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了第一课后写出3个赞美祖国的4字词语。
二、阅读《郑成功》第五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给横线的字音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中(zhòng zhōng)乘势(chéng chèng)2.按要求写词语。
短文中形容十分惊慌的成语:短文中带有褒义的词语(1个)短文中带有贬义的词语(1个)3.这一段具体描写了()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军官兵的()。
4.请你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句式,写出郑军作战的过程。
三、船长哈尔威(屹立站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注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 用“/”划去短文中的被恰当的词语。
2. 文中为什么把船长比做一尊黑色的雕像?3.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短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4.面对哈尔威这样的船长,我们可以用那些词语来形容。
5.这段文字,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来朗读,为什么?6.请你用排比句的形式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
四、阅读《小草和大树》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结合上下文理解“惴惴不安、大名鼎鼎”的意思。
2.在诗人骚塞傲慢的训诫中你感受到什么?3.用“—”标出描写夏洛蒂阅读诗人骚塞回信时的感受和举动。
假如你是夏落蒂,读到诗人回信后会怎么想的呢?请把你想像到的夏洛蒂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4.这一段主要写()请你针对短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5.读了这段短文,你想到了哪句名言?五、阅读《小草和大树》第六、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 解释列画横线词的意思,再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孜孜不倦()脱颖而出()2. 用“—”标出文中具体描写她们争分夺秒写作的句子,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想象她们还会怎样去争分夺秒?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3.从“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这一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这句话谈谈作者为什么要用“小草和大树”作为题目?3. 勃郎特姐妹成功的经历给予你那些启示?六、阅读《轮椅上的霍金》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症”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在查读音();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2.比一比,再组词。
摊()滩()瘫()锢()涸()固()3.文中是从那些方面写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的?4. 作者将“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写得这样具体的作用是什么?5.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对霍金说什么?七、阅读《姥姥的剪纸》第四至六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请你用“—”标出文中“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相照应的句子,在写出与这句话意义类似的一句格言。
2.“我”服了,为什么还要耍赖?3. 用“﹏”标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从比喻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八、阅读《牛郎织女》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周到:拾掇:2. 用“‖”给这段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到()。
九、阅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三、五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目力所及”中“及”的意思是()(1)从后面赶上;(2)到;(3)和、跟;(4)比得上、赶得上;(5)推广到、照顾到。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伫立()锻造()3.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4.“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句中的‘哦’一词,你觉得应该读什么语气?为什么?5. 我们学过不少古典边塞诗词,请写出一首能让我们感受它的悲壮和苍凉的诗。
十、阅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第八、九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在作者的比笔下,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名贯古今、婀娜多姿、风情万种,那么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又怎样呢?请你也用三个词语形容它:2.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树?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句话仅仅在写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你知道哪些关于柳树的诗句,请选一首或一句写在下面。
5.照短文中的列句,用“没有……也没有……而是”写一句话。
十一、阅读《草原》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 用“√”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勾勒(lè lēi)2. 读到“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时,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把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
3.用“~~~~~”标出描写羊群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画横线的词,仿写句子。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十二、阅读课文《给家乡孩子信》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读了这段话,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作者( )的高尚品德;感悟到比生存更有价值的是( )2.巴金爷爷讲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是( ),在我们熟悉的人物中,可以称得上“生命开花结果”的有( )3.找出文中排比句。
并仿写一个排比句:7.找出与“白吃干饭”相呼应的句字。
8.将文中最后一句话改写成反问句:十三、阅读《钱学森》第三、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写近义词。
袒露()诚恳()3.“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一位诗人的诗?请你将这首诗完整地写下来。
如果你记不住这首诗,也可用其他的抒发思情思乡之情的诗代替。
4.找出钱学森说的话,说说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十四、阅读《詹天佑》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写出与下面词意思相近的词:竣工()藐视()2“赞叹不已”的“已”字的意思是()。
3.“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件事”指的是()5.如果要在这座“铜像”下边一段不超过50字的文字,你觉得应该是写什么?十五、阅读《詹天佑》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筑()轻蔑( ) 出世()轻易( )2.用“‖”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由画“——”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1)当时人们的表现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2)当时人们都可能说些什么话?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一写。
4.写出你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
5.面对国人的轰动和帝国主义者的嘲笑,如果你是詹天佑,当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十六、阅读《詹天佑》第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
①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②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③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从画线的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别感受到詹天佑怎样的思想品质?请分别用四字词语一一指出,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十七、阅读《詹天佑》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A.疑问句B.反问句C.设问句2.文中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特指D.表示否定十八、阅读《鞋匠的儿子》第三、四、五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 林肯在演讲中饱含深情的讲了三段话,第一段用了三个“永远”,表达了();第二段话是针对()讲的,说明了();第三段话是针对()讲的,意思是( )。
从林肯总统的三段话中,你感受到林肯总统是一个()的人。
2. 在林肯演讲的过程中,参议员的态度有什么变化?()→()→()→()→()3. 你觉得是什么力量让参议员的嘲笑声变成赞叹的掌声的?4. 听了林肯总统的演讲后,你有什么感受?十九、阅读《学与问》第五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 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翱翔()探求()2. 文中“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分别指的是3. 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请你结合短文中的观点谈一谈。
4. 写一条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
二十、阅读《大自然的文字》第六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 文中的“爬”为什么要加引号?2.这一段中大自然的文字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