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一:社区平安建设汇报材料
社区平安建设汇报材料
篇二:平安社区汇报材料
创建平安社区,共建和谐社会
创建“平安社区”是造福市民、为民服务的有效形式之一;社区是城市管理单元,社区工作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要真正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XX社区经过几年来的摸索,总结出很多经验,建立了一整套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巡逻检查等体系,使社区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居民有了明显的安全感。
一、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确保社区稳定
一直以来,XX社区把社区治安安全防范,作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群防群治是建设“平安社区”的主要途径,是搞好社会治安工作的必由之路。
根据社区自身的条件状况,在上级机关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XX社区建立起了以社区民警为主,治保员、社区义务治安夜巡队、社区居民自建义务联防队为辅的负责本社区内的治安巡逻检查防范的群防群治体系。
2010年5月下旬,在加强对校园周边整治活动中,社区书记多次协助社区民警将经常逗留在XX中校园周边的闲散人员进行围堵,并对他们一一展开调查,调查中发现有3人曾参与出租
车抢劫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目前已被刑拘,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杜绝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八年
来,社区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02件、180余次,调处率100%、调成率99.2%,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被称之为XX 社区的“解铃人”。
二、“三抓”治安变
(一)、抓民警巡逻,打击犯罪。
在辖区公安警力增加的情况下,我们社区的民警,除“处突”和值班外,要求每周必须达到三至四个工作日在社区了解掌握情况、摸排线索、帮控“重口”、加强巡逻、预防发案,与群众交朋友、与居民建感情,控制可防案件和打击现行犯罪。
(二)、抓组建低保人员常年巡逻队伍,白天夜间巡逻于社区的大街小巷,提醒居民注意安全,防火、防盗。
既提升了社区在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又能震慑犯罪,还能为居民解决一些小难题。
(三)、抓守楼护院人员巡逻。
在落实守楼护院责任制的同时,加强楼院安全巡逻。
三、“点线面”相结合,实施网络防控
XX社区着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打造出了优良的社会治安秩序。
XX社区以居委会形成治安防控点,建立了治保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群防群治组织,走门串户,大力排查调处各类民
事纠纷,处置突发事件。
四、加强法制宣传、做好安全防范
居委会实现了一区一警这一有效措施和做法,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小区的发案率有较大的下降,规章制度网络体制制定完毕并上墙,社区民警、社区居民、义务联防队为一体,加强治安防范,对外来人员登记摸底,帮教,出租房屋等主要基础工作及时解决,并及时办理各类证件,社区民警为居民发放了警民联系卡,不定期在社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走访率达到95%以上,社区的居民在社区也有安全感,几年来,XX社区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XX社区于2009年被评为区“平安社区”、2010年被评为区“无邪教社区”。
2011年,我们XX社区将在办事处的领导下以及民警、派出所的协助下,全力打造“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
篇三:社区平安建设汇报材料.6月20日
夯实基础建设促进平安发展
------英巴格社区平安建设汇报材料
英巴格社区自“平安建设”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平安建设”作为新形势下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在实践中更进一步的推进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确保建设“平安社区”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社区的“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成
效,为新形势下社区平安和谐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基本情况
英巴格社区正式成立于于2010年4月,位于温宿
镇仓阿力迪社区地段。
现有居民小区5个,总户数1316,总人口3688人。
其中:男性1543人、女性2145人,由维、汉、回、柯尔克孜等民族组成,是一个以少数民族地区聚居为主体的社区。
原居民1100户,3300人,劳动力629人;社区内有县人民医院、县一中、三校、放炮队、水利局、供排水公司、6个县直单位。
现社区有工作人员18名,正式国家干部7名,聘用11名。
社区有1个党支部,党员31人,在职党员5人、机关企业退休党员3人、居民党员26人。
社区现将我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1个团支部,有团员67人。
社区有重点人口8人,刑事解教和刑满释放人员5人,穿奇装异服妇女2人。
社区有清真寺1座,有宗教人士5人。
社区贫困户比较多,特困户、五保户共20 户32 人。
有危房15 户,没有房子的户。
享受低保的居民共102 人。
社区有镇人大代表名,残疾人名,上大学名,上学孩子 1 名,下岗人员名,个体工商户户,外出打工人,出租房间,流动人口人,平安家庭1068户,辖区平安单位6个。
二、主要做法
(一)落实“五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坚实平台
1、领导到位,全面落实工作职责。
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武建萍同志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治办。
制定了2010年平安建设实施方案和计划措施,对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人员进行了分工,并把工作分到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身上。
社区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综治办主任是直接责任人,确保人人有责,责任到人。
采取社区抓干部,干部抓小组长,小组长抓“十户”联防长,“十户”联防长抓居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
2、宣传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民心。
从
2011年上半年,我社区制作平安宣传栏5多余次,悬挂宣传横幅8幅,制作板报7余块、宣传标语2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250余份,并采取十个一活动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的浓厚氛围。
3、制度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社区党支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
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了社区应急分队职责,社区义务巡逻员职责、十户联防职责等,明确了他们在平安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把平安创建工作进行了分解,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的作用。
4、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实事。
社区党支部从“稳定也是发展”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从2011年,花费一千五百元用于社区平安宣传资料的印刷和宣传板报的制作,同时还设立奖惩制度,为主动举报违法犯罪的人员,我们给予信息奖励费用。
5、信访工作到位。
从2011年,我社区通过“树
立两种观念、坚持三项制度”,大力加强信访工作。
社
区成立信访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信访办公室,做到了人员、经费、制度三落实,每组配备一名信息员,直接由社区信访办公室负责。
采取领导大接访日,社区书记、主任和综治办主任每周信访接待一天,按照“谁接访、谁负责”的要求,对于受理的信访案件,受访负责人要包案负责,限期办结,通过三项制度的落实,我社区信访案件今年以来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尤其是今年,我社区到自治区、地区上访的人数为零,实现了到地区、自治区上访零的目标。
2011年,社区解决信访案件18件,调解矛盾和邻里纠纷35起,有效的预访了群体性上访案件的发生。
(二)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完善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措施
1、认真落实“十个一”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对居民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大平安”意识。
一是每天有1名
社区干部坐班,负责社区居民办事接待,负责居民上访接待、负责有情况反映上来登记上报,负责处理辖区情报信息的处理,负责辖区治安案件处理。
通过干部坐班,提高社区干部为民服务能力,促进社区干部全方位掌握社情动态。
二是每天组织一个居民小组的居民开展学习活动,使居民的平安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社区5个居民小组
共组织学习157场次,参加学习32500人次,参学率达到95.6%以上。
2、认真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入户走访台帐,社区干部对辖区内居民家庭、出租房屋、流动人口进行认真登记,按照“社区有一本、干部有一册、居民有一页”的要求,建立居民家庭档案。
认真落实责任区干部每月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入户摸底和每周“研判”制度,及时收集和反映信息,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实行一日一报,切实做到“析社情、解民意、明思路”。
通过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建立各类积极分子队伍8个,建立党员服务岗位18个,为社区的大平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全面实行社区干部“错时工作制”,确保社区工作时间与居民作息时间有效衔接,保证社区每天14个小时都有工作人员为民服务,形成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3、认真开展“大清查、大练兵、大研判、大揭发”活动。
一是每月开展1次大清查,每周开展1次专项清查,按
照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每月开展1次大清查。
尤其是7〃5事件以来,社区开展清查提高到每周1次,坚决做到四个查清。
即,查清本辖区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