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而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

人们常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因为它不仅要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同时还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通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还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有效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兴趣;师生互动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

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布鲁纳(美国)指出:“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因此,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巧妙地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呢?
1.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
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面、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如《背影》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只有理解了这部分内容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

但是很多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子之情。

我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然后阅读这段文字,接着要求学生想象“父亲的体形怎样?衣着如何?爬上月台有哪些动作?”当这些画面一一在学生脑海中闪过后,我发现学生的神态有了细微的变化,然后我再提问:父亲的衣着和我的衣着有何不同?父亲买橘不容易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呢?由于学生已经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所以讨论的时候就非常热烈,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

2.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
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

2.1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

教学一开始,有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要通过及时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有的学生的情绪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要通过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

2.2研究、探讨新知识时。

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知或对新知未知的时候,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突出重点。

如对《雪》的教学,教师在学生理解了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特点后问:“作者更欣赏哪里的雪?为什么?”从而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2.3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

2.4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

当一堂课展性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学生可能产生麻痹、倦怠心理,这时,如果及时提出拓的问题,可以使他们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还可以启示他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3.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教材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

有的老师上完一堂课,大小问题提了不少,要解决的问题却解决不了。

不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设问的地方当然很多,但教学中不能、也不必处处发问,因而提问要选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

这“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这“关键”就是紧扣教学目标的“要害”处。

那么如何准确落实切入点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先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实际及学习语文的态度、水平、习惯和方法等,然后整体考虑该篇课文该提出一些什么问题。

如《老王》最后一句写到“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这是本文的重点句,理解的关键点。

学生大多能理解老王的不幸,但却不太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愧怍”,于是老师可提问:“作者为老王做了什么?”“老王想要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索讨论,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原来“愧怍”的原因是没有给予老王这样的不幸者亲情般的关爱,从而理解了文章主题。

4.面向全体,问在学生需要处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机会应平均分配。

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就不同。

作为语文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如教学《夏感》一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①夏天给人的感觉是什么?②2、3、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③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④夏天的色彩还可以是哪些颜色?请学着用本文的写法仿写一段文字。

一般来说,对于第①②问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问题是最简单的,只要认真读了课文,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因此,这类问题可以主要针对差等生提出;对于第③问要求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相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原因,这类问题就可以主要针对中等生提出;而对于第④问要求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就得由那些思维敏捷的优等生来完成了。

这样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各有所获。

5.及时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

实验表明,教师的有效评价都直接与学生的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评价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就让其“坐下”并立即转入下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

学生回答得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

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都能起到鼓励的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它既能让全体学生明白正确答案是什么,又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享受回答问题带来的成功乐趣,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则提问就是这乐曲中动人的旋律。

如果说,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那么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我们应当遵循提问的最根本原则--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谱写出一曲曲优美的提问乐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