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发布时间: 2009-7-8 被阅览数: 1419 次来源:遂平县国土资源局前言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历史源远流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肉牛生产基地县、铜山优质烟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国家食品工业强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省、市关于规划修编工作指导意见及《驻马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要求,结合遂平县实际,编制了《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规划期内遂平县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规划》全面分析了遂平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阐明了全县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方针原则、总体目标和任务。

制订了各类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目录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1第一节县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3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7第四节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效. 9第二章战略定位与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一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2第二节土地利用指导思想与原则. 14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第三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19第一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9第二节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4第四章合理调控中心城区和乡镇建设用地. 44第一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规模控制. 44第二节乡镇用地布局及规模控制. 45第三节产业集聚区用地调控. 51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53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55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55第二节集约利用城镇工矿用地. 55第三节加大农村居民点整治力度. 56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及管制规则. 60第八章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67第一节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67第二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68第三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69第四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项目安排. 70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76第一节构建稳固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76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76第三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78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0第一节行政措施. 80第二节经济措施. 81第三节法律措施. 81第四节技术措施. 82第五节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82附表. 84附表1 遂平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表. 84附表2 遂平县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85附表3 遂平县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统计表. 86附表4 遂平县林地指标分解表. 87附表5 遂平县园地指标分解表. 88附表6 遂平县基本农田调整情况明细表. 89附表7 遂平县农村居民点减少情况明细表. 92附表8 遂平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95附表9 遂平县近期占补耕地指标分解表. 96附表10 遂平县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97附表11 遂平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98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县域概况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淮北平原;南与驻马店驿城区交界;北与西平县毗邻;西与泌阳、舞钢市连山隔水;东与上蔡、汝南接壤;介于北纬32°59'-33°18’、东经113°37’-114°10’之间;县境东西长5 1千米,南北宽33千米。

全县土地总面积106269.4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64%,下辖13个乡镇、205个行政村。

2005年,全县总人口54.7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4.15万人;城镇人口10.56万人,城镇化率为19.3%;人口密度为515人/平方千米。

遂平县西部为伏牛山余脉,中部南北两侧为两道东西走向的岗坡,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延伸至107国道附近,南北岗坡之间和107国道以东地区为平原。

西部山区大小山头60余座,山势平缓,唯嵖岈山海拔514米,山势独特,悬崖峭壁,奇峰怪石,状似自然盆景,以“奇、险、奥、幽”著称,为全县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县境的中东部为平原,海拔一般在55-75米之间,土地平整而肥沃。

遂平县资源丰富。

一是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景观较多,门类齐全,价值较高,分布紧凑。

嵖岈山风景区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5千米,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河南省十大热点景区和18个重点风景区之一;龙天沟风景区位于县境西北槐树乡境内,距县城29千米系太行山脉,因九龙山、龙天山而冠名,有中原“九寨沟”之称;凤鸣谷风景区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嵖岈山风景区相连,北与九头崖风景区接壤,景区内群山叠翠、溪谷幽深、四季景色宜人,景点多达130个;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旧址位于县境西部嵖岈山镇政府院内,距县城26千米,始建于1958年10月,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1日对外开放,馆内设立文物陈列室,展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历史图片200余幅,文献资料180余件,其他珍贵物品176件。

二是矿产资源丰富。

西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铁、铀、钼、铝钒土、水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三是水资源充沛。

全县有中小型水库20多座,每年可供利用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6.12亿立方米。

遂平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972毫米。

县境内河渠纵横,有大型河道1条(汝河),中型河道2条(奎旺河、赵文献河),两河共有主要支流30余条,交织成网,分布全境。

其中汝河流域面积681.01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6%。

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和砂姜黑土,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烟叶等作物。

肉牛、粮食、花生、烟叶、提子、西瓜、药材等种养基地已构成遂平农业产业化的崭新格局。

遂平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客专、107国道纵贯全境。

县城北距郑州机场160千米,南距武汉机场330千米,驻舞、驻周公路等省道穿境而过,对遂平县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县已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化工、造纸”三大支柱产业。

遂平县的工业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增值居驻马店市前列,并连续荣获省、市“东西部合作先进县”。

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 2081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4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293万元,增长10.8%;第二产业增加值177906万元,增长18.41%;第三产业增加值106620万元,增长11.6%。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2004年的33.3:39.0:27.7,调整到2005年的32.4:42.3:25.3。

全县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5%,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7%,拉动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8%,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第二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1、农用地2005年,全县农用地面积为80553.3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8%,其中:耕地面积为6647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55%;园地面积为107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1%;林地面积为363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2%;牧草地面积为284.9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7%;其他农用地面积为9090.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5%(比重示意图见图1、现状表详见表1)。

2、建设用地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1526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36%,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231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9%;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2 28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5%;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003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44%。

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1867.0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6%;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078.9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1%(比重示意图见图1、现状表详见表1)。

3、未利用地2005年,全县未利用地面积为10456.0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84%。

其中:水域面积为1572.8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8%;滩涂沼泽面积为1555.9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6%;自然保留地面积为7327.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6.9%(比重示意图见图1、现状表详见表1)。

图1 2005年遂平县各类用地比重示意图表1 2005年遂平县土地利用现状表地类面积(公顷)比重(%)农用地耕地水田388.90 0.37水浇地269.16 0.25旱地65811.94 61.93小计66470.00 62.55 园地1078.00 1.01林地有林地3014.69 2.84灌木林地148.11 0.14其他林地467.20 0.44小计3630.00 3.42牧草地天然草地142.24 0.13人工草地142.71 0.14改良草地0.00 0.00小计284.95 0.27其他农用地设施农用地674.17 0.63农村道路3815.67 3.59坑塘水面647.06 0.61农田水利用地3455.02 3.25田坎498.48 0.47小计9090.40 8.55 合计80553.35 75.80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建制镇用地1679.00 1.58农村居民点用地10034.00 9.44 独立建设用地及采矿用地601.00 0.57小计12314.00 11.59交通水利用地铁路用地151.83 0.14公路用地694.53 0.65水库水面305.15 0.29水工建筑715.51 0.67小计1867.02 1.76其他建设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701.34 0.66特殊用地377.64 0.36小计1078.98 1.01 合计15260.00 14.36未利用地水域河流水面1572.83 1.48小计1572.83 1.48 滩涂沼泽滩涂1554.68 1.46沼泽地 1.28 0.00小计1555.96 1.46 自然保留地荒草地7032.91 6.62盐碱地0.48 0.00沙地 1.79 0.00裸地289.22 0.27其他未利用土地 2.90 0.00小计7327.30 6.90合计10456.09 9.84 土地总面积106269.44 100.00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率较高全县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地空间,为农业产业化和多样化提供了良好条件;土地利用率达90.16%,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可供开发的自然保留地资源相对不足,主要分布于西部浅山丘陵区,多为卵石地,开发难度大,可供开发的面积较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