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1.目的指导本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人、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病人科学地进行隔离,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2.标准2.1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口罩,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液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选择。

不论患者的原始诊断是否已经具有传染性,只要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不完整的皮肤或者黏膜组织时,都应遵守下列的基本防护措施。

(a)小心处理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人物品、床单、衣物,防止其与皮肤黏膜接触以及污染衣物。

同事,应防止传染其他病人及周围环境。

(b)可重复使用的仪器及用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在未妥善清洗及处理前,不得用于其他病人,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

(c)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妥善处理。

按照医院相关消毒制度对病房环境如地面、床、床栏、床边器具,以及其他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消毒,相关人员能够知道并遵守相关制度。

接触、运送及处理病人使用过,或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必须小心防止皮肤及黏膜接触污染衣服,以及把微生物转移给其他病人或地方,应按照《医院洗衣房及医院织物的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收集、转运、清洗及消毒。

(a)其他尖锐工具或装置,或于诊查治疗后整理尖锐工具、清洗、消毒或丢弃用过的针头过程中,必须小心防止受伤。

(b)各种使用过的针头、尖锐的工具或装置,均严格禁止回套或进行以针头向着身体部分的危险动作。

(c)禁止用手卸除抛弃式针筒上得旧针头,也不可以用手使之屈曲、折断。

(d)把所有用过的锐器、手术刀片及其他尖锐工具应放置于防穿破的锐器箱。

(e)紧急情况下需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使用口腔保护膜、复苏囊或其他辅助呼吸装置避免感染。

(a)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收治于隔离病房内,并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传播措施。

(b)如果单间隔离病房不足,可将明确诊断的同种传染病安置于一个房间。

2.2隔离预防的主要手段。

2.3隔离原则。

2.3.3 单独房间适用于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人及分离出流行性或多种耐药性微生物(如MRSA,VRE等)的病人。

2.3.4 口罩的使用。

(a)将有色的一面向外佩戴,鼻梁架(口罩上的铝条)戴在鼻子上。

(b)系带法:松紧带式口罩即将松紧带于耳廓;系带式口罩即将上端系带在头后或者耳后,下端系带于颈后。

拉下口罩下部遮盖口和下巴。

(c)将口罩调节至舒适的位置,将鼻梁架压向鼻梁,使口罩边缘紧贴面部(吸入的空气经口罩吸入体内)。

(d)特殊口罩如N95口罩等按使用说明书。

2.3.5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3.6 手套的使用。

(a)防止交叉污染。

(b)已经被污染的手套不可直接接触清洁物品及区域。

(c)手套如有破损立即更换。

(d)脱除和丢弃手套时,避免污染手和其他表面。

(e)在每个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

(a)将一手放在另一手套边缘,在拇指帮助下,外翻。

(b)外翻脱下手套,并握在手心。

(c)脱去手套的手插戴有手套的手内侧,外翻脱下手套,并包裹另一只手套,一起丢入污物桶。

(d)立即洗手。

2.3.7 隔离衣的使用。

(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

(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3.8 防护服的使用。

(a)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4各类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隔离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一下措施:(a)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后、接触病人前后俊需立即洗手。

(b)使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c)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d)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需戴手套,手上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e)离开患者周围环境前,需除去手套,并立即彻底洗手,并确保双手没有接触可能受污染的表面或物品,以防感染播散。

(f)进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扶抱、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需穿隔离衣。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g)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擦手。

(h)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i)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j)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k)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受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l)尽量限制探视人群,探视者应穿隔离衣并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m)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n)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o)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p)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

(q)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5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消毒。

(r)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消毒。

飞沫隔离的疾病,如:白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a)在进入隔离病房后、接触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

(b)使用粉色“飞沫隔离”标志。

(c)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d)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手上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e)离开患者周围环境前,需除去手套,并立即彻底洗手,并确保双手没有接触可能受污染的表面或物品,以防感染播散。

(f)进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扶抱、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需穿隔离衣。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g)拖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h)医保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i)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j)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k)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受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l)尽量限制探视人群,探视者应穿隔离衣并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m)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接触隔离。

(n)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o)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p)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

(q)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消毒。

(r)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消毒。

空气隔离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麻疹等,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a)进入隔离病房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

(b)使用黄色“空气隔离”标志。

(c)首选安置于负压病房,房间的双重门不能同时打开应严格空气消毒。

(d)也可将病人收治于经高效空气(HEPA)过滤系统认证,每小时换气12次的病房。

(e)如果短期内无法使用负压病房或HEPA过滤系统时,应尽快将患者转诊至相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在患者未转院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e1)应将病人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

(e2)室内空气避免直接排出室外。

(e3)每日进行1-2次空气消毒。

(e4)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暂停不必要的探视。

(e5)确需探访者的,探视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探视前后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e6)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e7)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组织时应戴手套。

(e8)患者需外出或检查时,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e9)建议接触严重开放性肺结核的医务人员首先要进行结核感染的初步检查,在此后3个月要复查。

对于结核菌试验由阴转阳的医务人员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预防治疗。

(e10)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e11)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e1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

(e13)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消毒。

(e14)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终末消毒。

(a)将患者安至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

(b)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

(c)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

(d)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a)医务人员行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b)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

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相关主题