾……溪水里映出了乡亲们淳朴的身影,也映出了乡亲们美好的人性。乡亲们的传统美德感染着我们的心,也激发了我们心底对善良的呼唤。
学科教案模板
学校四年级
教案信息:
修水县(小/中学)主备人执教人
201-201第学期年级册第六单元(内容)21搭石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段描写的特色,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俗”,翘舌音“绰、涨”和后鼻音“洪、猛、衡”。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属于侧面描写。说明小溪是人们出门的必经之路,与乡亲们关系密切,从侧面表现出搭石在家乡的重要性。
2.阅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本段第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明确:这是中心句,总写搭石对于家乡的特殊性。句中的“风景”不仅指家乡的自然风景,更指搭石体现的人情美所构成的人文风景。
(2)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老人的什么品格?
明确: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等词句,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执教人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教案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