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控制
识防
别 或 检 测 方
范 或 监 控 措
职责 或 责任 归属
法施
辨识人:
辨识日期: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表一
重大危险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实例
危险源风险管理表
单位: 重大危险源名称:
编号: 编号:
风险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重大危险 规格、
故障或危险对系统的影响
严 重
识防
源装置及 性能及 故障或
安
风
预
动
实
适
效
全
险
防
态
时
时
果
目
分
方
预
控
检
评
标
析
案
警
制
查
价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防范原理
风险管理原理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第一章 风险管理概述
•有哪些事故、隐患、危害 和危险源、危险态? •后果及影响是什么? •原因和机理是什么?
•后果严重程度有多大? •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确定风险程度或级别? •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或要求?
概念:预报、预警、预控
• 现场预报—实现生产现场实时预报; • 专业预警—安全管理部门适时预警; • 全面预控—各级各部门及时预控;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三预”管理关键技术
(一)风险“三预”管理系统概述
特点: • 风险管理对象—全面系统性; • 风险管理过程—实时动态性; • 风险管理方法—超前预防性; • 风险管理效果—科学有效性;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原理
2、弹性动态原理
• 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保持一定的弹性, 即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时适 应危险危害因素的可能变化和动态规律,实 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这称之为安全管理的弹 性动态原理。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原理
3、预防原理
• 基本含义: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 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 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 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三预”管理关键技术
(一)风险“三预”管理系统概述
研究开发步骤 第一步:设计风险分析模式(标准、方法) 第二步:进行全面风险辨识 第三步:进行科学风险分级(评价) 第四步:设计风险预警机制及模式 第五步:开发报警、预警信息支持系统 第六步:预警系统试运行 第七步:制定风险动态预警管理办法
Ⅱ
Ⅰ
Ⅰ
Ⅰ
Ⅰ
Ⅰ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预警技术
(一)风险预警分级管理
风险等级 高 中
较低 低
预警等级 Ⅰ Ⅱ Ⅲ Ⅳ
预警信号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预警技术
(一)风险预警分级管理-预警控制描述
风险水平 风险等级
预警色
风 险 预 警 控制
Ⅰ(高) Ⅱ(中) Ⅲ(较低)
不可以接受的风险;紧急出动,直至风险降低后 才能恢复工作
态
境
环境因素不良
管理措施欠缺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从历史学看安全哲学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从文化学看安全哲学
❖安全文化的发展
时 代 观念特征 行为特征 ——————————————————————— 古代安全文化: 宿命论, 被动承受型 近代安全文化: 经验论, 事后型、亡羊牢 现代安全文化: 系统论, 综合型 、人机环对策 发展的安全文化 :本质论, 超前、预防型 ———————————————————————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行为文化的八大创新
• 从“应付文化”变为“预防文化”;
-预防性
• 从“就事论事”变为“系统防范”;
-系统性
• 从“事后补救型”变为“超前预防型”;
-动态性
• 从“约束为主”变为“激励为主”;
-功能性
• 从“治标为主”到“治本为主”;
-本质性
• 从不良行为习惯变为行为方式创新;
不希望有的风险;集结待命,努力降低风险,在 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
有条件接受的风险;原地待命,评审是否需要另 外的控制措施
Ⅳ(低)
可以接受的风险;正常运行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三预”管理关键技术
(二)风险“三预”管理系统模式 • 报警模式
技术型预报模式 管理型预报模式 管理与技术综合型预报模式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部件名称 功能 风险
编号
作用
模式
子
(状能
人 员
度发 水 生 风险 平 概 等级 或 率 (R) 标 (P)
别 或 检 测 方
范 或 监 控 措
职责 或 责任 归属
准
法施
(L)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表二
单位: 重大危险源名称:
作业过程风险分析表
编号: 编号:
风险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Education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对策理论
3P理论:战术“三要素”:
时间逻辑:
先其未然-事前预防
Prevention
发而止之-事中应急
Pacification
行而责之-事后惩戒
Precetion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事后型的安全管理模式
-管理对象:事故 -特点:经验型; -缺点:事后整改,成本高,不符合预防原则;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2020/11/22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观念文化的六大转变
• 认识论:从“宿命论”变为“本质论”; • 态度:从“革命精神”变为“科学精神”; • 伦理:从“财产优先”变为“生命优先”; • 认知:从“安全常识”到“安全科学”; • 价值观:从敏感安全成本变为注重安全价值 • 责任:从单纯效率观点变为综合社会效益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三)从领导思想看安人全机哲环学境的 不符合。
江泽民同志:
认识论:隐患险于明火
方法论:防范胜于救灾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对策理论
3E理论:战术“三要素”论: -形式逻辑:
安全技术对策;
Engineering
安全管理对策;
Enforcement
安全文化对策;
现有 安全
活动
导致的后果
度 性 等级 控制措施 业务
危险态
可能导致的 L P
R
归属
后果
辨识人:
审核人:
辨识日期: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辨识技术
风险辨识的原则
• 充分性原则 • 准确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评价技术
风险评价模式
风险程度R = 危险严重度L × 危险概率P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原理
⒈人本原理
• 定义:社会和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 涵义: – 一是“一切为了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更 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管理 层次上,离开人的需要就没有管理的目的。 – 二是“一切依靠人”:即在安全系统中,既有工艺技术、 设施设备、操作规章等因素,以及需要组织机构、规章制 度、监督检查等措施,但这些都是需要人去实施、运作和 推动的。因此,归根结底一切都要依靠人的行为来实现。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风险评价技术
可能性P 等级
严重度 L等级
0 不可能 发生
A 几乎不
发生
B 很少 发生
C 偶尔 发生
D 可能 发生
E 经常 发生
0(无影响)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1(轻微的)
Ⅳ
Ⅳ
Ⅳ
Ⅳ
Ⅳ
Ⅲ
2(较小的)
Ⅳ
Ⅳ
Ⅳ
Ⅲ
Ⅲ
Ⅱ
3(较大的)
Ⅳ
Ⅳ
Ⅲ
Ⅲ
Ⅱ
Ⅰ
4(重大的)
Ⅲ
Ⅲ
Ⅱ
Ⅱ
Ⅰ
Ⅰ
5(特大的)
Ⅲ
Ⅱ
Ⅱ
Ⅰ
Ⅰ
Ⅰ
6(灾难的)
-创新性
• 从他律他责到自律自责;
-自律性
• 从感性及经验应对到规范和科学防范; -科学性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一、安全生产发展现状
(二)安全理论有了初步发展
发展阶段 理论基础 方法模式 核心策略
对策特征
低级阶段 事故理论 经验型 凭经验 感性,生理本能;
初级阶段 危险理论 制度型 用法制 责任制,规范化标准化;
风险控制
作业岗 位
岗位 (环境) 描述
危害 或危
险 因素
危害 或危 险状 态描
述
发 生 概 率 (L)
暴 露 频 率 (E)
严 重 度 (C)
危 险 性 分 值 (D)
风 险 等 级 (R)
采取 措施
职责或 责任 归属
辨识人:
辨识日期: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一般风险分析表
业务过程:
作业 危险态(第二类危险源)及其可能 严重 可能 风险
中级阶段 风险理论 系统型 靠科学 理性,系统化科学化;
高级阶段 安全原理 本质型
兴文化 文化力,人本原则;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1)
安全对策-措施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